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8-12-29刘影

家长·下 2018年7期

我们生活在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很多东西,我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应把口号叫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我们应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培养,重视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因此,我从中提炼了五种有效的方法。

一、精神鼓励法

幼儿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就是什么。在班级里,要让我们的小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看他们小,什么也不让他们干,而要耐心地启发和鼓励幼儿,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在幼儿园进行大扫除时,让孩子们洗他们的擦手小毛巾,孩子们刚开始洗的时候不仅撒了一地的水,而且不知道用多少洗衣液,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开始洗就把衣服弄湿了,满身都是水,这时,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鼓励方法鼓励幼儿:“你真棒!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从而激发幼儿有信心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如自己系鞋带、穿衣服、吃饭等等,在正面的表扬鼓励中会强化正面的信号,使幼儿在此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生活游戏法

幼儿非常喜欢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游戏是教育幼儿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幼儿参与进来。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教,应巧妙灵活地使用一些游戏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一次,我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胡老师有计划地把一些不愿意和其他幼儿合作的孩子安排到合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中。

在游戏开始时,他们自己玩自己的,很开心,但是好景不长,吵闹声传入了她的耳朵,胡老师快速走到建构区旁边,听到孩子们正在争吵,孩子们看到胡老师来了,告诉胡老师:自己的玩具太少,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玩具来搭建好的造型。胡老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蹲下来,把他们所有的玩具都拆开,并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说:“现在,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和大家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拼摆起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美丽的小房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孩子们欢呼雀跃,胡老师又说:“这么漂亮的小房子,你们是怎样搭建起来的呢?”孩子们抢着说:“我搭了第一层。”“我搭了窗户。”“我搭了屋顶。”这就是孩子们的合作,只要大家有了合作意识,并在游戏中进行运用,他们就会体验到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生活就会离不开游戏,从而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和真谛。

三、反复训练法

无论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具有不稳定性,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为了加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坚持一贯的原则,让幼儿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例如:我们每天吃午餐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吃饭,吃得很慢,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一顿饭下来,整个桌子周围就跟种上了米饭一样,保育员阿姨开玩笑地说:“小班小朋友吃一顿饭,能养活好几只小鸡。”教师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时要坚持使用反复训练的方法,让幼儿每天坚持自己吃饭,并且在幼儿准备吃饭的时候,先让幼儿知道米饭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习惯,就不会掉一粒粮食。孩子们经过反复的训练后终于掌握了吃饭的要领,并且反复训练法也得到了实践验证,说明这个方法是科学的。

四、直观引导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模仿你的任何行动。在学校,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有利于培养习惯的环境,我们成人是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中重要的因素,我们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好。很多幼儿教师总是十分厌恶幼儿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而要想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教师自己不能挑食,要抓住与幼儿共同就餐的机会,在餐桌上吃每一样菜,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跟着教师去做;其次,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创设可以进行自我服务的生活区。

五、家园共育法

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家园共育法。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和完善幼儿园教育,家庭、社会的教育也不能忽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能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树立有益于健康的自我服务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幼儿园,教师使用多种方法教会幼儿诸多生活技能及卫生习惯,此时需要与家长达成共识,用一致的方法与要求去坚持、巩固练习,只要运用好家园共育法,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