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守则》,《公约》先行
2018-12-29姜书勤王生龙
《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是引领和规范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的重要指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小学是“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公约项目学校”。自2015年8月新《中小学生守则》颁布以来,学校以行为公约的形式学习并落实新《守则》,着眼于校情、学情,从小处、细节入手,发动全校师生,引导学生家长,用《公约》将《守则》的要求具体化、行为化,真正将《守则》内化于心、外塑于行,让《守则》的每一条要求都能成为学生的自觉品行。
一、制定《公约》,让《守则》内化于心
“守则”体现的是一种共性要求,是一种外在的他律,而“公约”是平等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并承诺共同遵守的约定。请学生参与制定《公约》,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的《公约》可以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凸显了履约践行的自觉。
湖熟小学的校本化学生行为公约以《守则》为依据,以学校文化为底色,以现实生活为起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能预见的奋斗目标,逐步增加学生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成为规则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让新版《守则》可知、可感、可触;用学生能够理解、认同、落实的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1.秉承理念,融入文化。湖熟小学地处“湖熟文化”的发祥地,“学义昭文”是湖熟小学的办学理念。“学义”是对道德、操行的追求与锤炼,又因学校前身为民国初年筹办的清真义学,“学义”亦有向先贤致敬、弘扬义学精神之意;“昭文”原意为显扬文采,在此延伸为启迪智慧、激发潜能的教育主张。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湖熟小学着力传承先贤的思想文化,弘扬地方悠久的历史传统,着力培养有德性、有文化的大器之才。自新《守则》颁布以来,学校对“学义昭文”的核心办学理念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在解析中让每一个要义与《守则》相对应,成为学生公约制定的本源。《公约》的实施让《守则》的践行刻上了湖熟小学的文化印记。
2.全面动员,多方参与。在《公约》的制定中,湖熟小学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全面动员、引导多方参与,借智借力,力争《公约》的制定科学合理,取得实效。首先在全校广泛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和新《守则》内容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围绕新《守则》,反思自身不足,并邀请家长参与,制定个人行为要求。其次,各班级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时间,围绕个人行为要求,针对班级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并在全体科任老师的指导下形成班级公约。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先由少先队大队委和各班级中队长对所征集的内容进行归类;再由学校围绕《守则》和“学义昭文”的办学理念进行整合,初步形成学校行为公约;最后充分征求社会“五老”人员、校委会代表、家委会代表的意见进行修订完善。
3.落小落细,形成《公约》。新《守则》一纲八目,纲举目张,言简义丰,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关键。我校着力在落小落细上下功夫,经过多轮修改,最终形成了湖熟小学的学生公约——《乐真行为公约》。
《公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明礼仪”。礼仪是人类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荀子提出:“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学义”的重要内涵是礼仪。因此,我们把“明礼仪”放在了《乐真行为公约》的第一位。“遇到师长打招呼,有礼貌”“教学区上下楼梯,靠右走”“餐厅里文明就餐,不嬉闹”“参加活动排好队,不拥挤”“乘坐校车会礼让,不争抢”……从《公约》内容来看,每一条都是对《守则》和“学义”的具体落实。
第二部分是“尚仁义”。“仁”“义”二字,有不同的内涵与维度。“仁”是核心,包含仁爱、宽容之意;“义”则是指有情有义、讲义气。这是我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又赋予了“仁”“义”新的时代精神。因此,我校把“尚仁义”放在了《乐真行为公约》的核心部分。“家风校史须知晓,我传承”“看到同学有困难,能帮助”“同伴相处有矛盾,多包容”“就餐时把饭吃完,不挑拣”“园中花草我爱护,不踩摘”……从《公约》内容来看,每一条都是《守则》和“学义”的行为写照。
第三部分是“励智学”。据《周礼·地官》记载,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已有六艺之教。《三字经》也不惜笔墨,提出“苟不教,性乃迁”“玉不琢,不成器”等,强调学习意义,教人励志成才。针对湖熟小学“乐真课堂”的教学理念,学校大力提倡“智慧型”学习。在《公约》中,学校从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提炼:“专心听讲爱发言,善质疑”“主动预习勤复习,肯钻研”“精挑细选读好书,爱阅读”“互帮互助同进步,善合作”……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做到“有准备、有参与、有活动、有想法”,让“励智学”与“乐真课堂”相得益彰。
第四部分是“讲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我们的办学宗旨“学义昭文”的背后就有很多的诚信故事。在我校的行为公约文本中,“作业考试独立做,不作弊”“借用物品不拖拉,及时还”“与人相处讲真诚,不说谎”“参加活动需离开,要请假”“捡到东西还失主,不私藏”等,成为湖熟小学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湖熟小学的学生将在一个充满信任和真诚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灵也会如水晶般明亮、美丽。
二、落实《公约》,让《守则》外化于行
1.营造氛围求共识。走进校园,学校花坛里、走廊上、楼梯旁、教室内,《乐真行为公约》随处可见。让学生抬头见《公约》,低头思行为,警醒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守则》,鼓励正确言行,抑制不良现象。同时,学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闭路电视、黑板报、橱窗等阵地,用精彩的节目、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图片随时随地向学生展示《公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自觉付诸行动。自《乐真行为公约》实施以来,老师们率先垂范,举手投足、言语之间,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湖熟小学的教师团队也成了行为公约的另一道风景。
2.价值引领重践行。晨会课、班会课、活动课成了学生们在教师的价值引领下进行道德践行的阵地。例如,《校园是我家》《排队排对》《节约用水》等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让校园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使学生洋溢出蓬勃朝气和活力。校园情景剧大赛,如《文明就餐》《乘校车守秩序》《专心听励志学》等等,更是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体验《公约》践行的快乐。
3.人人争当乐真人。学校、班级定期开展“礼仪娃、仁义娃、智学娃、诚信娃”的“湖小乐真人”评比活动,并利用集体晨会公开表彰宣传,激励学生努力践行《守则》。通过“湖小乐真人”的评比,学生们学有目标、赶有对象、对标找差、见贤思齐,不断弘扬正能量,形成了积极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