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教育实验的『邗江叙事』
2018-12-29冯长宏王久平
2018年的暑假,对于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而言,会更加繁忙。7月14日,他匆匆飞往成都,从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八届研讨会上领回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全国首家新家庭教育实验区”两块国字招牌;8月1日,他来到育才小学西区校,和专家、校长、老师共同研讨中国—邗江家庭教育博物馆建设方案,布置10月13日在邗举办的“2018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暨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届时,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育同仁将现场聆听新家庭教育实验的“邗江叙事”,了解新家庭教育的“邗江经验”。
2016.09: 启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2016年9月8日,教师节前夕,全区教育系统“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启动。何云峰和邗江实验学校校长蒋拥军以及老师们走进了八(3)班杨诺的家,听听家长的心里话,并就如何看待孩子使用电脑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其他同学知道很多新鲜的东西,如果孩子不知道,会有脱节感。所以我鼓励她适度使用电脑。”家长的理性认识和明智之举赢得了大家的赞同。何云峰将名片递给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我。”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教育和家长走得更近了。
自此,一场为期4个月的家访“大潮”涌入全区数万个中小学生家庭。本次家访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学生家庭,注重精准扶贫结对,家访率、学生家庭受访率、面访率均达100%。全区36所中小学校、41所幼儿园共计3300多名教师,他们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走进辖区3.5万多户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家庭。通过家访摸底,全区排查出215户贫困学生家庭,并且全部对其进行了结对,实施精准帮扶,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
“家访活动,说到底是教育的常项工作。随着时代变迁以及通信工具的发达,家访工作有弱化的现象。那种心贴心、面对面的家访少了。”教育应不忘初心,回归本源。邗江区“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家访变得更接地气,让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变得更紧密。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默契。
2017.03 :推进“百草园学堂”建设
2017年3月,邗江区“百草园学堂”正式启动,为打造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搭建了新平台。
作为“百草园儿童学堂”的“火源地”,该区四季园小学推出了“三点半学堂”,并率先试点“弹性离校”,家长根据实际需求,放学后将孩子留在学校由值班教师托管,这让不少家长可以下班以后来接孩子。家长孙应芬说:“双职工家庭很难按时到校接孩子放学。现在不需要把孩子交给晚托班了,无论安全还是托管质量,都让家长放心,还省了辅导费。”
“‘百草园儿童学堂’基于邗江实情探索‘弹性离校’,为小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冯长宏介绍。针对中学生开设的“百草园假日学堂”、针对家长开设的“百草园家长学堂”和针对教师开设的“百草园教师学堂”,覆盖了广大师生和家长,为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奠定了基础。
“百草园学堂”以“让教育幸福起来”为核心理念,包括“百草园儿童学堂”“百草园父母学堂”“百草园教师学堂”,分别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一年来,全区29所小学、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58个班级(小学低年级和初中各年级)390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堂活动,茶艺、球类、歌舞等数十种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特长;“百草园家长学堂”先后组织家教讲座87场次,使得6万多名家长提升了家教理念,改变了教育方式;3000多名教师在“百草园教师学堂”中享受健体养生、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经济理财、教改创新等体验课,开阔了视野,陶冶了师德,培养了能力。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肯定,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报道。
“百草园学堂”引起广泛关注。留德教育专家黄绯青认为,推行素质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天性。学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有专业的老师,还有孩子们熟悉的环境,校园安全也更有保障。“百草园学堂”有助于孩子们在更安心的环境里成长。
2017.11 :全国首创“新家庭教育实验”
2017年11月,邗江区在全国首创并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作为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新教改背景下区域推进幸福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实验构架了三级管理网络,着力打造三支队伍:遴选、培训1000名“种子教师”组成新家庭教育实验专业指导队伍,选聘3000名有一定家教知识、相当组织能力、义工情怀的家长组成家校活动志愿服务队伍,聘请100名国内知名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组建家校合作专家指导队伍。实验将加快编制家长教育教材,“1+X”新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正逐步形成。实验将起始年级家长培训纳入考核,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年对起始年级段家长全员培训不少于16课时,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家长全员培训1次以上。
2017年12月26—27日,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峰会和圆桌论坛先后召开。陈一筠、乐善耀、吴向丽等受聘为实验指导中心专家,并到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专题讲座4场,受益家长2000余人,在扬州乃至江苏省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
何为新家庭教育实验?何云峰表示,一是树立新理念。新的家庭观,我们需要捍卫家庭;新的儿童观,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权利;新的教育观,我们需要生活教育;新的代际关系观,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应该向孩子学习;新的文化观,我们要将中外优秀文化融合共建,提高教育自信。二是倡导新行动,即倡导“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三是提供新支撑。完善家校合作平台,借助社区资源和社会专业机构,凝聚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四是传递新能量。通过新家庭影响社会大环境,以千千万万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
来邗授课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家庭教育项目专家乐善耀认为,邗江新家庭教育实验引入了“融教育”的先进理念,聚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特别是把学生父母纳入新家庭教育的对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及时推送新家庭教育知识,体现了时代性与自身的独创性。希望邗江建立一支新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形成一套新家庭教育指导教材,编写一套新家庭教育指导教案,提升自身的系统特色,以便于在全国教育界推广。
2018.03 :发布“好老师”“好学生”“好父母”指南
2018年3月30日,邗江区《新时代“好老师”指南》发布。随后,4月11日,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好父母”指南》发布; 4月25日,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好学生”指南》发布。为加快《指南》落地,全区8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对“三个好”指南进行了调整,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着力构建新家庭教育生态体系,优化新儿童成长生态圈层。
其中,《“好老师”指南》涵盖“道德情操”“学习素养”“教学规范”“形象气质”“社交礼仪”5个部分;《“好父母”指南》包括“做最好的自己”“与孩子共成长”“家庭是爱的港湾”“学校是家庭联盟”4个部分;《“好学生”指南》分为个人生活篇、学校生活篇、家庭生活篇、社会生活篇4个部分,并各细分为40条,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从多个维度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发展画出了“高线”,明晰了目标和路径,让教师、家长、学生等教育生态链上的每个主体都成为执行者,自觉遵循《指南》并不断努力,加快构建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
自此以来,《“好老师”指南》为全区5000多名教师划定新时代师德、师能、师风建设新“高线”,引领教师新发展;《“好学生”指南》则为全区5万多名中小学生绘制了内外兼修的新“样板”,引导学生新生长;7万多名学生和幼儿家长正按照《“好家长”指南》的要求,改变自我,关注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邗江区竹西小学陈子薇家长对《“好父母”指南》深有感触。她表示,看了《指南》,反思自己的做法,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只学习、不玩耍,但是这不符合人性,也违反了孩子的天性。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时,父母需要做好监督,让孩子说到做到。当然,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正如《指南》中所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18.04 :启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行动
2018年4月11日,在《新家庭教育实验“好父母”指南》发布的同时,全区“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行动启动,进一步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
作为2018年全区教育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传承行动集中在当年4—6月,并将开展系列活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活动,面向各年级家长和学生征集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并汇编成册,结集出版;“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家长论坛,让家长代表宣讲家训家规、讲述家风故事;“家长讲家风故事,孩子听家风故事”亲子活动,以正确的家教理念带领孩子成长;“万名学生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小手牵大手”,引导社区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
提到好家风的传承,蒋王中学工会主席奚桂云有话想说:“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的传承,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自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以来,不少走读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更融洽了,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师生在征文撰写、演讲竞赛、社区义工活动中悄然变化,为学校带来了一股股‘清新流’,使新家庭教育实验更多地惠及师生、学校,乃至社会。”
2018.05 :“新家庭教育实验活动周”开幕
2018年5月2日,首届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活动周暨校园亲子节活动启动。
活动周聚焦“家校融合年”主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主体作用和社会教育参与作用,项目化推进,加快构建新家庭教育实验“三个系统、六大体系”。其主要包括:“百场亲子公益讲座”,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亲子教育、家校沟通、青春期教育、非暴力沟通等专题讲座,改善亲子、师生、家校关系,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行动专题讲座;“带着孩子听音乐”活动;新家庭教育指导站展评;成立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阅读联盟体;开展校园“亲子节”活动等。以此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面上铺开、线上深入、点上突破,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创响“学在邗江”教育品牌。
“新家庭教育实验活动周”的聚焦点在哪里?冯长宏认为,通过活动周的系列活动,就是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四个关系的转变,积极处理好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和学校的关系,特别是和自身的关系,进而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
2018.06:《家务劳动指南》上央视
2018年6月28日,全区《家务劳动指南》发布仪式举行,作为全区7万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的特殊“暑假作业”,《指南》分年龄段为孩子们绘制了家务“拳谱”,引导家长与孩子携手共同落实,让孩子们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历练生活技能,培养生存能力,成为家务“小能手”,同时感受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的爱,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和素养。
《指南》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明确了具体的家务要求。在给小学生列举的家务清单中,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要帮助父母记录家庭流水开销,和家人一起更换汽车轮胎、修水龙头,学会削瓜果皮,能做凉拌菜、沙拉等,会使用微波炉、电饭煲、榨汁机等;初中生除了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外,还要了解家人的身体状况、家中药品的摆放位置和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清楚拨打急救电话的步骤和需要提供的信息,陪老人散步,聆听家人述说烦恼等12条建议;高中生要会整理房间、烹饪家常饭菜、保养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等,知道扭伤、拉伤、皮外伤、晕厥的应急处理办法,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参与家庭来客接待,了解家庭收支,参与家庭理财和重大决策等。
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老师王超群对《指南》的发布表示特别欢迎:“家长根据《指南》,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及时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进而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和孩子“合”做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家长们也非常满意。“孩子会做家务,就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从而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学生家长如是说。
从规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到立体建设“百草园学堂”,再到整体推进“新家庭教育实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邗江新家庭教育实验理念之先进、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备、活动之新颖、成效之显著,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充分认可。《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多次聚焦,累计报道500余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志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项目专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乐善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青春期教育专家陈一筠,原扬州市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家庭教育专家王玉新等认为,邗江新家庭教育实验体现了“融”与“新”两大时代特色,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手、三位一体的“邗江模式”,形成了“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融教育”格局,走出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邗江路径”。
从何云峰案头的工作笔记来看,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扎打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