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培养策略下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2018-12-29魏波

家长·下 2018年7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72亿,如此庞大的群体在接受互联网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互联网的发展产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尤其体现在网购方面,当网购成为社会主流时,物流业随之蓬勃兴起。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思路模糊

提高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宗旨,提高就业率是其导向,然而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仍以课本知识为重点,以专业成绩来衡量教学质量,只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却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重视理论体系的完善却忽视了对不同区域经济结构和物流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从而导致教学方式上具有盲目性。

(二)师资力量不雄厚

中国的物流业起步较其他国家晚,所以在物流行业出现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教师的专业水平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严重影响。有些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师曾经是以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为专业,在讲解物流学的过程中往往不具有针对性,很难促进高职物流专业的发展,更难培养专业人才。

(三)缺乏实践性教学

众所周知,认识来源于实践,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应该体现在高职物流专业上。学生通过对某一区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在将个人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到所在的物流岗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能力的同时,随之转变为专业人才。物流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需要学生在口语交际、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仓储作业、运输作业、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持等方面拥有专业技能,而这些专业技能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学生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收获这些能力。

二、教学改革过程中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合理的行为判断要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指导,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等课程作为支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与人共处,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学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爱祖国,爱人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

(二)培养文化素质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物流专业就是快递产业,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大错特错的。物流业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还应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的有关问题,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宏伟远见的精英。

(三)培养身心素质

一个拥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必然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这就要求学生时刻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体育训练课,将体育成绩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并要求体测合格才准予毕业。同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物流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发展策略

(一)稳定师资,严控质量

良好的教学质量要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根基。要想提高专业人才的能力,必须要有高学历、高职称并且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教学。因此,高职学校可以聘请国外著名教授,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教学模式的同时与我国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样既开阔了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重视实践,创新理论

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安排缺乏合理性,仅仅是要求学生在假期中自我实践,缺乏组织性,即使有组织实践活动也存在缺乏指导的现象。所以,为了提高实践的质量,学校要将实践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成绩考核的范畴,在理论知识方面也要随时创新,避免与时代脱节,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推动“互联网+”平稳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物流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未来必定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基础薄弱,物流专业人才难以达到社会的需要,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这种“朝阳”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很容易出现被社会淘汰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物流专业教学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