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与防范体系的构建
2018-12-29赵玉兰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第一,幼儿期是需要成人悉心管护的重要时期,他们一般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行为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幼儿正处于肌肉发展的阶段,具有好玩、好动的特性,另外幼儿对外界事物都感到新鲜,但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要加强幼儿园的管理。
第二,近几年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伤害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20多万的0~14岁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致残甚至死亡。
第三,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现状令人担忧。通过对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园内设施、设备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幼儿园出口少或出口狭窄(34.2%)、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逃生器材等)(21.4%)、电器设备老化(17.1%)、建筑物中的门窗不坚固(11.5%)、危房(7.6%)。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幼儿园未制定适合自身的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较混乱,存在对幼儿健康成长不利的安全隐患。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幼儿园未设置专门负责幼儿安全的专职人员。另一些幼儿园虽设有保安门卫,但也多数为退休人员,这些人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门卫技能培训,当幼儿园内有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救治。第二,幼儿园安全制度不完善。一是安全制度不科学、不系统,不够健全或者缺失。二是对已有的安全制度落实不够。第三,隐患整改、事故处理不到位。
(二)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1.幼儿园内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幼儿园房屋的构造不合理,表现在教室楼层高度低,导致在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上存在缺陷,长期以来幼儿待在阴暗及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对幼儿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其次,有些幼儿园的走廊及楼梯狭窄,楼层护栏偏低,这都是幼儿园重大的安全隐患。
2.幼儿园消防设施上的问题
在消防设施的问题上,幼儿园部分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存在“买了消防工具就完成了任务”的思想,从而不难发现,消防设施陈旧、灭火器即将过期、灭火器数量较少、灭火器没有安放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而是集中在教室附近,而一旦远离教室的地方发生火灾,取灭火器必然会导致对火灾现场救护的延误。有的幼儿园安全出口不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全园师生、教职工都要从有限的出口出去,势必造成拥挤甚至踩踏现象的发生。
3.教室内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园教室有些桌子棱角比较锋利、电源电线老化、电源的插座较低、教室中洗漱区域没有铺防滑砖等。
(三)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低,缺乏一定的安全预防技能
1.师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低
很多年轻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方面的安全知识,没有进行过岗前安全培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简单的急救及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当事故发生时,就会惊慌无措,不知该怎么去面对。
2.教师缺乏安全预防技能
幼儿园工作人员对安全出口管理、火灾自动报警和用火、用电管理以及自动灭火设施的管理、防火检查方面的重要规定和要求并不知晓,对存在的隐患也不能有效及时地察觉,遇到火灾惊慌失措,甚至连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技巧都不知道,更何谈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们进行疏散。
三、幼儿园防范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管
1.增加对幼儿园检查的次数
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年检机制,增加检查次数,来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教师和幼儿的安全。
2.增强监督检查的实质性
相关部门不能把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工作视为任务来完成,而是应该将其融入该部门的绩效标准,增加实质性色彩,避免检查工作形式化。政府应完善监督检查方式,增强监督检查的实质性,增加对幼儿园检查的次数。
(二)加强幼儿园中的教职工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力度
通过定期学习,并组织教职工演练,提高幼儿教师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培训与学习活动(如组织防恐、防爆、反劫持演练,与消防官兵组织紧急消防撤离疏散演练)。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要从幼儿心理、身体发育特点及学习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以培养婴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为实际目的,合理制定安全管理的策略,构建安全防范体系,落实动态化、不定期化的管理理念,动静结合,将婴幼儿的安全放在幼儿园管理活动的首要位置,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