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2018-12-29徐远庚

家长·下 2018年7期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的大量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初中生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也比较多,因此或多或少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层面,这也给我们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建立情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互联网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启示

(一)互联网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过去,人们能够接收信息的途径一般包括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由于这些传统媒介往往具有一定的“官办”色彩,其在内容的价值取向上也往往相对统一和正向。但是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很多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主页、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以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这些互联网新媒体也成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一样之处在于,新媒体的运营者和信息传播者绝大多数都是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高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这也就使得所传播的信息呈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各种内容、形式以及价值取向,其中包括一些明显带有负面色彩的信息(如宣扬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崇洋媚外)以及对国家、社会表达极端偏见的信息等。反观初中学生,一方面,在手机、电脑十分普及的今天,初中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校外,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其能够接收到的互联网信息自然也比较多;另一方面,初中学生一般是13~16周岁,该年龄段的孩子在心智和行为发展上往往具有好奇心强烈、喜好模仿并且容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

(二)互联网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启示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在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也给我们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启示:一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形势;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传统德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使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模式能够更加迎合学生的喜好,提升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工作该如何创新发展

(一)提升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辨识能力

如上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信息呈现高度的复杂性、多元性,其中一些带有积极色彩的信息能够起到感召道德力量、催人前进的作用,而一些带有负面色彩的信息则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初中德育教师,应针对互联网能够给学生思想品德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着力提升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辨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设专题课,专门教育学生如何对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进行辨识和取舍;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德育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当下在网络上流传较广的、引起道德争议的公众事件或热点新闻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们就网上的这些事件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使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是非观;教师还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上多收集一些能够传播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的事迹,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净化互联网信息

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避免不良的互联网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多从正面的互联网信息中得到有益的影响。作为初中德育教师,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净化平时能够接收到的互联网信息,具体做法为:一是要在德育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多浏览一些有助于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文章,并自觉抵制带有负面色彩的信息;二是要积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上网情况、浏览信息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浏览正确、积极的互联网信息。

(三)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作为初中德育教师,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提升德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上专门开设“德育园地”“思政园地”“心灵驿站”等,定期在其中发布和更新一些德育知识、德育小故事等,以此为学生提供在课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在沟通交流上提供的便利,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来邀请当地的道德模范或者先进人物,以视频交流的方式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在和这些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道德的力量,进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的塑造。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这也为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启发。为此,初中德育教师应当趋利避害,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加强探索和创新,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