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甘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8-12-29王钊张文超高文川徐芦杨武娟刘明慧
王钊 张文超 高文川 徐芦 杨武娟 刘明慧
摘要:从种植面积、分布区域、推广品种、机械应用、种苗繁育、产值效益、从业人员等多个方面介绍了陕西省宝鸡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宝鸡市甘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甘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甘薯产业;问题;发展對策;宝鸡市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9-009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9.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Baoji
WANG Zhao,ZHANG Wen-chao,GAO Wen-chuan,XU Lu,YANG Wu-juan,LIU Ming-hui
(Baoji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Baoji 722400,Shaanxi,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varieties of planting area,distribution and promotion,mechanical applications,seedling breeding,production efficiency,from personnel of course of study introduces the baoji many ways,such as sweet potato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haracters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around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alth industry.
Key words: sweet potato industry;problem;development response;Baoji city
甘薯投入少产出高,抗灾能力强,用途广,精深加工可实现多次增值[1],综合利用效益好,在陕西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个甘薯产区农民依靠甘薯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2]。但同一时期,有显著效益优势的甘薯生产在宝鸡地区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增反降。2017年笔者深入宝鸡市甘薯生产一线,详细调查了9个县区21个乡镇31个村组的甘薯生产情况,旨在全面了解宝鸡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宝鸡地区甘薯产业品种、技术、机械等问题的最佳途径,提升甘薯总体生产水平,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宝鸡市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产量和分布区域
1991年宝鸡地区甘薯种植面积1 500 hm2,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1 868 kg;2003年宝鸡地区甘薯种植面积3 073 hm2,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1 750 kg;2010年宝鸡地区甘薯种植面积1 939 hm2,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1 427 kg;2016年宝鸡地区甘薯种植面积约1 333 hm2,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 2 020 kg。
2016年以来,宝鸡市甘薯主要分布在凤翔县、扶风县、陈仓区、岐山县,种植面积较大的村镇有凤翔县虢王镇、彪角镇、横水镇,扶风县法门镇、召公镇,陈仓区天王镇,以凤翔县种植面积最为集中,占全市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虢王镇、彪角镇为主要种植区;陈仓区西山、千阳县、陇县、麟游县的浅山丘陵区种植面积较小,仅占全市甘薯面积的20%。全市主要甘薯种植村有16个,分别是陈仓区天王镇韩家塬村、寨子村;凤翔县虢王镇虢王村、四冢洼村、江湖村、史家村,彪角镇杨丹村、冯家村、宋家村,横水镇东柏村;扶风县的法门镇永安村、章村、冯家村,召公镇吴家村;千阳县城关镇侯家坡村;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浅山丘陵区种植较为分散,农户多以满足家庭需要为主,单户种植面积多在67~133 m2。
1.2 种植模式、推广品种和机械化水平
宝鸡市甘薯种植模式主要有净作和间(套)作两种,全市以净作种植模式为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0%左右,间(套)作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全市净作种植模式以春栽地膜覆盖栽培为主,夏栽面积很少。甘薯与果树套种已在苹果、葡萄、猕猴桃、核桃等新建园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幼龄园果树行间套种甘薯,适套期3年,一般每个行间中心位置栽植2垄甘薯,垄距80~90 cm。选用短蔓、早期膨大类型的秦薯4号、秦薯5号为主栽品种。
目前宝鸡地区甘薯生产推广种植的品种主要以食用品种为主,塬区主要种植品种为秦薯4号和秦薯5号,小面积种植品种有秦紫薯2号、秦紫薯3号、秦薯7号及地方品种;浅山丘陵区以地方品种为主,因栽植时间长,品种来源无法考证。
在甘薯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起垄、收获环节的机械作业水平相对较高,栽插、覆膜、除草、割蔓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全市机械起垄面积达到95%,机械覆膜面积不足10%,机械收获面积约60%,人工收获面积40%左右。60%的机收面积仅指地下薯块收获环节,地上茎蔓农膜清理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切蔓面积不足30%,全机收(地上茎蔓和地下薯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
1.3 种苗繁育现状
凤翔县虢王镇甘薯种苗繁育基地是宝鸡市甘薯种苗繁育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省内知名度最高的种苗繁育基地,基地以虢王镇虢王村、江湖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四冢洼村、冯家村、侯家村、四家村、田家村、七家村。现有育苗大棚220余个,主要以酿热温床双膜覆盖育苗为主。育苗设施近3年来有了较大改善,80%为新建钢构大棚,20%为原有的混凝土龙骨及竹竿结构大棚,一般跨度为6 m和8 m两种,长度20 m,棚内2畦育苗床,两畦中间0.7 m的走道。种苗繁育在排种、剪苗、管理等环节技术提高较快,但苗床病害防控技术措施不到位,育苗期苗床病害每年不同程度发生,发病苗床达到10%左右,并有扩大趋势。从近3年的育苗情况看,每个棚的出苗量约为25万株,在甘薯栽插季节基地年可生产种苗5 500万株,除满足宝鸡地区甘薯生产需求外,每年约有1 000万株种苗供应省东产区及邻近的山西、河南、新疆等省份甘薯产区,种苗外销有扩大趋势。
除凤翔县虢王镇甘薯种苗繁育基地外,在宝鸡市的陈仓区天王镇寨子村、八鱼村,岐山县的大营镇小营村、青化镇青化村,扶风县的召公镇街道,千阳县城关镇侯家坡村、陈仓区西山村等地有少量的育苗户,以4、6 m跨度的竹竿大棚为多,也有少量的小拱棚育苗方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设施简陋、出苗量少,主要满足周边种植户的需求。
2015—2017年凤翔县虢王镇甘薯种苗繁育基地种苗繁育总量在5 500万株左右,每百株苗最高售价12.0元,最低售价3.0元,平均百株苗售价约7.0元,单棚产值约1.7万元,单棚生产资料及设施投入约0.5万元,人工费约0.2万元,单棚纯收入约1.0万元,年均总产值约380万元,薯农新增纯收入约220万元。
1.4 产值和效益
2016年宝鸡市种植甘薯约1 333 hm2,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2 020 kg,总产量约4.04万t,其中70%的鲜薯销往周边省市,30%的鲜薯在市内销售。7—9月上中旬早收的甘薯面积约为10%,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1 500 kg左右,单价2.0~3.0元/kg,每667 m2产量值约4 000元。10月收获的甘薯面积占总面积的90%左右,收获后直接销售的鲜薯量约2.5万t,约占总产量的60%;贮藏量约为0.88万t,约占总产的22%。10月鲜薯售价约1.4元/kg,贮藏后2017年1—5月错期销售鲜薯售价提高到2.4~3.0元/kg。不计算折损,2016年7—9月鲜薯产值约800万元,10月鲜薯产值约3 500万元,贮藏后错期销售产值约2 300万元。2016年全市甘薯产值约为6 600万元。
2016年甘薯的生产成本每667 m2约为1 700元,机械收获的生产成本约为1 400元,全市平均每667 m2产值3 600元,平均每667 m2纯收入为1 900元,机械收获平均每667 m2纯收入可提高到2 200元左右,错期销售后平均每667 m2纯收入可达到 4 000元以上。
1.5 从业人员情况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薯研究所是宝鸡市惟一一所甘薯科研机构,研究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5名,主要从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全市县一级无技术研究推广机构和专职科技干部。成立了凤翔县桂花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凤翔县西秦红薯农业专业合作社、凤翔县满堂红红薯农业专业合作社、凤翔县红动农资种植专业合作社、凤翔县秦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岐山县大营永红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麟游盛大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种苗繁育、食用蒸烤用甘薯生产为主,未涉及產品加工。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多数正在起步阶段,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2017年百户调查问卷表明,从事甘薯生产人员主要以“60后”“70后”的中老年人群为主,年龄40岁以上从业者占到90%以上,50岁以上从业者占到50%以上,“80后”从业者不到10%;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多为高初中、小学毕业。
2 宝鸡市甘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繁育总量不足
2016年宝鸡市甘薯栽植季节种苗需求量6 000万株,而种苗生产量约6 500万株,外销量约1 000万株,能提供宝鸡市生产的种苗约为5 500万株,种苗供应量不足,适栽期种苗缺口大,价位高,由于种苗只能随产随销,一部分种植户在适栽期无苗可栽。而关中中东部的种苗价位高于宝鸡市,种苗外销量在逐年增加,种苗供需矛盾加剧,现有种苗繁育规模只能勉强维持宝鸡市1 333 hm2的甘薯生产。
2.2 旱田面积大,产量损失严重
宝鸡市旱地甘薯生产面积约933 hm2,占到总面积的70%。甘薯生产为典型的雨养农业,近年来宝鸡市降水分布严重不均,伏天高温天数增多,干旱持续时间长,旱情重,产量损失大。2016年全市鲜薯平均每667 m2产2 020 kg,平均每667 m2产值3 600元,平均每667 m2纯收入为1 900~2 200元。而水田甘薯鲜薯平均每667 m2产量达到3 000 kg以上,平均每667 m2纯收入约为3 500元,每667 m2种植效益较旱地翻了一番。旱地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灌水产量损失了30%~50%。2016年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咸阳市武功县黄家村建立的3.3 hm2秦薯5号滴水灌溉田,鲜薯每667 m2产量4 814 kg,每667 m2效益达到1万元,灌水成为获得甘薯高产的重要举措之一。
2.3 贮藏设施少,规模小
宝鸡市甘薯贮藏设施主要为井窖。井窖保温保湿性好,建窖简便,建设需用资金小。但薯块的进、出窖及管理不方便,主要缺陷在贮藏窖体积小,贮藏量上不去。2016年全市甘薯贮藏量仅为0.88万t左右,约占总产量的22%;收获后直接销售的鲜薯量为3万t左右,约占总产量的75%。收获后鲜薯销售是绝大多数薯农面临的头痛问题,全市90%的面积集中在10月收获,因无贮藏设施,收获的鲜薯必须在11月上中旬前上市销售,而由于销售时间短,上市鲜薯多,薯农失去了定价主动权,很难卖出好价格。2014—2016年贮藏甘薯在翌年1—5月错期销售,鲜薯售价为2.4~3.0元/kg,每667 m2纯收入达到4 000元左右。错期销售较收获后直接销售的鲜薯价位翻了一番。甘薯贮藏后错期销售,拉长了销售时间,填补了市场断档期,较收获后销售收益增加了1倍;而没有贮藏设施的薯农,效益的提升只能依靠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远不及错期销售增加的收益。甘薯贮藏设施少、贮藏规模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薯生产效益的提升空间。
2.4 机械化生产水平低
如果覆膜、栽插、切蔓、收获全程采用机械作业,甘薯种植每667 m2的生产成本可以从1 700元降至1 000元左右,每667 m2节约成本700元左右,而且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甘薯生产机械研发水平滞后,生产上应用的机械主要为起垄、移栽、覆膜、切蔓、收获分段式作业的小型机械,甘薯生产处在半机械化状态,各环节仍需大量的人工辅助作业,缺乏起垄、移栽、覆膜一体机和切蔓收获一体机。二是生产上缺乏宜机收品种,目前陕西省甘薯生产以秦薯系列品种为主,秦薯5号品种多年已稳居生产主导地位,但秦薯系列品种地下薯块多为长条形,以秦薯5号品种为例,如果生长周期内能保证足够的灌水,薯块长度多在30~35 cm,由于薯块过长,现有机械收获不理想,损失较大。
2.5 技术人员缺乏
宝鸡市甘薯研究机构仅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家,专职科研人员5名。全市县一级无技术研究推广机构和专职科技干部。从事甘薯种苗繁育、生产的合作社不到10家。全市从事甘薯生产的技术人员不足20人。专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缺乏,对产业的覆盖面小,技术研发、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
3 对策与建议
目前宝鸡市甘薯生产通过配套设施提升,在稳定好现有生产面积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果薯套种生产面积。2015—2016年宝鸡市新建果园面积在 1万hm2以上。如果在宝鸡市新建果园发展果薯套种0.7万hm2,在不新增耕地情况下可新增灌田甘薯0.3万hm2。果薯套种模式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不但能有效提高果园生产的整体效益,而且可推动宝鸡市甘薯生产快速发展,实现果区农民快速致富。
3.1 加大种苗繁育规模
凤翔县虢王镇甘薯种苗繁育基地现有220余个育苗大棚,主要集中虢王村和江湖村,辐射周边四冢洼村、冯家村、侯家村、四家村、田家村、七家村等村。如果在周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6个村加强种苗繁育设施建设,建立67 hm2种薯繁殖田,新建600个育苗大棚,基地种苗生产能力就能保障0.7万hm2果薯套种种苗需求(1.5亿株)。若按3年建设期计划,虢王种苗繁育基地现有育苗户家庭育苗规模为3~5个大棚,如果每户按平均4个大棚计算,600个育苗大棚需要150户,年均发展50户,建立繁殖田23 hm2,实施的条件完全具备。
3.2 加快机械的引进示范推广
宝鸡市甘薯生产由于机械化推广应用进程慢,规模化生产受到了严重限制。单户种植规模平均不足0.2 hm2,生产设施差,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效益较低。加快推广施肥起垄覆膜一体机、切蔓机、收获机等生产机械,推广膜上打孔斜栽技术,推动甘薯的规模化生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3]。如果全市70%面积在起垄、覆膜、切蔓、收获环节能实现机械作业,普及应用膜上打孔斜栽技术,宝鸡市可基本实现甘薯规模化生产和轻简化栽培,生产效率和效益将会大幅度提升,生产将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3.3 加强贮藏设施建设
鲜薯贮藏后错期销售,在提高产值的同时,可以促进薯农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争取销售主动权,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4]。宝鸡市现有贮藏能力约占总产量的22%左右,如果能将贮藏能力提高到50%,有一半的薯农生产效益会实现翻番。甘薯规模化生产后,单户种植面积提高到0.3 hm2以上时,鲜薯收获后销售压力会增大,而贮藏后错期销售增值潜力会刺激薯农建窖欲望。从实际调查看,有贮藏设施的薯农多为种植大户,贮藏设施的建设与种植户生产规模有直接关系,而种植户生产规模与机械化作业程度的高低密不可分,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可间接推动贮藏设施建设。如果政府有政策、资金等激励措施,贮藏设施建设的步伐会加快,全市鲜薯贮藏能力可以明显提升。
3.4 加强薯田基础设施建设
要提高全市933 hm2旱田甘薯单产水平,增加种植效益,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变旱田为水浇田,保证薯田水分供应,结束干旱对甘薯生产的持续威胁。通过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转变薯农固有的甘薯耐旱需水少、灌水会影响甘薯品质的错误认识,改变薯农倾向利用旱地生产甘薯的错误做法,引导薯农利用水浇田生产甘薯。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各个层面的项目支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水田生产面积,实现甘薯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提高甘薯种植效益,增加薯农收入,才能促进甘薯生产上台阶。
3.5 加深宜机收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
从宝鸡市当前甘薯生产发展看,主推品种秦薯5号短蔓、高产、优质、多抗、耐贮藏、商品薯率高、色味俱佳、综合性状好,深受市场欢迎,但以秦薯5号为代表的秦薯系列品种地下薯块多为长条形,保证足够灌水的情况下薯块长度多在30~35 cm,由于薯块过长,现有机械收获不理想,严重制约了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加快宜机收甘薯品种培育,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才能使甘薯育种更好地服务于甘薯产业发展[5]。在集中力量培育宜机收新品种的同时,要加快对现有秦薯5号等优良品种的改良步伐,以快速应对当前生产需求,破解机收难题[6]。
3.6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竞争。农业成果的高产出和快速应用、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技术队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陕西省甘薯产业的技术引领者,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宝鸡综合试验站、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宝鸡市薯类科技专家大院(省级)、宝鸡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科研创新平台;在加快科研創新进程的同时,要着眼全市及全省甘薯产业需求,提升产业的全方位服务能力[7];强化人才开发、职能培训,把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市及全省甘薯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懂研究、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催生甘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等农业经营主体,才能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代夫,李 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 张启堂.中国西部甘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马代夫.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J].世界农业,2001(1):17-19.
[4] 肖利贞,杨国红,侯利霞,等.河南省甘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建议[J].作物杂志,2002(1):52-54.
[5] 马代夫.国内外甘薯育种现状及今后工作设想[J].作物杂志,1998(4):8-10.
[6] 马代夫,刘庆昌.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7] 黄咏梅,卢森权,李彦青,等.甘薯的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J].南方农业学报,2008,39(5):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