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孩子的心灵
2018-12-29卢洪玉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管是身体、智力发育,还是思维、性格发展,都处于非常关键的阶段,加上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开展积极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德育。然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效性并不高。
一、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不足
当前的小学德育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德育没有具体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其次,德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在实践当中感受道德、思想、心理情感的引导,存在着缺陷。而小学德育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受我国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中,仍然以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发育为基础和主攻方向,往往都是以说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无法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心灵当中,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针对小学德育,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改变其主攻方向。总而言之,德育与其他的学科教育是不同的,其注重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不仅要从学生的思维上渗透德育,还要从学生的思想上渗透德育。
二、提高触动学生心灵的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增强小学德育团队,贴近学生心灵
在小学德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和实行者,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小学德育师资团队的素质,尤其是其在思想渗透方面的能力,进而才能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当前的小学德育师资团队中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多,往往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浅层次的引导,德育师资结构不完善,进而限制了小学德育的有效开展。所以,针对小学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引进专业的德育专业人才,并对德育教师的道德素质、道德专业技能进行严格把关;其次,要不断地对在职德育教师进行培养,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学习德育的理念要求,明确其教学要求。同时,组织相关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并引导各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实现情感上的德育渗透。
(二)改进学校德育环境,以小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校园德育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以及行为的学习往往以模仿为主,因此,学生的周边环境对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开展德育,必须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改善,进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逐渐改善自己的行为举止和谈吐素养。首先,要不断优化小学德育环境,加强学校管理,开展良好的学风建设、道德风向建设以及思想道德建设,进而为学生构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以此来影响学生,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行为的侵蚀。
(三)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灵触动
首先,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注入真情实感,激励并感化学生,打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方面并不强,且自控力比较差,容易犯错误。而教师作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在思想、行为举止以及道德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教师都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才能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羡慕。并且,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尽可能运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说教、讽刺甚至挖苦学生;再次,针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引导并帮助其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最后,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灵。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管其品德、成绩是否有不足,其人格都应受到尊重。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是神圣的,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尊重,学生就会产生思想转化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要尊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对待学生,进而感化、影响学生,促使学生进步、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环节。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尊重学生,进而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