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8-12-29申芳梅

家长·下 2018年7期

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基本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将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及自我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核心素养”不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而是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学生所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和素质。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并且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从“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方面去落实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一)注重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初中语文培养的学生基本能力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4等的关注中,人与人面对面交谈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感情交流也越来越匮乏,生活变得快捷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粗糙,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语言表达与应用的学科,更讲求实用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操控能力,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内容的时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进行自我表达。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这一篇课文时,我将这一话题引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最苦,什么最乐?”目前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自私,没有担当和责任意识,常常逃避责任,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感受:思考一下“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以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富有哲学性的问题,在给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以“人生的意义”或“责任意识”为主题的辩论会,辩论成员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队伍,辩题可以从两个方向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本观点和思考的结果加入“正方”或者“反方”的队伍。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思考以及进行正确、流畅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乐趣,摆脱对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结合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成为人才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写作教学”这一方面进行培养。

写作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写作既是对自我的一种表达,也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通过写作,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行为,是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的良好习惯,并且不限定写作的体裁和形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学生既可以将日记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我觉得应当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传统,不受限于形式,能够表达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在写作中,包含“续写”和“改写”这样的写作形式,这两种形式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比如,在学习文学修辞中“对偶”这一手法时,我让学生在春节期间,去摘抄自己家附近每一户门口的对联,并且将对联记录下来,对好的对联进行分析和学习,对不太好的对联进行改写,通过这样的课外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结合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断地进行教学优化,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