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
2018-12-29杨彩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苦恼于师生互动的时机和模式,导致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欠缺师生互动以及效果欠佳。为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课堂互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有效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对象的低龄化
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呈现出直线性特征,因此对于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理解程度不佳,单纯、机械化的数学知识讲解往往较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就导致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被无效的互动交流带“跑偏”,一旦教师对于课堂讨论、互动的控制能力不佳,就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知识焦点模糊,教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应用性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践基础性较强,以基本数量关系和图形特点、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这些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且大多数属于基础认知,因此给小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考和创造空间,有利于他们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不断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很多教师教学习惯的限制,教师主导授课、学生被动吸收的单向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多,对于教学成果的双向反馈也不够及时。另外,很多小学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欠缺,授课中严肃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他们不善于控制自身情感,对于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认识不清,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融洽,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了解和信任,容易导致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给师生互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比如小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都被较多地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经验不足,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这就导致针对教学内容的师生互动效能被淡化,在很多话题互动过程中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模式“带了节奏”,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教学重点模糊,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提升。
三、加强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对策分析
(一)创设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目标,努力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引导性地位,从而真正地将课堂“让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从而增强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聆听者和提问者的角色,确立平等、友好和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能够以平常心和学生们展开交流,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学习成果与学习水平,并且能够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数学教学的枯燥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和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程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熟悉感、亲切感
由于数学教学的客观性、抽象性较强,因此对于低龄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难免有些枯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致使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也不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程导入的提出问题、课程进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贴近性,给学生以更多的思维发散空间,从而有效激发其好奇心,吸引他们对课程内容讨论产生兴趣。比如,在进行乘法、除法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买菜”这一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当中,通过单价、重量与总价的不同设置,考查学生们对于乘除法的有效运用;再进一步地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们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分别扮演售货员、购物者等不同角色,使其在模拟“买菜”的过程当中,不断与教师、同学展开针对教学内容的交流,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增进师生情感,养成良好的授课氛围和班级风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师生感情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一线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情感交流,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