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推进中蜂养殖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018-12-29高红霞
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97个行政村461个村民小组,年平均气温4.6摄氏度,无霜期119天,平均降雨量580毫米,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有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99.98万亩,森林面积361万亩,耕地面积16 45万亩。种植中藏药材面积8.02万亩,其中当归2.7万亩,党参0 25万亩,黄芪1.01万亩,柴胡3,4万亩,唐古特大黄0.34万亩,其他药材0.31万亩;种植油菜2.16万亩,为中华蜂养殖提供了优质的蜜源。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或中华蜂,在卓尼县柳林、木耳、纳浪、洮砚、藏巴哇、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申藏、恰盖、康多、杓哇12个乡镇均有分布,县域内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中华蜂养殖提供优质的蜜源,理论上全县可养殖中华蜜蜂5万箱以上。
近年来,卓尼县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精心培育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劳动强度低、投资小、见效快的养蜂产业,助力产业扶贫向纵深推进。目前,卓尼县中蜂养殖户达128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915户,培育中蜂养殖合作社18个、企业8家、家庭农场3家,年底前预计中蜂养殖规模达到2万箱,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规划引领,中蜂产业稳步有序推进。为推进卓尼县精准扶贫工作和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卓尼县制定《卓尼县中蜂养殖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划定了卓尼县中华蜂养殖保护区,成立了中蜂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蜂产业办公室,建立了县负总责、部门主导、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9万元,与两当环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陇南等地区选购引进优良蜂群7320箱,扶持有养殖意愿和条件的915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每户补助发放蜂群8箱。同时,省级帮扶卓尼县组长单位省质监局投入帮扶资金40.56万元,引进优良蜂群507箱,对卓尼县木耳镇169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蜂群3箱。累计投入资金589.56万元,投放蜂群7827箱。
三、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和农牧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柳林镇上卓村、纳浪乡朝勿村、大小板子村、若龙村,藏巴哇镇恰布村和木耳镇麻地湾等村,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将政府扶持贫困户的蜂群、蜂箱、蜂具等折股量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生产环节采用农牧户自养和合作社集中养殖相结合方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统购统销,县上按照每户20000元的标准配股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村办集体经济和养蜂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其发展中蜂养殖产业,每户不低于1600元的标准,年底进行收益分红。卓尼县御蜂源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己成功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吸纳18户建档立卡扶贫户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入户技术指导、蜂产品统购统销等方式拉团发展。卓尼县与两当环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该公司注册卓尼土蜂蜜商标,卓尼县养殖户、合作社等集体和个人无偿使用商标,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养殖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按照每公斤不低于80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二是托管代养模式。为切实解决部分养殖户养蜂技术有限、劳动力不足和应对市场乏力的问题,鼓励引导养殖户将政府扶持的蜂群、蜂箱、蜂具等通过协议约定,由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代养,年底按比例提成分红。
四、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卓尼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成立中蜂养殖技术服务工作组,对全县中蜂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由两当环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派技术人员3名,设立了3个技术服务点,对全县养殖合作社骨干、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开展中蜂养殖产业技术培训9期,参训人数达651人次。三是积极邀请卓尼县当地土专家、养蜂能人对中蜂养殖技术进行专题培训、现场指导,受益人数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