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体育本真课堂探究

2018-12-29方祥

家长·下 2018年7期

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学生,激发学生们的活力,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认识到“健康第一”的观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构建小学体育的本真课堂。

一、提高教师素养,完善知识理论

俗话说:“教师拥有一桶水,才能够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强化相关的知识理论,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本质来说,课堂是学生的,而教师起到一个辅导与引导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当有完善并且相对科学合理的知识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存在误区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帮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而在体育与游戏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是将游戏当作一种玩耍,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玩游戏,此时就需要教师讲解游戏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或名人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游戏的内在。这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否则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针对这一点,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素养,强化教师关于将体育与游戏相结合的理论知识,组织了我校体育教师进行游戏的学习与开发,对优秀教师的案例进行深度研讨,学习相关优秀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之间相互授课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游戏与小学体育之间的结合有了深度的了解。

二、基于儿童立场,建立和谐关系

要想打造本真的体育课堂,首先得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多互动、多沟通、多交流。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化解他们叛逆的心理,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及时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据我的观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胜过长篇大论地说教,此时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交朋友,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打心底喜欢上教师。这样一来,就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了基础。

第二,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现在的新闻里经常报道学生和教师之间起冲突的新闻,这是教学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避免起冲突呢?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区别对待;其次,一旦与学生起了冲突,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来感化学生,切不可讽刺或挖苦学生,尽可能避免矛盾进一步地被激化;最后,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双方都要采取冷却的方法,事后再慢慢地进行沟通、调解、处理。

三、注意因材施教,选择教学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萌芽时期,骨骼较为脆弱,容易发生变形;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力量太小,耐力不足;肺活量小,容易感到疲劳。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生的运动量不能太大、运动时间不能过长。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身体素质与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尽相同,如果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仅不会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并据此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训练。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的体育课内容按照不同的年龄、水平进行安排:一二年级为水平一,三四年级为水平二,五六年级为水平三,根据年级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不同的侧重点,分配合适的运动量。在同一年级中,男生和女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也不尽相同,男生天生比同年龄段的女生身体素质好、耐力强,所以,在对男女生的运动量进行合理规划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男女生不同的基本状况和身体素质;在对男生或女生的安排再次进行细化时,教师要考虑到同一性别中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教师要在开学第一节课中就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张弛有度,在娱乐中学习锻炼、强身健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儿童的主体地位,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这是教学的探索路上必须经历的。教师需要将“儿童立场”元素引入体育教学,发挥儿童主体地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索,并爱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