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ぶ泄化的启示

2018-12-29李秋梅罗顺元

关键词:语言风格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秋梅 罗顺元

摘要: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从实现基础看,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从发展要求看,马克思主义表述用语必须中国化、话语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语言必须亲民;从实现路径看,可用古典名言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可用近现代名言承载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可用民俗谚语助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语言风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8)05-0027-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上的中国化,另一个是语言形式即话语上的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讲话、著作、文稿等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声音”。这些讲话和著作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服务于当代发展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习近平的语言“特质是平易近人”[1],朴质而又深刻,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使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习近平的讲话灵活运用大量中华优秀古典名句、近现代名言和民间俗语,不仅使“中国故事”更动听、更有文化底蕴,还有助于“中国声音”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内容上需要中华优秀文化土壤的涵养,形式上也更需要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的承载。习近平的充满中华魅力的马克思主义用语风格,对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一、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实现基础的启示

中国拥有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的伟大革命斗争孕育了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精神,现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孕育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代优秀文化。习近平的语言魅力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于伟大的革命文化,来源于优秀的当代文化。可見,中国人自己文化的存在和繁荣是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话语方面实现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中国自己的文化不存在了,那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具体来说,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实现基础的重要启示至少有三个方面,即:必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必须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必须发展当代中国文化。

(一)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己必须首先要有深厚的优秀中华文化。就如学者靳书君所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含义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2],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来源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并获得中国人的认可,除了其内容上的科学性之外,其所采用的话语形式也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本土的话语系统。然而,能够承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土壤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3]。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名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楷模和榜样。他在系列讲话中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元素,大量引用了古典名言。如,引用老子《道德经·六十章》“治大国如烹小鲜”来表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治国理念;引用《墨子·尚贤上》“尚贤者,政之本也”, 强调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性;引用《荀子·大略》“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来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4]分别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等等。习近平系列讲话还通过讲述古代经典故事的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如,通过讲解初唐名臣裴矩由佞官转变为诤臣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讲真话[5];通过讲述秦朝、唐朝由盛转衰,阐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深刻道理[6];等等。可见,习近平善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载体把所要阐明的马克思主义道理表达出来。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相通性和互补性,在其传播过程中,要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铸牢深厚的话语土壤,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中,用地道的“中国话”来承载和表述马克思主义。若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系统这个载体,那么就相当于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的土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换成符合中国人用语习惯、具有中华民族话语风格的理论表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永恒地成为这个民族的指导思想,成为这个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二)必须弘扬中国革命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探访多个革命老区,到老革命家曾经待过的地方弘扬中国革命文化。例如,2013年7月,习近平再次走进河北省西柏坡革命老区,2015年2月到访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要求大家仔细体会和发扬革命老区的精神,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7]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8]伟大的抗战精神与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伟大的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伟大的革命文化都是近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高度赞赏革命家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9]的革命精神,朱德“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10]的革命气概,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11]的爱国豪情。这些都说明习近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十分注重弘扬和发展革命年代孕育的伟大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作为一种思想表达,离不开对已有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传承以及已有的中国化文化基因的继承。中国革命文化是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和优质的文化基因。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无缝对接,这才能筑牢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基础。

(三)必须发展当代中国文化

习近平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2]可见,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2],创造和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和核心的当代中国文化。习近平高度重视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尤为重视激发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这在他的系列讲话的用词中有明显的体现。如习近平创造性使用了“中国梦”“话语权”“补好位”“绿色银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零容忍”“新常态”等新词,这些词语体现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及创造活力。同时,习近平还善于运用当下流行的语言,如2015年新年贺词中引用网络热词“蛮拼”[13]一词来肯定了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用“点赞”[13]一词高度赞扬了对干部工作给予支持的人民。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站在时代发展的桥头,创造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马克思主义话语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代中国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和核心,体现着当今时代的特征、创新活力及发展要求。要使马克思主义话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并进而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发展好当代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体现着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文化也体现着中国新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展现着当下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坚持以当代中国文化作为其实现的基础。推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2],以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现实基础。总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和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保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与时俱进,使其能够解答时代发展难题。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和形式若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就无法深入且深刻地解释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创造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

二、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发展要求的启示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讲话,使用地道的中国话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他的语言不仅富有时代气息,而且平易近人;不仅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更能让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的语言风格给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发展要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笔者认为这些启示至少有三个维度: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表述用语必须中国化;第二,话语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第三,语言必须亲民、平民化。

(一)要求用语必须中国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大部分用德语完成,少部分用英文、法文完成,语言思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但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用语习惯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中国阐述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用语习惯的转换,表述话语要接“中国地气”,用语必须彰显中国风格。具体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的话语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并努力打造能够融通中外的新表述和新范畴,构建和发展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用这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系统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

习近平立足中国实际,用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思想,他是构建中式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典范。如,习近平形象地用“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2]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把中国外交上国与国关系的主张形象且具体地表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可见,习近平善于使用中国话语来表达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其用语凸显着中国特色。习近平用生动的实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必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转换,要用中国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即要求用语必须中国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若照本宣科,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其效果将大打折扣。总之,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中国化,要使用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语句来表达,即表述的语言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用语习惯,这样才能便于中国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二)要求话语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进行系列批判,形成了以批判话语为主导的语言。这种批判性语言以革命为主题,以对资本家的批判为主要思路,以无产阶级斗争和专政为主要内容。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当今时代,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活力与生命力,就要使它的传播语言具有时代气息,即要求马克思主义话语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个特质就是与时俱进,其话语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用新时代中国人的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发展的另一个要求。

习近平富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讲话,就给我们作了光辉的典范,他的语言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新时代特征。2017年7月,习近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使用了当下网络热词“点赞”[14]一词,赞扬了为香港发展作出奉献的人民;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演讲时使用 “一带一路朋友圈”[15]来形容沿线各国的关系;十九大报告基于新时代的特点,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要建成“美丽中国”[12];等。可见,习近平系列讲话是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使用了与新时代相契合的新语言,并用这些新语言阐明了新时代人民的迫切需要及满足这些需要的办法。这些鲜活的例子说明,在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用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与当代人用语习惯相一致;尤其要符合新时代年轻人思维方式和用语习惯,与他们的语言风格相一致,才能真正让当代年轻人乐于接受。总之,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进程中,其语言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即:要用当代人的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中的认同感,進而达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目的。

(三)要求语言必须亲民、平民化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理论何以才能掌握群众?这就需要人民群众能够认识、理解、接受和认同理论。理论的传播需要话语作载体,理论的表述话语要让群众听得懂且易于接受,也就是说要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来表达人民群众的内心诉求。简言之,马克思主义话语不仅要让精英阶层听得懂,还要让中国普通老百姓也听得懂,或者说马克思主义话语必须亲民、平民化。

习近平用亲民朴实的语言,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道理和方针政策。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习近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系列重要讲话用一些通俗的老百姓熟悉的便于接受的语言来阐释治国理政思想,力求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习近平经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释道理,如用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故事来说明信仰的力量;习近平还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体现抽象的逻辑,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18],把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比喻为“老虎”, 把职位不是很高的腐败分子比喻为“苍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习近平在论述理想信念时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等。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用群众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亲民风格,这有利于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如果使用的语言脱离中国老百姓生活实际,老百姓听不懂,不想听,就无法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中国老百姓心中。因此,马克思主义表述话语必须向亲民、平民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掌握话语主导权的要求。

三、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实现路径的启示

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实现基础和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启示,还给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实现指明了路径,即习近平善于通过古典名言、近现代名言以及民俗谚语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思想。

(一)用古典名言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

用古典名言承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直接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这是首要路径。翻看习近平的著作和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他善于引用古诗文、古名言等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习近平引用《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的“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21]257来表述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告诫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用唐朝刘禹锡《蜀先主庙》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7]来说明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要有英雄和先锋,这也是习近平以古名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英雄观和群众观;通过引用汉代王符《潜夫论·释难》的“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22]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者联合的思想,强调中国的发展要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创造性引用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23]来告诫党员干部要坚持勤俭作风;引用唐朝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的“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24]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强调中国的发展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引用明朝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5]来勉励我们牢记作出贡献的前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引用《庄子·秋水篇》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8]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的思想,表明中国奉行求同存异、和平发展的政策;等。

习近平在其著作和系列讲话中高频引用古典名言,用以承载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思想,这大大增加了语言的美感、艺术感、认同感以及说服力。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运用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名言进行表述,一方面可使马克思主义带上中国文化的烙印,使中国老百姓乐于接受,乐于认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马克思主义传播语言的文采,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二)用近现代名言承载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

习近平在其著作和系列重要讲话中,也运用很多近现代名言来表达其思想和理念。近现代名言是当代中国人较为熟悉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通过近现代名言表达出来,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9]来说明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从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通过引用李大钊“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26]来说明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是习近平通过引用近现代名言来阐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体现;通过引用蔡元培“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27]173强调做人做事道德第一位,这也是用近现代名言来阐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引用费孝通“各美其美”和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27]311-312强调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体现了习近平通过近现代名言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交往思想;等。

习近平在其著作和系列讲话中用近现代名言传达了治国理政思想,这有利于把思想用更为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直接明了地阐释道理。因此,在表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可学习习近平用近现代名言传达治国理政思想的方法,运用通俗的近现代名言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方面,这既可以使人们能通过更为简洁明了的语言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人们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使用当代人较为熟悉的近现代名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可以增加语言的说服力,更容易让人们信服。

(三)用民俗諺语助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

习近平还经常用民俗谚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的道理。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是尊重人才,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28]。习近平引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29]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改革的思想,强调中国改革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引用“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21]21、“众人拾柴火焰高”[27]410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强调班子团结的重要性;引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7]240来表达实现中国梦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这也是习近平通过民俗谚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体现;习近平强调全面整风过程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30],坚决防止搞形式、放空炮、走过场,体现了习近平通过民俗谚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等。

民俗谚语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形式短小,富有趣味性,生动通俗,其中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有些体现着深刻的哲理性和科学性。习近平在其著作和讲话中通过引用一些民俗谚语,使其所要阐述的内容严肃且具有趣味性,使其所要传达的道理深入浅出,更容易被老百姓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拉近了和老百姓心灵的距离。因此,我们可以学习习近平引用民俗谚语阐释治国理政思想的方法,去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用老百姓自己日常熟悉并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拉近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距离;同时,用民俗谚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可以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更通俗,使人民更容易理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彰显中华民族特色的习近平语言风格给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作了楷模和榜样。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就必须要夯实其实现基础,满足其发展要求,进而才能通过正确的路径实现其话语的中国化。研究学习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在实践上,以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 致谢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了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的帮助和支持,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及其力量[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2):51.

[2]  靳书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J]. 人民论坛,2016(31):222-22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2.

[4]  张烁.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5]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1).

[6]  陈振凯.习近平引经据典谈反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1-18(4).

[7]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09-03(2).

[8]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9]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0]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2).

[11]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2).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3]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1).

[14]  习近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7-07-01(2).

[15]  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2017-01-18(1).

[16]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17]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18]  杜清新. 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N].人民日报,2014-02-24(7).

[19]  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N].人民日报,2016-04-28(9).

[20]  习近平.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2).

[2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54.

[23]  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5.

[24]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01(1).

[25]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七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7-01-01(1).

[2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8]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42.

[29]  杜尚泽.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08(1).

[30]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會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