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舞蹈形式中的意韵之美

2018-12-29王晓雯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性审美性教育性

王晓雯

摘要:舞蹈不仅有形式之美,更有意韵之美。这里的美,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体现了美之形态背后所承载的艺术观念、文化观念与教育性思维的体现。

关键词:审美性 文化性 多义性 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76-02

一、舞蹈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内在关系逻辑

当笔者发现所看见的舞蹈,仿佛是用作于灵魂与灵魂交流碰触的媒介,去承载着那些在言之不足,或表达过于深奥、精妙的文字语言里。舞蹈,不应只是一组动作、一段表演,它除了是形式之美的表达外,它还可以承载更多,它是对自我认知与表达,它是可以传递爱与情感的方式,它亦可以带来更美好和谐的感悟!也即是舞蹈、生活的意韵之美。

舞蹈承載的不仅仅是身体形态线条之美态,它更在于透过身体媒介,将身体以艺术化的视角传递出具有“诗意的身体”表达。然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含有“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表达,艺术形式体现出有意味的形式呈现,也就同构出了意韵之美的传达。

苏珊·朗格将艺术的符号称为一种“非推论性符号形式”,具有特殊的真实含义,朗格称之为“意味”,以区别推论性符号形式的“意义”之解。因为“一件艺术作品总好像浸透着情感、心境或它表现的其它具有生命力的经验表达……对于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意味是某种内在于作品之中让我们能知觉到的东西,它是经由作品的形式过程清晰呈现出来的,因此在把握它时不须再经过抽象的步骤,正如一个神话故事或某种真实的比喻离开它那富有想象的表现就不存在一样。”①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符号,是人类将情感赋予形式可产生共鸣的表达,也是人类内在生命的一种投射对其内在情感生命流动与对象化的本质力量间的对话与表达。通过观照的过程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从而达到自由的清明境界。

二、形式背后的学理性思考

作为艺术的舞蹈,形式只是开启但不只留于形式。在形式背后,承载着学理性多维度的文化思考视角在其中,就好像一个华丽的包装盒,在盒里的物件才是主体核心,由它衍生的信息才深刻表达出有意味的主旨含义,这个被“对象化”的物体衍生出来的信息,才是具有启迪心智、开拓眼界、创意联想的多维度拓展的主体表达。

如大家所熟知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有典型的两个版本。一版为古典主义时期的马里尤斯·彼季帕(Marius Petipa)《天鹅湖》,另一版为现代主义时期的马修·伯恩(MatthewBourne)《天鹅湖》。两版都堪称时代经典的代表作。前者是以唯美诗意的表达,展现着舞者体态线条之美,那不可触摸的神秘仙境中的故事,一种虚幻的美萦绕心尖兒,不得不被形态之美而折服。后者是以一种解构重置的方式,走进了剧中人物内心,以剧中剧体现着人物内心视像将其“对象化”投射具体体现,以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进行挖掘与提炼。《天鹅湖》同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因时代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都创作产生了符合当下现实意义题材的艺术作品,看到了“以人为本”的体悟与观察,进而加工提炼至艺术舞蹈的呈现,感受到了观剧如观生活,从中可以观测并体悟到生命。艺术本是生命的一种投射关系。

又如,同一身体动作部位会产生不同的舞动形式,只因运动观念文化导向不同,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形态。如俗称“东方舞”的肚皮舞,它的特征是以胯作为中心带动腿部、腰部、臀部以及腹部肌肉等身体部位做类似环绕或点动的身体运动路线,跟随地域文化风格的乐曲背景将女性身体柔美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起源中东地区带有宗教仪式意味的肚皮舞,它的形成不仅是作为一种崇高与神圣的宫廷舞存在,它还在于宗教仪式里诉说人类繁衍的祈祷,歌颂生命与祝福妇女多产的存在。所以肚皮舞的主要动作在于腹部的摇摆运动为主,也就阐释了它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肚皮舞的许多动作是通过对动物的模仿而获得灵感,例如蛇手臂是通过模仿蛇爬行而慢慢发展的舞蹈动作,这就说明了是对大自然学习、观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的身体舞蹈形式。②

再看中国少数民族羌族舞蹈,它也是以胯为中心的运动特征。它们的相同点都具有宗教祭祀意味,因原始社会的整个自然生存环境较为严酷,人均寿命很短氏族人口减少的危机中唯有寄希望于妇女,希望旺盛的生殖力能够拯救和繁衍,所以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就成为了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同时农耕时期的劳动成为身体动作的重复性表现,在艺术起源说中有“艺术起源于劳动说”,即说明羌族舞蹈的律动取材于“劳动说”而逐渐形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③

在上述对比分析里看到同一主题作品因时代观念不同,而创造出各自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又看到同一身体部位的运动,因运动观念不同则产生各自民族文化的动律特征。虽从大的俯览视角可以看到各民族共同点有宗教仪式的祭祀祈福特征,但也是原始社会环境恶劣形成的共同性。他们都向大自然学习,但前者是通过“模仿说”发展自己的文明,后者是通过“劳动说”发展自己的文明。以此分岭,也就体现出各自民族文化特点的表现和舞蹈形式的鲜明对比。

三、启发对舞蹈艺术教育的思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透过每个民族身体动律形态特征就可以观看到每个民族原生态的舞蹈形式,这些动作的连接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语言,就区别造就了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特性特征。对民族间的差异性辨识,除透过生物学的识别外,也可通过身体的舞蹈文化来加以区别。而文化是民族得以存在的力量之源,舞蹈就是其中一种媒介载体。

隐藏在生活影子下的“艺术的素材”无处不在,早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里。作为教育性的运用,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素材与功能载体。作为文化传播的运用,它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是由多个素材的“点”构成文化逻辑的“线”,最后将其串联成文化之“面”的完整性。

从“艺术的审美性”视角可以发现,它的出现终会让人有发现美的创造性能力的体现。这里对美的发现是一种宽泛的概念,美的概念在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中,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变的。④因此,无论从艺术的任何起源说中,都可以发现这里的美包含了“多元化”,可以分别从他们的形态现象特征、生活结构、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动作节奏等元素素材中提炼、加工、创造形成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从而进行可观赏性的视觉传达。

从“艺术的教化意义”中观看,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也提出艺术作品为一种“类主体”或“准主体”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艺术作品固然是客观对象,但却表现了“主体”的生命世界。作为一个对象可以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材料”方面的,作为一个感觉的存在;二是“意义”方面的,作为观念的存在;三是“表现”方面的,作为情感的存在。透过三个维度的寄予去发现并看到,作为人类内在生命投射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它的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再到展现,体现了背后的学理性、传播性、衍生性、意象性的表达。“多维度”是一件作品叙事或展现的核心要素,同样也是它价值集中的体现。

无论从哪一个视角出发,都可以透过现象投射出直达人类本质的情感形式,从而体现教化性思维启迪的教育体现,创造性想象的综合同构能力的表达,这也正是舞蹈艺术意韵之美的核心所在。

注释:

①包玉姣:《艺术:一种生命的形式——苏珊·朗格艺术生命形式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页。

②秦银健,陈凤珍,石俭:《肚皮舞的风格特征与健身价值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年第1期,第48-49页。

③李长昊,张婷:《窥探羌族舞蹈胯部动律中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评鉴》,2016年第2期,第82页-85页。

④欧建平:《舞蹈美学鉴赏》,台北:洪叶文化,1996年版,第225页。

参考文献:

[1]尹德锦,李延浩.女性羌族舞蹈胯部律动视觉表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77-183.

猜你喜欢

文化性审美性教育性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