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西藏二十年

2018-12-30

军事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西藏部队

一、昌都战役:吃大苦耐大劳,完成作战任务

我所在的18军原驻地在四川泸州和宜宾,突然接到进军西藏的任务,官兵思想一时难以转弯。张国华军长亲自到52师做思想工作。部队在进行各种准备时,吴忠师长率领154团受军委派作为先遣部队前往甘孜,当154团翻越折多山时,官兵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到达甘孜后,吃粮困难,部队靠挖野菜、扑地鼠等充饥,情绪低落。1950年8月28日,52师在眉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9月1日踏上征程,10日到达甘孜,同先遣部队会合。15日,师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师长吴忠介绍敌情,副政委阴法唐为即将到来的昌都战役宣布政治命令。17日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张国华军长到会作指示,强调了昌都战役对进军西藏的关键性意义,以及52师使命的光荣和重大。毛主席对昌都战役极为关注,从8月18日至23日曾三次发报,询问战役准备情况,给全体参战人员以巨大鼓舞。

52师于9月24日告别甘孜,向邓柯进军。由于部队要背负武器装备和10天的粮食,负重达65斤~75斤,加上高原反应,到白利寺30里路却走了一整天,队伍散乱不堪。师领导晚上开会决定先吃体弱者的粮食,开展互助行军,情况大有好转。10月2日,部队翻越海拔5200米的海子山时,战士们边爬边唱打油诗:“一步三喘登高山,拯救藏胞上西天,负重跋涉五千里,个个炼成铁罗汉。”10月6日,部队渡金沙江开始了昌都战役,154团和骑兵支队担任千里大迂回任务,每天以50千米~60千米的速度日夜兼程15天,14日夜他们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红军长征时留在邓柯的周大兴,当154团到达邓柯时,立即归队的他却因心脏病长眠在雪山上。部队在极度疲劳和饥寒中,4天减员过半,最终强行军36个小时,约800人到达恩达,为切断敌军退路全歼敌军打下基础。

担任中路的155团和156团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进攻,我跟随155团3营消灭牙夏松多的敌人之后,又连夜追击逃跑的藏军,在生达山遭遇大风雪,全营450人,冻死1人,冻伤7人,雪盲150人,大家在雪地断粮情况下跋涉3天于20日晨赶到昌地。此时的156团3营忍痛杀马,从团长王立峰到战士每人分点马肉和几个元根充饥,轻装前进于19日21时赶到昌都。南线的157团于7日 、8日渡金沙江迂回至宁静,第九代本格桑旺堆宣布起义。1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致电慰勉。157团主力22日到达邦达。昌都总督阿沛·阿旺晋美于18日率领守军和各地逃至昌都的2000多人奔逃拉萨,在得知解放军已经切断所有道路时,派人同解放军联络,最终下令放下武器。至此,昌都战役从10月6日到24日,历时18天,共歼灭藏军5700多人,其中代本以上20多人,俘虏昌都电台台长英国特务福特和印度2名报务员。

二、筑牢长期建藏思想:以边疆为家

1950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布进军西藏的时候,同时提出:入藏军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励士气。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暨第二野战军司令部联合发布《解放西藏进军动员令》,明确提出每个指战员,要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决心。昌都战役前,我军只考虑了进军问题,并没有把长期建设西藏问题提出来。为此,18军政治部于1951年2月25日发出《1951年政治工作方针》,强调要进行“长期建藏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据此,52师党委把长期建设西藏思想作为1951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决定采取办训练班的办法,首先解决团营连干部的思想。52师副政委阴法唐着眼长期建设西藏的重要性讲了三点:“第一,要长期建设西藏,就要树立为西藏人民以吃苦为荣、吃苦为乐的思想;第二,长期建设西藏思想的树立,是共产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具体体现;第三,长期建设西藏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三级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初步解决了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问题,而思想的转变带动部队出色完成了打柴2000万斤、割草200万斤的任务,使52师在青藏高原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1951年5月23日,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5日毛主席发布《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决定“西南军区之十八军除留两个师(五十三师、五十四师)于甘孜、昌都地区担任修筑甘孜机场与甘孜、昌都段公路任务外,五十二师进军西藏任务不变。”

1951年8月12日,52师召开党代表大会。副政委阴法唐同志作一年来工作总结,指出长期建设西藏的意义,要求每个党员和革命同志必须打破“三年一轮换”的思想,必须具备听从党指挥的共产党员品质。张国华军长对52师党代会高度重视,到会并作重要指示。他结合清朝185年间换了近面位驻藏大臣而西藏落后面貌依旧的历史教训,指出长期建设西藏彻底改变旧西藏的必要,使大家深受教育。此后,18军政治部颁发《关于长期建设西藏思想领导的指示》,指导部队激发广大指战员热爱西藏、热爱西藏人民、长期建设西藏的热情。1951年10月27日,军政委谭冠三同志到达拉萨后立下誓言:“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35年后的 1986年5月15日,他的骨灰被空运至拉萨,安葬在由他亲手开垦的果园里,实现了他的夙愿。

1952年12月1日,中共西藏军区第一届党代表会议在拉萨召开,来自太昭以西部队优秀党员代表250人参会。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同志作《关于西藏形势的报告》,中共西藏军区党委书记张国华同志作《关于进藏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和1953年工作任务的报告》,代表们围绕长期建设西藏问题展开热烈讨论。3日,我介绍了155团9连长期建设西藏经验,13日,介绍了警卫营1连长期建设西藏的经验。18日,中共18军党委代表全体指战员向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致电,表达长期建设西藏和捍卫祖国西南国防的决心。代表大会之后,西藏全区部队按照大会的决议和精神,从上至下,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员后群众深入开展长期建设西藏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首先带头向西藏军区党委和毛主席写信,表达长期建设西藏的决心。154团团长郄晋武和政委杨军等7位领导同志带头向毛主席写了一份决心书。1953年2月25日,全团指战员一致签名,在决心书上向毛主席庄严表达长期建设西藏的决心。

在长期建设西藏的艰苦岁月里,很多同志给孩子取名扎西、高原、边疆等。有的干部、老战士和藏族姑娘结婚,以促进民族团结,如原西藏社会科学院次旺俊美主任的爱人张庭芳被称为新时代的“文成公主”。他们在西藏工作20年到40年不等,有的两次进藏,老西藏们常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三、进军西藏:开展生产运动自给自足,确保不吃地方

18军坚决贯彻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精神,军前指1951年10月26日到达拉萨后,军党委立即下达开荒决定,发出“学习南泥湾精神,向河滩要菜、向荒山要粮”的号召。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率先垂范,在拉萨西郊的荒山野滩打响了开荒战斗。当年冬在拉萨河谷开荒2280亩,于次年春播下青稞、小麦、豌豆、土豆各种粮食和蔬菜,秋天仅军区直属队就收获小麦、青稞13万斤,蔬菜40万斤。政治部还喂了10头牛、17头猪、154只羊。从未见过如此丰收景象的藏族同胞,称赞解放军是活神仙。

1951年12月25日,52师成立生产委员会,副政委阴法唐兼主任,参谋长李明兼副主任,魏克、郭洪太、吕永德、刘春林、刘恩沛为委员,研究确定了全师1952年开荒生产任务。明确:凡没有修路和营建任务的单位,每人开荒3亩,争取蔬菜自给,1/3粮食自给;参加修路的155团和师直属队,每人利用业余时间开荒3分,2分地种菜,1分地种粮。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垦荒山、平整河滩的生产战斗打响了。江孜罗布群则农场,也传来丰收喜讯,他们开荒300亩,收获青稞5万斤。驻守江孜、日喀则、亚东的154团收获的粮食可以吃两个月,蔬菜可以吃半年。开荒生产活动,有力回击了那些妄想饿走解放军的西藏反动分子。

1953年4月4日,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联合向西藏军区部队和进藏工作人员发出《厉行生产节约的决定》,并成立了以张国华司令员为主任、谭冠三政委、范明副书记为副主任的西藏生产节约委员会,决定在西藏全区掀起一个更大规模的开荒生产运动,以彻底改变拉萨西郊面貌。军区政治部全体人员大干20天开荒339亩,文工团男女演员,除完成繁重演出任务外,开荒200多亩,并播种了小麦、青稞、豌豆150亩和蔬菜25亩,送肥20万斤,修渠464米。修路部队也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荒山3700亩。秋后,各部队都比去年获得更多收成。

1953年西藏军区成立了八一农场和七一农场,每到秋收的季节,部队农田周围和农场院子里都有许多藏族群众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访问,许多西藏上层爱国人士,也选择到八一和七一农场去品尝他们过去吃不上的新鲜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西瓜等蔬菜瓜果。到1956年秋,全区部队收获冬菜450万斤,每亩平均5000斤,最高达到12000斤。驻扎木的部队收获更加喜人,他们种了5556亩小麦、青稞和豌豆,共收获318.2万斤。各部队选送到拉萨农业展览会上的一棵白菜42斤、大萝卜30斤、洋芋1.4斤、角瓜15斤、西瓜18斤等。1959年在平息叛乱的同时,仍然抽出力量和时间进行生产,又开荒10万亩,秋天收获粮食1578680斤、蔬菜49521970斤,粮食达到全部自给。另外还捕鱼1180614斤,生猪存栏达到1341头,牦牛7253头,羊35482只。

1960年军区成立生产部,1969年改编为生产建设师,先后建立8个农场,有土地18.6万亩,累计生产粮食7.75亿斤;建设皮革、毛毯等4个工厂,1979年交西藏自治区。解放军唤醒了西藏沉睡的荒山、沙滩和大地。

四、修建康藏公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1951年4月底,遵照党中央、毛主席边进军西藏边修路的指示精神,组成康藏公路工程委员会(对外称修建指挥部),以18军后方部队司令员陈明义为司令员,西南交通部副部长稂德为政委,由18军53师、54师、52师156团,以及军后方各部队工程技术人员数万人,组成修建康藏公路大军。康藏公路第一道险工是雀儿山,海拔5047米,上下60公里,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地面覆盖一两米的积雪,冻土层达一米多,生活和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党委号召部队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领导干部带头,与战士同艰苦共劳动。战士豪迈而风趣地说:“生活劳动在5000米的高度上,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开水沸点是80度,而我们的劳动热情达到100摄氏度。”159团3连班长张福林创造了两炮炸掉1010立方米山石的记录。一次,他在检查炮眼和装药情况时,被掉落的巨石砸中,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能再为人民服务了,我口袋里有4.5万元(旧币),作为最后一次党费吧!”他被追记一等功并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其所在班命名为“张福林班”。《人民日报》为此发表《学习张福林忘我精神》的短评。他的英雄业绩和建设西藏的思想,成为鼓舞部队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

1952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车昌都。毛主席为此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发来贺电。昌都到拉萨的公路尚有1150公里,而1953年的重点工程是怒江天险和然乌沟石峡。然乌天险是冷曲河汇入怒江的峡谷地带,藏族同胞称为“猴子难攀登,野羊也不敢下山喝水”的地方。怒江江面宽100多米,水深20多米,流速每秒8米~9米,有长达7千米的悬隘,此处的施工设计图仅画了一条“飞线”。162团6连班长李文炎和几个水性好的同志乘坐橡皮舟,在怒江急流上冒着生命危险,反复几次才把钢丝绳拉过去,为架设便桥奠定了基础。李文炎同志获得“渡江英雄”称号。4连副排长崔锡明同志在勘测怒江桥址时,攀缘爬行石壁800多米,顺着石坡下滑100多米,险些掉进怒江深渊,完成了实地勘察桥址的任务,荣获“探险英雄”称号。工程师张天翔同志翻山越岭找藏族同胞调查,为选定路线和怒江桥址做出重要贡献,被评为“劳动模范”。11月1日,经过28天紧张施工,一座长87米,距江面33米高的“贝雷式”钢架桥架成,桥头有谭冠三政委的特别题词:“深山峡谷显好汉,怒江两岸出英雄。”

然乌沟海拔3900米,长8000米, 两岸石壁陡峭,平均悬崖高达40米,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53师集中了施工技术好、身体强壮的32名战士分4班轮流作业,战士们腰间系上保险绳,日夜不停地悬空打炮眼,工兵8团5连排长杨茂武找到一个岩洞,装入1200斤炸药,炸掉12000多方坚石,开山炮把然乌沟天险变成了通途。

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康藏公路经波密走南线,1954年通车拉萨”的批示,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于1954年5月12日组成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陈明义为司令员,稂德为政委,王其梅为第二政委,张忠为副司令员。波密地区原始树林密布,海拔比较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物产丰富,但地质灾害频发。1954年4月8日,山洪拌着泥石流倾泄而下,正在迫龙沟“老虎口”施工的157团6连2排随着路基塌陷而坠入江中,副排长邬贵相和9名战士被水吞没,另有8人负伤。当时被冲毁的迫龙藏布江路基和桥梁有60余处,长达31.5千米,损失标准工40万个。此后的20天施工中,由于洪水、塌方、流沙飞石袭击共牺牲54人,重伤38人。但是重大的牺牲和严峻的形势,没有使修路大军停止脚步,他们提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口号,传遍全党、全军、全国,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时代强音。

为了实现1954年通车拉萨的目标,西藏军区和西藏地方政府于1953年1月中旬成立康藏公路修路委员会。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任主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清格来、军区李觉参谋长、刘振国主任任副主任,统一指挥155团、军区炮兵营和48个宗溪的8100个民工(其中2~3%以上的民工没有见过解放军),1954年又有9000多人应招民工,修筑拉萨至巴河桥323千米的西段公路,修路加强了军民和藏汉之间的团结。1954年11月26日,修到巴河桥,和东线修路大军胜利会师,军民万众欢腾。藏族民工还编了许多新民歌:“哈达不要多,只有一条洁白的就好;朋友不要多,只有一个解放军就好!”“解放军呀,比父母还亲,给我们修路的工资,可以买到多么稀罕的日用品,解放军呀,解放军呀,你们真是我们的亲人!”“东方有座金色的北京城,住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为西藏人民修了幸福路,他是藏族人民的大救星。”

1954年12月25日,在拉萨召开了庆祝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大会,拉萨万民空巷,共同庆祝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西藏民工用勤劳、勇敢、智慧、汗水、鲜血、生命为西藏人民架设了通向幸福的金桥。1954年12月,毛主席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五、中印边境:藏字419部队

1962年国际掀起了一场反华大合唱,印度总理尼赫鲁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有机可乘,便积极实施其所谓“前进政策”,加大对我西藏和新疆边境地区入侵蚕食力度,在中印边境西段我方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据点。同时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沙则、马及墩等我国大片领土。尼赫鲁竟然公开下令要把我国边防部队从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中国政府为避免边界冲突,曾提出中印武装部队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千米的合理建议,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无理拒绝。1962年5月,印度政府乘我西藏边防部队在我方20公里以内停止巡逻的时机,公然派遣其号称“森林之虎”的王牌部队第7旅,从哈东拉山口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侵入我西藏错那县之克节朗草场,野蛮地抓走和打伤我边民10多人。为此,我西藏边防部队不得不恢复巡逻,在克节朗草场设立哨卡,严密监视印度军队的侵略行径。9月8日,入侵的印度军队得寸进尺,派第7旅第9旁遮普营进入泽绕桥附近,与我前哨部队武装对峙,并且不断采取武力威胁和金钱诱惑等卑鄙手段,妄图使我边防哨兵放弃到泽绕桥执行任务。9月17日,我边防2团3连连长刘道臣派7班长吴元明和战士崔道华到桥西值勤,他们一到岗,就被20多名印度士兵持枪拥围,吴元明和崔道法两人岿然挺立,胆怯的印军纷纷退去。20日,当吴元明和沈定湖两同志走上岗位时,一群印度兵再度蜂拥将两人包围起来,并用冲锋枪和步枪刺刀进行威胁,吴元明同志无畏地将刺刀拨开,踢开印度兵的拦路棒,照样执勤。印度兵白天用计不成,晚上偷袭我哨兵再不得手,最后明目张胆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连长刘道臣牺牲,战士谢富田受伤。印度政府更无视我国政府多次强烈抗议,反而加紧对我边防部队进攻。10月8日,印军旁遮普营的加强连越过克节朗河,向我驻守在尺东的边防部队发动三次猛烈进攻,造成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33人的新罪行。

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决定对印度扩张主义者实行自卫反击。党中央和毛主席指出:这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要求参战军民必须“慎重初战,初战必胜”,要打出国威军威!为适应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需要,1962年6月1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代号为“藏字419部队”, 任命柴洪泉为司令员、阴法唐为政委、姜松为副司令员、曹宗奎为参谋长、魏克为政治部主任,并从军区的司、政、后选调人员,组成419部队的司、政、后机关,下辖154团、155团、157团。

419部队组建后,从6月至10月的半年中,完成了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动员工作和根据敌情地形进行的严格战前军事训练。战前我请吴元明同志介绍了他和敌人斗争的情况,激发了全体指战员对印军的仇恨和战斗勇气。419部队根据总参谋部的命令,决定在自卫反击战中首先歼灭在克节朗的敌人,预定3~5天歼灭印军第7旅。

10月20日战斗打响, 155团担任正面进攻时,2连6班担任突击尖刀班,班长阳廷安冒着弹雨冲锋在前,不幸壮烈牺牲,副班长曾祥智带领战士何德中、杨秀洲、李世国、刘汉斌奋勇冲向敌人地堡,一鼓作气连续攻破敌7座地堡,为胜利打开了大门。

157团担任迂回任务,他们夜间通过杜鹃树林,树枝把指战员的棉衣都刮破了,他们冒着严寒按时迂回到章多4300高地,占领了敌人的炮兵阵地,控制了敌人的空投场,并击落敌直升机1架,消灭了周围的敌人。

154团从左翼进攻,9连1班副班长张映鑫带领小组冲入敌人阵地,他负伤后忍痛将手榴弹塞进敌人地堡,为防敌人把手榴弹扔出来,便不顾一切地扑上去,随着敌人地堡爆炸的巨响,他壮烈牺牲,为大部队开辟了道路。全团经过4小时战斗,全歼沙则守敌,并占领仲昆桥和克宁乃桥,仅用一天时间全歼印军第7旅共计1543人,提前完成了作战任务。

第二天,我在指挥部值班,接到张国华司令员的电话,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电令:我们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乘胜追击!

我部于22日越过哈东拉山口,在追击的路上,154团2连检到了一条漏网的“大鱼”——印军7 旅长达尔维。因为连队没有翻译,所以不知道俘获了达尔维旅长。达尔维在20日早晨被我军炮火吓得只身逃往高山,冻馁3天后被我军俘虏。2连将达尔维押到政治部,我派英语翻译洪邦裕同志去审问。我个人也立即去核实情况。我问达尔维:你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先声明他被提升为准将旅长还没有更换证件,交出一张照片后说:印军第4军军长考尔欢送他的合影。被俘的印度空降兵上尉说:“我证明,他是我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确认达尔维身份后,我问他:“在你被俘之后遇到什么麻烦没有?”达尔维伸出戴着金壳手表和钻石戒指的手说:“你看,我的东西丝毫无损,你们真是一支文明的军队。”他对我说:我有烟瘾,非常想吸烟。我不会吸烟,便找到参谋长曹宗奎同志借了两盒大中华烟给他。他非常感谢!我问他:你还需要什么?他说:我渴得厉害!我叫一个俘虏去背了半麻袋牛奶罐头。言谈中,达尔维表现出对我军的俘虏政策非常赞赏。第一阶段战役,共缴获直升飞机2架、各种火炮58门、火箭筒22具、轻重机枪199挺、各种枪878支、电台61部,取得巨大胜利。中央军委电令嘉奖。

10月24日,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提出了“停止武装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得到了各国人民,特别是亚非各国的欢迎和支持。但是印度扩张主义者不甘心失败,拒绝谈判,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并撤换国防部长,成立战时内阁。同时把印军48旅、62旅、65旅、67旅、炮兵4旅和配属部队1万多人集结在西山口和邦迪拉一线,并不断对我进行炮击。

我419部队指挥部于26日到达达旺,设在这里的指挥部受到敌人关注,为避免炮击,指挥部同志在山后挖了猫耳洞,晚上住在猫耳洞里。11月13日拂晓敌人向我炮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文宇华同志不幸牺牲,另有几名战士负伤。为讨还血债,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打响。针对印军在西山口—邦迪拉“铜头锡尾豆腐腰”的部署特点,刘伯承元帅指示,应采取“打头、切尾、斩腰、剖腹”战术。为此,我方决定55师打头,11师迂回至200里外的邦迪拉切尾,419部队斩腰。16日和17日我们分别向略马东、申格宗敌后迂回,部队在高山原始森林和悬崖绝壁中,忍饥挨饿负重前行,在“猴子都难以行走”的山腰中行进,许多地段要靠攀藤附葛才能通过,有的地方战士们用背包绳和芭蕉叶拧成绳子从几十米的悬崖上下来,直插印军的腰部和腹部。到19日战斗基本结束,歼灭了印军62旅、炮兵4旅和其他部队,419部队共歼敌2173人,其中击毙62旅旅长霍尔森·辛格,缴获各种火炮28门、火箭筒9具、轻重机枪87挺、各种枪支1209支、电台12部和各种车辆等物资。419部队在印军占领区,严格执行对待门巴族的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护和帮助门巴族人民,受到门巴族人民的拥护,门巴族人民给419部队送敌情40多次,捕捉和劝降印军83人。

1963年3月9日,国防部授予吴元明战斗英雄称号,154团张映鑫战斗英雄称号,授予155团2连6班,阳廷安班荣誉称号,1446人荣立各种战功。

1963年2月中旬,张国华司令员向中央军委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情况,总结主要经验时说:“这次边境作战部队的表现好得很,简单地说,就是两句话:一不怕苦,从上到下没有叫苦的;二不怕死,前仆后继,倒下一个马上有人顶上去。这两方面的事例多得很。”罗瑞卿赞扬说:“不怕苦,不怕死,这是非常朴素的两句话,这是我们军队的老传统了。”

两次战役,证明了419部队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部队。

12月21日,我国政府发布了边防部队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的声明。为了创造两国和解气氛,从中印两国人民友谊出发毛泽东亲自决定:在边防部队后撤时将缴获的武器、弹药、物资交还印方,就地释放印军伤病员。这一重大决策,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称赞。

猜你喜欢

西藏部队
都是西藏的“错”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老部队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