试论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一体化发展
2018-12-30★
★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2006。,将年鉴工作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随着各地区各行业对编纂年鉴的日益重视,年鉴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年鉴与志书的关系更加紧密,呈现出一体化发展趋势。但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一种是赞成二者一体化发展,认为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另一种则持反对观点,认为一体化发展势必造成二者的趋同化,即年鉴志书化和志书年鉴化。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是从不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的,各有道理,又都存在偏颇。以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为例,军事志书的续修为军事年鉴的产生提供了基本需求和必要条件,军事年鉴的编纂弥补了军事志书在贴近现实上的不足,同时为军事志书续修积累了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做好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工作,应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关系,在保持各自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发展,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
一、辩明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异同
作为军事志工作的编纂成果,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都是一定时空下“军事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性文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军事志书是军事年鉴的缩写本、汇编本;军事年鉴是军事志书一年的横断面和资料长编。从发展简史看,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起源不同。军事志书源于中国古代,而年鉴是从西方传入的。我国编纂军事年鉴起步较晚,从20世纪末起,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逐渐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开启了规范的同步存史工作。
(一)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关联。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同属军事学范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1.学术属性和地域特色相近。军事志是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和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的军事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军事志是指军事志书。军事年鉴是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上一年度军事活动情况,逐年编纂并连续出版的综合资料性文献。军事年鉴编纂是军事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志书和军事年鉴都是具有全面系统性的综合型工具书,资料性是它们的共同属性,都有地域的限制和记述的断限。
2.编纂原则、要求和组织形式相通。在编纂原则上,都坚持依法编修、政治为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等原则。在编纂要求上,都以特定地域为记述对象,有着共同的遵循,都强调“全”“实”“准”“精”,做到观点正确、特色鲜明、内容全面、资料翔实;*陈赋斌:《军事志概论》,57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都主要记述相关的军事活动,基本按照相同的军事学科分类、条令条例规范及内部分工等确定基本结构框架;都突出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和军兵(警)种的专业特性来体现特色。在组织形式上,参照地方指导机构的设置方法,编纂军事志书和军事年鉴由相同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实施,对其工作实施领导或指导。
3.质量标准和社会功能相合。从本质上看,二者的质量标准相同。编纂军事志书和军事年鉴都应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存真求实,遵循国家、军队统一的技术规范。二者的社会功能也基本相同,都是提供国情、地情、军情的信息库,都具有权威性,可供广大读者查阅。一是资政作用。记述的内容经过实践检验和提炼,全面承载军事情况的有价值史料,能为军队指挥员和机关提供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系统资料。二是教化作用。如实记载相关部队和地区成就,反映部队建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是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内容和教材。三是存史作用。通过逐轮编修或逐年编写,保存大量翔实权威资料,解决资料易散失、废旧和残缺,保存、查询困难等问题。
(二)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差异。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分属不同领域,存在许多差异。
1.特点属性的差异。军事志书与军事年鉴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信息载体。军事志书是一方之军事全史,是记述一定时空范围内军事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充分反映当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活动、军事人物等的历史情况和变化发展过程。*薛文浩、徐凤春:《军事志编纂理论与实践》,1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军事志书是多年积淀的静态资料,是历史借鉴的参考书。军事年鉴是记述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军事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直接服务现实军事斗争的工具书。
2.编纂方法的差异。①在体例结构上,军事志书采用篇章节目体(少数也可以用条目体),在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之间横向分类,在章辖节、节辖目上纵向隶属,体例结构更加系统全面,一般不可随意调整。军事年鉴采用条目体,其基本框架按照军事学科体系、军队内部专业区分及条令条例规范,分类目、分目和条目三个层次(个别采用两个层次),且类目、分目相对稳定,条目是基本记述单元。②在记述方式上,军事志书使用记叙文,坚持记述为本,述而不议。军事年鉴采用记叙文和说明文,需要时可以进行说明和解释,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每本军事年鉴提供的资料具有横向性,逐年出版的军事年鉴系列提供的资料具有纵向性。③在编纂出版周期上,军事志书有“断限”的概念,首轮军事志书上溯到本地区军事活动的发端,时间跨度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从编纂到出版通常要有10年左右时间。军事志书还有创修、新修和续修之分,有“轮”的概念,以阶段性组织续修为主,每轮编修任务完成后,即启动新一轮续修工作。军事年鉴是年度各项工作的收尾工程,汇辑本地区上一年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情况及统计、文献、资料等,坚持以一年为限,而后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其周期比编修军事志书短很多。
3.服务功能的差异。军事年鉴是综合性的军事年刊、军事年报,记载的内容距离现实近,在政治、政策、敏感问题及保密标准上更注重实用性,与部队建设和官兵生活联系更紧,对军事斗争准备的借鉴作用和教化功能更实用,可为编纂新一轮军事志书、军史及各类读物提供权威资料。军事志书反映信息更加有序,揭示事物更加深刻,存史价值更高,但对军事斗争准备的影响和作用是间接的,在这方面的功能弱于军事年鉴。
二、实现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编鉴是续志的基础,续志是编鉴的接续和发展。高质量年鉴作为续志的优质资源,在服从续志需求的同时,对续志发挥着促进作用。实现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资料工作的延续性,提高编纂效率。资料是年鉴和志书的基础,是决定其质量和价值的关键。军事年鉴和军事志书都是客观反映军情、地情、国情的资料性文献载体,取材全面系统、丰富翔实、真实可靠,资料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军事年鉴收录资料范围广、数量多,其资料收集、整理、撰写的过程不是原始资料的简单罗列,需要对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精选加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并体现军事特色。续志需要使用资料记述历史、揭示规律,在广泛收集和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鉴别、考证核实,再精选入志。做好年鉴的资料工作就是为续志做资料准备。将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资料有机融合,按要求选取相关入志资料,可保持资料的延续性,实现并行互补,节省编纂成本,提高编纂效率。
(二)有利于保持编纂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编纂质量。军事志工作需要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作风严谨的编纂团队,否则难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重任。当前,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编纂任务非常繁重,但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较少,各单位的编鉴任务基本由续志人员承担,这些同志是军事志工作的储备力量,自然要肩负起编鉴、续志的重任。此外,没有承担续志任务的编鉴人员,在长期编鉴与续志一体化的实践中,可以逐渐熟悉军事志书编纂的专业知识,最终成为续志团队中的一员。经过长期坚持和努力,能够培养一支相对稳定、梯次合理、专业性强的志鉴编纂队伍。因此,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的一体化发展,是军事志书编纂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军事年鉴为军事志书的编纂提供了人才储备。
(三)有利于化解志书编纂周期长与知识更新慢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志书功能。军事志书一般是20年编修一轮,历史跨度过长会造成知识内容陈旧,虽然其资政和教化功能较强,但由于信息相对滞后,传播速度较慢,直接开发利用率不高,失去了时效性,使用者虽然可以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但在具体细节上仍需查阅资料。而军事年鉴编纂周期短,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直接利用率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有利于上级领导正确决策和部队官兵使用借鉴,在资料性上更有优势和价值。军事年鉴是军事志书绝佳的优势资源,可以通过一体化融合,利用军事年鉴的优势来化解矛盾、弥补不足,提升信息传播、共享的速度,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发挥军事志书同步存史、服务现实的功能。
三、实现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军事年鉴是军事志书主要的、基础性的资料来源,不仅能解决军事志书的资料收集问题,还能实现各区域和各单位的同步存史。推进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一体化发展,应树立年鉴编纂为志书续修服务的指导思想,提高可供续志利用的年鉴资料比例,更好地为续志收集和积累可用资料。
(一)保持年鉴资料的连续性。年鉴的常规信息是按年收录的,连续性的资料是领导指挥决策、军事科学研究、探索事物规律的重要依据。收集资料时应尽可能保持前后内容的连续和相对稳定,尤其是入志概率较高的资料;使连续几年的资料完整反映其发展变化轨迹,形成连贯的整体资料,容易被志书接受。若记述跨年度事件,还可适当追溯开端,形成完整脉络,为今后续志提供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
(二)保证年鉴记述的完整性。年鉴的完整性决定志书质量。年鉴与志书按各自体例要求,在收录资料和内容记述上存在较大差异。年鉴注重时效性,直接为现实服务;志书注重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存史功能更为明显。如果在编纂年鉴时很少考虑志书的情况,会造成记述内容不够全面,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影响资料的完整性,不利于被志书接受。因此,在不影响年鉴体例的前提下,应兼顾记述资料的完整性,客观地记录事实。
(三)增强年鉴资料的纵深感。年鉴资料入志的首要条件是注重系统性、把握规律性。应全面系统地综合概括全貌,努力向纵深挖掘各类资料。对于在年鉴中数量最多的专题性条目,需增强记述的深度,注重挖掘深层内容。记录条目时,应尽力弥补年度的局限,适当增加纵向比较的史料,不断增强纵深感,由此反映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年的发展状况,提高使用者对事件过程的认知,为选入志书做好积淀。
(四)注重收录资料的价值性。年鉴为志书提供的资料有限,为避免出现看似资料丰富,实则可用资料不足的情况,应注重收录资料的价值性,建立年鉴与志书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年鉴资料的入志比例。收录资料应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形势,与时俱进,常编常新,彰显时代和年度特色。关注新兴事物的发展变化,对于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大事要闻,史料价值较高,更符合续志需要,应重点收录。
(五)提高记述资料的前瞻性。为客观准确反映事物本质,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可根据年鉴的适时性特点和文献信息的综合性优势,视情扩大资料收集范围,适当向下延伸,收录前瞻性记述资料,预测重大事件的发展变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适当收录可信度较高的前瞻性资料,拓展年鉴内容的广度,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增强资料的实效性,为续志提供较为完整的事件发展脉络。
四、实现军事年鉴与军事志书一体化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实现编鉴与续志的一体化发展,应在服务现实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其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一)坚持各自特色和本质属性。年鉴是修志的基础资料,是为周期性续志做准备。一体化发展不是实现趋同,或是一方取代另一方。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鉴是志书的断代,年鉴编纂本身就是为编修志书服务的。不能将年鉴完全当成志书来编,让年鉴变得枯燥乏味;也不能一味的夸大年鉴与志书的不同,完全抛开志书的要求编年鉴,志书的资料需要年鉴来留存。编鉴与续志都应保持各自在框架编排、篇目设计、内容选取、组稿方案、文字规范等方面的特色,科学把握二者在产生背景、本质属性、资料断限、编纂周期、编修形式、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差异,并在实际运用中,将时代性和规律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提高编鉴与续志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多重功能。
(二)做到编鉴与续志相衔接。编纂年鉴应服从续志需求,强化为续修志书收集和积累资料的意识,在遵循年鉴体例要求的前提下,使其与续志有效衔接,为续志奠定良好资料基础。在篇目设计上,力求与续志接轨,综合条目实施标准化操作,专题条目做到要素齐全。在人物记述上,借鉴志书的方法,注重以事系人,将有建树、有影响、可能入志的人物记入年鉴。在规范入选标准上,突出反映年度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体现较强的存史价值。此外,对年度重大的军事事件,有影响的重大举措,军队建设中的重大变化,可以设立“专题性条目”加以详尽记述。年鉴应在记载宏观资料中有细节信息,记载一般进程中有重点内容,使资料更加丰富生动、可资可鉴,为续志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资料积累。
(三)加强续志对编鉴的借鉴。年鉴反映年度全貌,在注重收集宏观信息的同时,兼顾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选择年鉴内容时,应围绕事物构成要素,科学汇集续志所需资料,重点选取反映事物主题主线的内容。年鉴的灵活性强,适应事件发展变化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专题条目信息量大,应及时借鉴年鉴的编纂方法,在续志时创新篇目结构。年鉴的时效性强,可以增强续志的应用价值,续修军事志书应讲究时效性,有效发挥志书功能,增强志书的实用性。年鉴的服务性强,已成为服务军事实践的重要工具书,军事志书作为资料性著述,应强化军事志书的服务功能,使其更加贴近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向更多专业领域拓展,为决策提供参考,为实践提供借鉴,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