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集体经济,“老汉”骑新车

2018-12-29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樟木老汉甘蔗

本刊记者 刘光琳

贵港市覃塘区汉世伟现代化生猪生态养殖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在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

8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2016年全面进入脱贫攻坚战以来,广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内容,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社、产业项目带动、合作经营等方式,多举策破解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今年以来,广西各地紧紧围绕全区预脱贫的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力争达到3万元以上的目标,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截至9月底,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的贫困村有2844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6.9%,其中今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收入超过3万元的有978个,占计划摘帽村总数的67.4%。

广西多地也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通过榜样示范、村社共建、龙头引领等多种方式,为贫困户脱贫指明方向。

贵港“土地超市”,开创发展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很多人眼中的穷乡僻壤贵港覃塘区樟木镇,2017年 6月以来陆续迎来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助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绿希望农业公司进驻投资发展。这接二连三的好事,得益于该镇创出的“土地预流转”模式,预出土地等项目,不仅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还留住了投资者的脚步。

在樟木镇太阳山,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原种猪场,近30幢现代化猪舍,已有2400多头原种猪从美国来到这里“享受”山水和空调。包括该项目在内,樟木镇去今两年引进的种养项目总投资已超10亿元,1万多头生猪、5000多亩百香果、6000多亩柑橘等已显现产业效应,为樟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樟木镇有耕地面积10.2万亩,近年来却大片丢荒近5000亩。原因是土地流转模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和经济能人信息互通共享不够,造成撂荒的土地只能沉睡。出现了老板有钱却租不到合适的土地、土地丢荒没办法解决、请不到劳动力,以及群众有空闲土地却不知道怎么出租、土地租不能按时领取等问题。

该镇党委书记甘锐桓想起曾经历的因没能及时提供土地而失去商机的先例,觉得要把丢荒的土地收归整合,同时为了招商,可成立村集体农地服务公司,将群众的土地“预流转”出来,一旦招商成功,农户立即将土地交付使用。

这一想法于2016年9月在该镇中团、中周等村率先试行。中团、中周村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后,镇党政办公室牵头建立“樟木镇土地招商微信群”。樟木镇借助土地确权这股“东风”,顺势引导有意向流转土地的农户把土地集中到村集体所属的农地服务公司,吸引经济能人承租经营。为服务农业规模化经营,樟木镇创新探索建立“土地身份证”,将集中起来的土地,明确地块的具体位置、交通条件、面积、土壤酸碱度、疏松程度、耕作层厚度、光照条件、水源、适合项目及价格等身份信息,建立“土地超市”,改客商找土地为土地找客商,积极与投资者对接。至今,樟木镇共制作了“土地身份证”34张,涉及土地面积1万多亩。

2016年底,有外地种植大户想到樟木种植春甜柑和甘蔗,需连片土地500亩。获此信息后,中团村支书周克健马上回应本村有符合条件的土地。甘锐桓带老板去现场考察,当天达成合作意向。

有了成功的先例,甘锐桓接着召集各村村支书开会,介绍中团村的做法,让他们也以预流转土地的方式招商引资。

2016年以来,全镇共预流转土地4.5万亩。有了土地,可放手招商。2017年10月,甘锐桓了解到上市公司天邦集团旗下的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有意扩大投资,便率班子到南宁诚邀。由于有现成土地,43天后,双方合作成功。目前,该公司已在樟木镇兴建原种猪场、实验猪场等共投资超10亿元的6个项目,其中,川山百香果种养核心示范区、樟木母猪场等项目在建,项目全部完工后可吸收1500人以上就业。樟木镇共6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投入资金140万元,抱团广西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发展养猪,按协议每年入股的贫困户将获得14万元分红。

2016年以来,樟木镇有18个村通过“土地预流转”模式收取服务费,使村集体经济创收60多万元,其中通过此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村达7万元/年,并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目前,全镇土地超市共有50多个土地地块信息,吸引客商10余人。其中,成功出租土地11块5000多亩,年平均租金680元/亩,发展了2000多亩百香果、1000多亩柑橘、200多亩辣木等经济作物,农业规模化经营初具成效。

樟木镇各村成立的农地服务公司对“土地超市”中的地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服务,负责与投资方商谈租金、租期、签订租赁协议等,协助投资方给农户放发租金、联系劳务人员、调解矛盾纠纷等,村集体通过开展土地、产业中介服务等获取收入,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

土地从预流转到流转,只提前走了一步,却开创了公司进驻、群众受益、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力增强的共赢局面。樟木镇的“预一预”,预出了主动,奏响了山区发展的强音。

梧州“花样模式”,7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梧州市思扶村探索稻田综合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委入股合作社20万元,把所有水田、旱地、林地整合到合作社中,使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藤县金鸡镇交口村打铁咀村民小组经济能人罗业坚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该村民小组以“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形式,通过土地、现金入股的方式,进行养猪种果集中经营,合作社实现纯收入60多万元。

打铁咀村民小组的变化,是梧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梧州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推行处级领导干部担任“一线指挥长”,实行“领导驻点、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帮扶制度,市直各单位选派2200多名工作队员驻村,扎实开展“双联系”活动。

同时,出台《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七条措施》,从财政资金扶持、专业团队攻坚、产业示范带动、电商企业助力、司法服务护航、经营风险防控、奖励机制促进等方面采取措施。目前,全市已有699个村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有600个村实现电商或龙头企业驻村发展。温氏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大型农牧企业已经入驻岑溪、藤县、龙圩等县(市、区),与各村展开深度经营合作。

此外,梧州市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方式。例如,“资源开发型”模式,对村级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开发;“乡村旅游型”模式,由村集体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物业租赁型”模式,充分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留用地,采取所有权归村集体、一定年限经营权归承建单位、村集体收取租金等方式建设集体物业;“股份合作型”模式,由村集体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以村级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入股或者参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梧州市共有行政村943个,其中贫困村265个。据去年摸底调查,有集体经济收入村760个,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127个,年收入2万元至5万元的有236个。今年截至10月底,该市收入超2万元的行政村有664个,占总数的70.5%,其中5万元到10万元的有117个,10万元以上的有71个。

崇左“村社共建”焕发新生机

崇左市甘蔗收割倍受欢迎。

崇左是广西甘蔗主要种植区。日前,崇左市江州区政府拨出200万元专款,扶持新广园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甘蔗机械收割服务,帮助合作社所在村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该合作社由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委会以“村社共建”模式联合村里的党员和甘蔗种植能手、机械操作技术能人成立。合作社组建有机耕队,承包村里的流转土地,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该合作社还与逐盎村其他13个合作社“抱团”发展,联合成立农村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

目前,新广园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有500多户农户加入,甘蔗种植面积近万亩。加入“农合联”的合作社农户,不仅免费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机械种植、机械培土以及机械收割等服务,购买农资还能享受优惠政策。近日,该合作社获2018年自治区供销社、财政厅授予的“全区示范社”称号及自治区财政计划补助资金6万元。合作社计划用这笔资金购买3台甘蔗收割机,帮助群众收甘蔗。

甘蔗机械收割服务项目由逐盎村“农合联”具体经营,合作社采取激励经营模式,按照不同职位发放基本生活费,年终再根据经营状况发放绩效奖金,产生的利润按照入股比例分红。

“预计甘蔗机械收割服务作业量每台每榨季至少1万吨,逐盎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将超20万元。”村委主任何进一说,合作社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将逐盎村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打造成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合作社承接政府公共事务(技术培训)示范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普教育示范点,确保全村15个合作社甘蔗产量每亩5吨,示范区内产量5万吨以上。

“下一步,供销社要以此项目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村社共建’工作,为实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和经营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江州区供销社主任陆天凯说。

上林的“股份农民”

上林县云姚村片片花朵惹人醉。

上林县三里镇云姚村,2015年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出3700亩土地,引进企业成立了3家专业合作社,把云姚打造成综合扶贫、农旅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等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已建成1000亩龙脑樟基地及龙脑樟加工厂、40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500亩名优水果基地、400亩构树基地、年产600万棒食用菌基地、1200亩四季花海景区,同时建设完成停车场、木屋度假区、休闲木屋等服务设施,逐步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云姚村产业支柱的形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前提条件。该村利用县委、县政府给予的资金及政策扶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入股分红模式,利用财政拨付的330万元入股广西绿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每年分红26.4万元;40万元加入肉牛养牛养殖合作社,每年按投入资金的8%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产能创收模式。利用财政拨付的30万元建设占地400平方米太阳能发电站,预计每年发电3.15万千瓦时,收入约2.7万元。两种模式共同发展,云姚村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几年来,云姚村依托上林县扶贫产业综合示范园,通过“公司+基地+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的模式,推动脱贫攻坚。主要模式有:一是产业奖补资金与小额贴息贷款资金入股模式。贫困户没有能力自主经营的情况下,通过每户产业奖补资金5000元以及小额贴息贷款资金5万元入股,固定收益率为8%,合作期三年,期满后由公司偿还股金。以资金入股模式共带动324户贫困户。二是集体经济合作模式。村集体经济300万元入股,每年固定分红为24万元,合作期三年,期满后由公司偿还股金。三是股权量化模式。拉约庄大棚蔬菜基地由3名致富带头人负责经营管理,带动贫困户53户。贫困户、致富带头人、集体经济分别占股70%、20%、10%。今年每户贫困户已经预分红2000元,全年预计每户分红5000元。四是贫困户务工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天不低于80元。园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贫困户通过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脱贫,三年已发放劳务费1140万元。

村集体成立种养合作社,发展腐竹加工、酿酒、泉水厂、砂糖橘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图为工人在腐竹加工厂里煮制腐竹。

猜你喜欢

樟木老汉甘蔗
刘老汉笑了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
吴老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