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8-12-29王林奎

家长·下 2018年7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要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从教材大纲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数学思维,提高其认识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能够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数学见解,有利于其深层次的记忆与理解。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活动的根本特征是:具有亲历性和体验性,要想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就必须要求小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必须要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通过情境,学生便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使教学活动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广泛的情境教学并不仅仅包括生活中的情境,还包括虚拟情境中的数学情境,即利用多媒体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创设数学化的情境。不管是生活情境抑或是虚拟情境,都要注意充分利用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渐清晰、具象。

举个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时间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是很困难的。那么,在讲解这一章时,我们便可以充分创设情境,可以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大灰狼来了”的游戏活动。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同学们宣布下节课会在操场上玩游戏,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期待,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任务的完成效率。在课上,当教师讲解完规则后,教师扮演大灰狼,同学们扮演小白兔,在一问一答中教会学生辨认时间。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游戏进行改编,增加游戏难度,使游戏更加贴合教学内容。

二、亲身参与,积累活动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参与数学活动最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等各个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程,学生才可以体会到如何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如何将数学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数学规律的含义。例如,在学习“掷骰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进行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参与这个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示范之后,应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索、自主实践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好地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明白了骰子的排列组合规律。但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分配给数学活动的时间应该是充足的。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评价、反思、运用。如果时间不充足,学生无法充分地参与活动,那么这个数学活动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二是活动要公平且具有普及性。教师应保证教室内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此活动中。这便要求教师既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使数学活动更加有趣,能激发更多小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要在课堂中多加注意,对于不曾参加活动的学生,教师应主动询问其不参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优秀的同学参与其中。

三、事后总结,系统地归纳规律

开展数学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参与活动,而是为了得出规律。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数学方法、掌握数学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活动进行内化,实现把数学活动数学化的目的。而建立在反思、总结、概括基础上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将数学活动系统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经验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历一系列过程的,且经验的概括也不仅仅是依靠回忆活动过程或是依靠运用数学符号来思考数学活动而获得的,数学经验的获得是需要将一系列数学活动进行内化的。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轻易看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让同学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便掌握了这一次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学习圆柱的面积时,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圆柱的面积。从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计算圆柱的面积的转化,同学们便实现了把数学活动经验抽象化、概念化,并将它再次运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真正掌握了此数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活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大法宝,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好处。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活动的技巧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与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数学逻辑、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