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018-12-29谈红梅
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阐述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一直以来,民族精神中最为注重的便是和谐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其更是受到高度重视,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起到的引领性作用,这些都要求人们应对创造性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其并非是因循守旧的,而要在此基础上确保中华传统文化更具创新特色。在处理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时,必须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看作主要参考依据,将其中包含的有价值的文化继承下去,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延伸,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扮演着引导角色。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一般来说,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差异和变动上,往往每个时期都容易受到该阶段独特环境条件的制约,具备当代标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相同民族也可能呈现出对立局面。由此可知,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有效克服这一现状,需保证社会始终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下,构建完善的经济体制,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文化的继承得以顺利进行。并且,每个公民还要树立诚信友善的精神。此外,还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真实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经济基础,并为其提供便利性服务。例如,我国的农耕经济可以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经济基础保障,普遍具有持续性和多元化特征,致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源远流长的局面,但也使传统文化呈现出了不成熟状况,构建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君主制度,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迷信的特点,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继承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联系
(一)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具有双重属性,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逐渐衍生出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中华文化的传统性往往集中展现在现代文化中,尽管最初提出了与传统完全相脱离的主张,但人们渐渐认识到传统与现代不仅仅具备对立关系,还呈现出统一性的特征。上千年积累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凝聚力、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奋斗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起到了重大作用,促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不断坚持、完善,从而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民族和世界的关系
据实践了解到,民族文化在世界多种文化中占据首位,文化具备的民族性特征可以说是该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与其他一般文化存在的最大不同便是具备较强的精神标记和文化基础。我国之所以能在漫长历史背景下始终保持不断发展,主要在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开放性。同时,民族文化还与世界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不仅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还受到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两者无法完全分离。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演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应为民族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确保与现代社会保持一致状态,在相互促进的情况下获得共同发展。
(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存在的联系中,最矛盾的便是继承与创新。众所周知,继承代表着守旧,而创新则是突破,两者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矛盾性的局限。但在当前的具体实践中却发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非始终呈现对立局面,具体有两点:第一,继承优秀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首要前提,没有继承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文化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结果,要求其能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创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活力。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文化决策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发扬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也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大力弘扬,彼此之间相互依靠而非相互抵触。因此,需要积极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准确鉴别并找出其中不利的内容,在合理改造后,确保其能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仅是民族形式,同时也是民族具体内容,若想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展现,则必须准确找出传统文化中生命力较强的文化,将其有效融入渗透到现代社会文化中。同时,还要帮助社会公民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效地继承精华、去除糟粕,避免不良文化对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一种和谐关系,并针对传统文化展开创新性的研究,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