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冲突的视角谈中职后进生的转化
2018-12-29陈怀珍
师生冲突是中职学校众多师生关系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谈到冲突,就有老师感到害怕、畏缩甚至恐惧,他们认为冲突会严重损害师生关系,伤害师生感情,不利于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老师乐观地认为,有师生关系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协商与对话的空间,冲突的产生有利于师生间相互了解、认识和共同成长。后进生的转化是教育中的一个焦点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难点。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转化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智慧和耐心,同时也时刻隐藏着冲突,在后进生扎堆的中职学校,这种冲突更为明显。面对不可避免的师生冲突,中职班主任如何正确认识它,发掘其积极和正向功能,并在工作实践中因势利导地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呢?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师生冲突的理论诠释和原因解说
教育社会学冲突论观点认为,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在目标、价值观、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互动。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师认为,学生就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教导,而学生却认为自己来中职学校就是为了混一张毕业证;老师认为,管学生是为学生好,学生却认为,父母都管不了我,老师却多管闲事;老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却一时改不了多年的不良积习;老师大多数情况下掌握着班级的话语权,学生一为自己辩护就被说成是顶撞老师;老师代表着当前社会的正统面,价值观比较单一,而学生却是正受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影响的未成年人。
二、师生冲突正向功能的分析
师生冲突的发生让不少老师感到愤怒、伤心,甚至恐惧,如果师生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对学校和师生双方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如果将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不会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利于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重构。冲突的发生不仅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使得教师的意图和愿望能更多地传递给学生,促使双方在交流对话中相互理解;二是可以加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唤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参与;三是有助于打破传统的规则,建立新规则;四是能够产生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如协商、对话、提建议等,从而避免冲突的升级;五是冲突可以作为一个“出气筒”,把师生双方内心的压抑和不满及时地释放出来,维持师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六是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师生只要在冲突中注意方法,发生冲突后注意反思,就能在冲突中不断成长、增长智慧。
三、师生冲突的正向功能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
1.及时降温,因势利导,化解师生的怨怼
当师生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老师要宽容大度,及时主动化解矛盾,否则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冲突就会不断升级,甚至酿成更大的矛盾。一天,班长找我,说王同学与李老师吵架,要不是大家劝住,差点就动了手。我顿感事态严重,立刻跑到机房,看到李老师满腔怒火,王同学正欲愤而离场,我马上叫住他,并示意李老师继续上课。见到他,我一肚子火,他是一名令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后进生,基础差,恶习多,脾气躁,我平时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精力,才稍有成效,没想到他又与老师顶撞,我所有的不满就要喷发而出……犹豫了一下,我想了想,如果再批评他,只会更加激怒他。我带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坐下,等他怒气稍缓,我才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他没想到我一改往日的严厉和威严,脸色好了一些,但还是不愿多说。我又安慰,他才说:“老师对我有偏见。今天我举了几次手,还喊了他,他都不理我,我嘀咕了几句,他说我故意捣蛋,于是我们就争论起来。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我不服,就大吵起来……”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我立刻拍拍他的肩膀并安慰他:“李老师的性格你不是不知道,刀子嘴,豆腐心,他一向严格,前两天还说你进步了。他对你严格,说明他负责任,可能没把真实意图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希望你能认真听讲、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你的期望。”他慢慢平静下来,想了想说:“我不该不认真听讲,而且还顶撞老师,但我就是不服。”然后我跟他聊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现象,并让他先反省自己平时的表现。我又找到李老师,他仍怒气未消,他说:“这个学生平时表现就不好,品性有问题。今天我讲新课时他在聊天,练习时,简单的问题他都要问,我就没理他。”我跟他聊了与王同学的谈话内容,李老师认为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更不想激化矛盾,表示希望能与学生好好谈谈。就这样,在我的斡旋下,三人坐在了一起。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同意面向全班同学道歉;老师也大方,向学生表达了歉意。师生通过冲突后的协商,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了误会。
2.适度升温,趁热打铁,激起学生的斗志
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惰性十足,缺乏上进心,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老师批评时说“好好好”,从不与老师正面冲突,背后却仍是我行我素。遇到此类学生,老师在对他们进行转化时可以适时地创造一些可控的冲突,激励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冷静、耐心、细致地讲道理,不断唤醒他们。如班上的A同学就是这样的。为了转化他,我想了不少办法,效果一直不明显。在他犯了一次重复的错误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写检讨。当他把一份歪歪斜斜、涂涂改改的检讨书交给我时,我粗略浏览一遍后故意朝他一扔,说“重写”。他看到了涂改,不敢顶嘴,重写了一遍交给我,我看后又扔回去要求他再写。连续五次,他不干了,问我:“为什么还要写?”我本就想激他生气,声色俱厉地说道:“一个高中生,连检讨书都不会写,读的是什么书,还不如回家睡大觉,省得父母花冤枉钱……”他涨红了脸,气愤地说:“老师,你……你怎么这样说我?!”我了解他的性格,虽然背后抵制我,但惹不起什么风浪,脾气也不大。于是我接着说:“我说错了吗?一个高中生,先不说字写得歪歪斜斜,还有好多错别字。倘若过两年毕业出去工作,单位同事怎么看你?如果工作是你父母托人找的,那丢谁的脸?反正你的脸皮厚,不要紧,但你父母……”其实他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一说到他的痛处,他望着我,顿时有点拘谨。我继续咆哮:“现在是在学校,丢脸还不要紧,老师还可以帮你,但走向社会,谁会帮你?如果你还不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将来丢的不仅仅是脸,还有你的饭碗……”他呆呆地看着我,有点茫然和不知所措。我话锋一转,放缓语气:“作为一名高中生,还写这么多的错别字,你无所谓,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你不认真检讨和反省自己,却怪老师批评你……你仔细想想,老师说得对不对?”接着我把他单独留下进行反思,过了十几分钟,他走到我办公桌前,跟我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拍拍他肩膀说:“好的,就看你的行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部分学生的教育,当一切温和的说教和体验方法都显得苍白无力时,不妨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
四、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冲突无时不在。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勇敢地正视和面对冲突,更要想方设法地去预防和化解冲突,充分发挥冲突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想把师生冲突永远地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一劳永逸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毕竟旧的矛盾和冲突解决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但只要我们德育工作者有一颗宽宏博爱之心,能认识到学生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能接纳和容忍各种类型的学生,不与学生计较得失,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人为本,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简单粗暴,多承担一些责任,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健康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