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分析
2018-12-29陈超颖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引起各所学校的高度重视,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目标是锻炼学生识字、看字、书写的能力,而书写方面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开设重心。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极易对枯燥的写作课程产生抗拒心理,而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兴趣是学生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培养其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化水平与知识素养。以下为笔者对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基于课文,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回想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将体会记录下来。由此,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升华学生自身的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回忆与母亲的经历,吸引学生兴趣,进而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爱自己的,引导其将想要回报母亲的方式写在记事本上,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探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而自己又是如何对待母亲的。教师要脱离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如:母亲为孩子准备了早饭,有些孩子却不知道感恩,抱怨母亲做饭不合胃口或是母亲做得不够周到;母亲照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起居,而自己有没有向母亲说一声谢谢或者辛苦之类的话语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将生活中的小事记录到作业本上,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付出与辛苦,反思自己有没有关注到母亲的劳累。由此,学生便能够从多个方面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从而让学生懂得母亲的奉献,自主感恩,并将母亲的付出记在心里,日后能够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少母亲的压力。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课文情感的体会,时刻帮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情,这样一来,在写母亲的爱这篇作文时,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情感,并能够以真情实感进行创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创新合作日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作业布置,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是发生过的事情与学习经历,由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情有较强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日记写作的开始时期会怀着满腔的热情认真写作,然而,长此以往,这样的重复会使学生逐渐对写日记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每天的日记任务皆是以完成作业为目标,不会坚持太长时间。合作日记是日记的一种新形式,每天按照小组人数的不同,让学生以小组为整体写下一篇日记,每周结束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日记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这样能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使每个学生皆能够参考他人的日记,从而对自己日记的不足加以改正与完善,力争日记内容完整化、具体化。而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在欣赏他人日记后可能会出现仿写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写好属于自己的日记。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由家长进行评价与鼓励,或者可以发动家长与学生一同完成每天的日记写作。由此,合作日记为学生找到了日记读者,为学生树立了写作信心,一段时间后,便可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挖掘学生写作潜力,奠定学生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写作练习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写作内容扩展到课外实践,将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来。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小女孩的艰苦遭遇,并学习小女孩积极乐观的精神,要求其对某个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提供校园素材与生活素材,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创作一个故事,故事中需包括人物、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某些创作校园写作的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设置一些校园活动,体现学生之间的友谊或者比赛的精神;对于创作生活写作的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设置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善良之事或者爱心之事,体现人间的温暖情怀与人生价值。基于此,教师需挖掘学生写作潜力,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联想到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加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学生思考人生。教师还应创新合作日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