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工匠精神,建设良好班风

2018-12-29杜瑞娜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4期

“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也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更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我校一直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工匠精神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生涯起到了指引作用。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我切身感受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特别是在班级建立初期,对营造良好的班风有重要作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工匠精神在班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发扬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甚至认为劳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必须引导他们学习工匠精神中“崇尚劳动”的内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是光荣的。

在干家务活的问题上,我曾对我们班的50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家能主动倒垃圾、扫地、拖地、整理房间的同学寥寥无几,有些同学甚至还认为,这些活根本就不关他的事。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先从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入手,端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在班会课上,我告诉孩子们:劳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的疲劳,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劳动时双手都在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发人的左右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我还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发了一篇文章《弯腰,让我们走得更远》,文章的大意是,小小的弯腰捡垃圾行为,可以培养我们谦卑的品质,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很多学生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在分享感悟时也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我还和家长形成良好的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比如,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假期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适时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完成情况;支持并鼓励孩子参与学校举办的一些志愿者活动等。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慢慢培养了起来。本学期,我们班负责饭堂门口的公共区,由于饭堂门口每天进出的人流量大,部分学生乱扔垃圾,做好值日成了难题。我们班的学生从开学初的有人逃值日、混值日到现在的自觉值日,看到有垃圾就主动捡起来,可以说有了彻底的改变。

一名学生在他的周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来一职校之前,我觉得搞卫生是清洁工的事情,我是来一职学文化、学知识的,不是来扫地的,所以对劳动一直比较抗拒。自从上了几次班会课,还听同学们分享了‘弯腰与谦卑之我见’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现在我是一名学校志愿者,不仅身先士卒地做劳动、捡垃圾,我还想帮助那些跟我以前一样有着错误想法的学弟学妹,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发扬工匠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我们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任性娇惯,个性强。这些学生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带到了班级中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班集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是新的班集体形成后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没有奋斗目标的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对集体而言,目标是盏明灯,它为班集体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机电部的全男班来说,围绕“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制定目标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认识到机电部与其他学部的差距,认识到学习基础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想要取得进步,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就需要比其他学部的班级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我们的班集体每个星期有目标、每个学期有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大家一起制定出来的,是我们必须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引领下去努力实现的。

校运会入场式的前一天,有一位同学因为准备横幅割伤了手,到医院缝了几针,晚上11点多才回到学校。第二天的入场式他还是要坚持上场表演,老师和同学们知道后都劝他,但他却说:“我是领舞的,如果我不上场的话,大家在表演时就可能失去方向。我只有坚守我的岗位,才能带领大家为班级争得荣誉。”

这样的行为是“敬业守信”的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大家共同为班级目标奋斗的最好表现,同时也为班级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树立了典范。

三、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入学时,我对本班5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个人责任感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的个人责任感较弱。65%的学生选择到我校就读数控专业是其父母决定的,只有20%的学生是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当被问及“教室环境很脏,你会主动打扫吗”,只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了主动打扫,其他学生都选择了视而不见。中职生欠缺责任感,既有家庭和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因素。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逐渐产生的。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要先从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责任感的重要性开始。我在我们班级的微信群发了《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出手,再度震惊全国!》的故事,让学生看完故事后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真佩服他的毅力!”也有人说:“陆步轩是个人才!”慢慢地,我把话题引导到我们自己身上,我说:“我们如果能用陆步轩的毅力来学习数控专业,你们觉得我们可以成功吗?”学生们都感到振奋不已,纷纷表示一定要学好专业,在专业上做到极致,把我们的产品做到极致。每次碰到难题或者产品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开玩笑地说:“一定要有‘卖猪肉’的精神!”

认识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之后,我在班级推行了定人定岗制,即每人长期负责班级的一项工作。刚开始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担的是重活、累活,其他人负责的工作比自己轻松,应该大家轮流做才公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对他们说:“你们还记得‘卖猪肉’的精神吗?同一件事情只有重复做、反复做,最后才能有所创新,我们不是一直追求做到极致的精神吗?”果然,大家停止了抱怨,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位负责擦玻璃窗的学生,平时在班上默默无闻,期末总结会上,他给全班同学介绍了他自创的擦玻璃方法:先用湿布擦一遍,再用旧报纸擦一遍;擦玻璃用报纸,擦窗框用湿布。这样擦完的窗户就像透明的一样,每次卫生检查时都会被表扬。参加钳工比赛的另一位学生,因为自己打磨出来的工件与样品有0.3mm的差距,决定重新做一个,而这个时候距离比赛结束只有一个多小时了。看到他满手是泡,血都流出来了,老师和同学都不忍心,很多人劝他将就。他只是简单地说:“我们做机械的,追求的就是精确、精准。”然后坚持完成了他的新作品。在这两名同学身上,我们看到了“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行为也是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体现。

四、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自学能力差、学习被动的情况,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老师讲课听不懂,一些学生已经放弃了学习。他们中有的在初中阶段经历过学习方面的挫折,有的在情感上受到过伤害,甚至还有来自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他们心灵深处,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创伤。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学生毕业后要具有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专业能力。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职学生要更侧重于技能的训练,并将其最终转化为专业能力。

很多学生在认识了数控专业之后,认为这个专业又脏又累,噪音还大,有些学生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这个时候我巧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敬业精神已被企业视为遴选人才的重要标准。我时刻给学生传递“学哪行,爱哪行;干哪行,爱哪行”的思想,无论哪个专业都有其优缺点,关键是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掌握一技之长,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我鼓励学生从树立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开始,开学初就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让他们根据所设计的专业目标,再确立自己的阶段目标。如有的学生的目标是进普车、数车、数铣竞赛队,有的学生的目标是参加高考,有的学生的目标是学好专业知识,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会抓住适当的时机给予表扬,让他们逐渐找回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的热情。到高二时,我班已有5名学生通过层层筛选进入竞赛队,35名学生报名参加大专入学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带着目标度过了中职的两年。

拿破仑说过,播下一个观念,你将收获一个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正是目前中职学生所缺乏而亟须培养的品质,是像我们这样的专业、这样的班级需要长期坚持并贯彻的精神。它帮助学生树立了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良好的班级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