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

2018-12-29刘金华

家长·下 2018年7期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其提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大学是学生迈入社会就业前的重要受教育时期,并且,大学生作为服务社会的人才主力军,要在大学教学阶段,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素质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教学对策进行研究,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性。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有效实施,促使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职业院校以及师范类等院校都在教育中对学生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具有普遍性,并从理论上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由于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在各大高校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同时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设了相关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有待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在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又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有效教育。职业道德往往只是在毕业前期对学生开设相关专题课程,从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对于很多职业技巧以及职业道德观念都不能有效地领悟和认识,从而未达到职业道德实际预期效果。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片面地强调表面知识,从而忽视了本质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时,应该从政治角度出发,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从而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在就业中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空泛

在大学职业道德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没有随着专业的不断细化进行发展,同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学体系也没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使得在实际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鲜活的内容,缺乏对学生隐性课程的有效培养,同时缺乏实践活动,从而缩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范围和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主观动能性。而当前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从而其教学内容也不符合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并影响了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学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在教学中要不断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培养,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承担的教育职责,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提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素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在社会中的价值,并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从而加强学生对职业行为的规范性以及对自身的自律性认识,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发展。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和改革,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制定职业道德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有效教学。高校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为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有效理解。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时,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道德素质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高校中可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氛围以及特点,为学生打造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并在校园内树立先进典范,从而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教学氛围,并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对未来就业明确方向,从而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保障学生能在社会中更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