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宽
2018-12-29曹建玲
班会背景
现在有不少学生个性张扬、自私要强,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习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从而引发矛盾冲突。为此,教师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唤醒他们,用多样的体验感染他们,用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明白宽容是什么、怎样做到宽容、宽容有哪些好处。
2.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宽容的小故事,阅读并摘抄有关宽容的名言。
教师:制作课件、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有关宽容的故事等。
班会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简介:喧闹的课间,小张口渴难耐,一口气喝完瓶子里剩余的矿泉水,然后随手将瓶子向垃圾桶抛去,不料却砸中了垃圾桶旁的小徐,小徐顿时怒不可遏……)
2.在生活中,你也有过类似遭遇伤害的事情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结并过渡:看来生活中大家遇到的难题还不少,有的是被别人无意伤害,有的是有意为之。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节班会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把心放宽!(出示课题,贴板书)
【设计意图】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的原则,我通过列举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事例导入,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启发学生把问题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勾连,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感知宽容
感知宽容
1. 在小组里讲述一个宽容的故事,推荐一个代表展示交流。
2. 小组讨论: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做到宽容的?宽容的好处是什么?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并搜集有关宽容的名人小故事,老师分别挑选了古今中外各具代表性的名人故事进行展示交流,它们是:负荆请罪、仁义胡同、周总理理发、林肯总统对待政敌。
2. 组织学生交流: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做到宽容的?宽容的好处是什么?
3. 小结:早在2000多年前,《论语》就对为人处世提出了“忠恕”二字。(课件出示《论语》“忠恕”)“忠”是尽己之心,以待己之心去待人;“恕”就是如人之心,换位思考。古往今来,无论是仁义胡同,还是周总理理发;无论是负荆请罪,还是林肯总统对待政敌,这些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和别人相处,只有做到如人之心、换位思考才能够把心放宽!(贴板书:如人之心、换位思考) 而无私伟大的宽容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贴板书: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俗话说,内在于心,外在于行。人对宽容的认知,首先来自外显的良言善行。学生搜集的有关宽容的故事大多源于他们心中很有号召力的名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倾听和思考,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出宽容可以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而要做到宽容就必须能够如人之心、换位思考。
三、践行宽容
过渡:如人之心,换位思考,我们才可能宽容他人。课前,大家做了问卷调查,同学们列举了自己曾遇到的与他人相处时发生矛盾的一些事。老师选取了下面几件事,请大家试着以宽容之心处理这些事。
践行宽容
遇到下面的这些情况,你如何处理呢?请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进行表演。
1. 接力赛,小组一位同学因胖导致小组成绩落后。
2. 下课时,同桌把我心爱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
3. 阅读时,我最爱看的《小王子》被小明抢走了。
(出示要求)
1. 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只有当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才有可能去宽容他人。
2. 教师小结:对于他人的无心之失,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刚才说的那样如人之心、换位思考,(指板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3. 其实,宽容就是行动上的一个微笑、一次谅解、一次退让……我们要让宽容架起彼此之间心灵的桥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和学生一起朗诵诗歌,让宽容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慢慢发芽、生根。(课件出示宽容诗歌,师引读,生配乐齐诵)
宽容
同学宽容,才有春风浩荡;
朋友宽容,才有灿烂阳光;
社会宽容,才有真情流淌;
……
【设计意图】“践行宽容”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承接了上一个活动“感知宽容”,在逻辑思维上层层深入,在实际行动中处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知道宽容到践行宽容的转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思辨宽容
★辨宽容
默读故事,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不该宽容呢?
故事简介:
自习课上,同学们在进行英语考试,小陈同学一个单词记不清了,就偷偷地瞥了一眼同桌的答案,这一切被她的好朋友——班干部小张看在眼里。收卷的时候,小张准备把小陈作弊的事告诉英语老师,被小陈拦住了,小陈苦苦哀求并保证下次不再犯了,小张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告诉老师。小陈的这次考试成绩很出色,从此,她到处说小张是一个认真负责、大度宽容的好干部。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小结:小张同学的宽容违反了规则,让小陈同学心存侥幸,她以后可能还会一错再错,小张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纵容,宽容也需要敬畏规则!(贴板书:敬畏规则)
★思宽容
1.(出示一开始的视频画面)同学们,还记得故事中的小张吗?他其实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故意搞恶作剧刁难别人,如果你是小徐,你觉得我们该不该宽容呢?
2.根据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自由辩论。
3.小结:虽然有时候宽容别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对于恶意的言行,我们不应当无条件地忍让,因为宽容并不等于无限地退让,而需要坚守底线!(贴板书:坚守底线)
4.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倾听、思考和辨析,知道了什么是宽容、宽容的好处和怎样做到宽容,希望以后同学们在和别人发生矛盾时做到如人之心、换位思考,在受到委屈或伤害时敬畏规则、坚守底线!
【设计意图】话题思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宽容。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这样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互相碰撞中迸发思想的火花,追求本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