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2018-12-29徐靖雅

家长·下 2018年7期

游戏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学习活动形式。学前教育理念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如一日活动皆教育、一切活动皆游戏。但在学前教育课程中,有一些课程强调的是系统性扩展学习,以增加幼儿的知识为目标,这些是非游戏活动内容。而缺少游戏因素的非游戏活动往往缺乏吸引力,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无法持久保持。所以,教师应在这种非游戏活动中加入游戏的因素,将非游戏活动进行游戏化设计,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较高的兴趣。

一、游戏活动设置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生成”内容

幼儿活动内容的生成需要以幼儿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从幼儿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和教育目标出发,通过师幼互动来共同探讨生成,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如在主题活动《真好吃》中,教育目标是要幼儿观察几种水果的特点并描述出来。教师可从商店买回多种不同的水果或让幼儿从家里带来水果,在教室里由教师重新分配,一起品尝,并说出水果的特点,包括形状、味道、颜色、大小等,比较不同水果间的异同点。幼儿在吃吃、玩玩、看看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而且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种即时生成的游戏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幼儿游戏“再造”出来的活动内容

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事物时往往有模仿的冲动,很想展示自己。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如:在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有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做了一个可爱的手机,于是就有很多幼儿竞相模仿,等幼儿做好各自的手机后,教师可扮演顾客去挑选手机,对每个手机进行评论,促使幼儿对自己的手机进行改造,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也可以让每个小小手机设计者向“顾客”推荐自己的手机,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功能特点等,这样的互动游戏活动有效深化和拓展了教育内容。

(三)让幼儿、家长直接参与活动的设置

活动设计必须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幼儿体验到参与活动的快乐。如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自己动手找材料、设计活动内容等,以增强幼儿的主体意识,使区角活动更有吸引力。另外,鼓励家长与幼儿搜集废旧物品或半成品材料,制作出新奇、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使幼儿明白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只要自己有想法,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要以环境材料为载体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设计应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并能够自主参与。游戏环境材料可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通过游戏材料的提供和变化,帮助幼儿构建活动经验,丰富幼儿的认知。

(一)游戏材料应充足、多样

游戏材料是成功实施游戏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的学习工具。游戏材料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丰富游戏活动内容、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以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能够自由选取多种材料参与游戏,并且在游戏材料的变换中获得游戏的不同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活动区中可为幼儿提供许多半成品材料,如质地各异的纸张——普通白纸、皱纹纸、纸板、信封、蜡光纸等,白纸可用来绘画、折纸;蜡光纸可用来剪纸、折纸;纸板可裁剪成模型;皱纹纸可制作成各种形状的花朵、团成纸球等。另外,可以用信封来装饰、制作动物头饰等;布类材料可做背景材料、粘贴画;还可以用各类纸盒来制作家具、玩具、房屋、交通工具等;还有各类材质的玩具、美工材料、橡皮泥等。这些具有开放性、替代性的游戏材料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物品,使游戏过程更加开放、自由。

(二)游戏材料应不断更新、变化

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多样化,并且还要不断更新、变化,这样才能深深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不同的材料,其操作方法不同,获得的体验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的多功能性、开放性和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心智水平、能力大小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批投放材料,根据情况及时更新材料,保持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新鲜感,使幼儿在游戏材料的更新变化中体验到活动的趣味性,持续保持参与游戏的热情。如:开展磁铁游戏时,让幼儿从随意玩开始,使幼儿明白磁铁可以吸附哪些物品、哪些物品不能吸;然后到磁铁怎样吸东西,并观察磁铁吸东西时的特点;再到观察如何使磁铁动起来;最后到理解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在这一逐步深入的探索中,让幼儿自主尝试、体验,从而获取直观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磁铁知识的认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之,非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将其进行游戏化设计,可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应努力设计优质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尽情徜徉在游戏的海洋中,自由吸取营养,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