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和调整

2018-12-28张慧

市场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摘 要: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贸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战略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转型的方向进行了预判断,并为我国接下来推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贸易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改革开放;贸易战略;调整转变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9-0129-02

“战略”一词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即不仅着眼于当前,而且是对中期或者长期的规划。贸易战略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体现着造成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变绩效差异的基本原因,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直接和重要影响。

从理论上讲,Ronald Jones(1961),Krugman(1981)等通过建立模型说明对外贸易可以提高一国的经济福利。其中,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贸易战略的类别,Bhagwati(1985)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贸易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两种,Krueger(1984)将贸易战略的演进划分为五个阶段,提倡推行渐进性的贸易战略调整。关于贸易战略的具体定义,经济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这两类贸易战略的区分,即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奖励制度是否中性。所谓中性,即政府的干预政策对进口和出口不发生作用,或者发生作用但是中和抵消了。如果表现为中性,则称之为出口导向战略;如果表现为偏向国内市场销售的,则称之为进口替代战略。对于偏向出口的战略,又衍生出极端出口促进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温和进口替代战略等。此外,世界银行将贸易战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这两类战略的含义基本与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同,另外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坚定外向型战略、一般外向型战略、一般内向型战略和坚定内向型战略。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例如按照战略目标和产业层次的划分等。

事实上,如何衡量贸易战略的标准的偏向性是比较困难的,正如世界银行报告中称,“在原则上内向型和外向型战略的区别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贸易战略包括许多同时实行的政策,而且有关数据资料非常有限。”因此,本文主要是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察我国贸易战略的实施。根据2007年世界银行报告,我国通过贸易战略调整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迅速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战略进行梳理总结,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国接下来推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贸易战略提供一些建议。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为出口导向和吸引外资。我国一直倡导实行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成效十分明显。我国的对外发展迅猛,特别是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的态势。我国的外贸出口从1980年的271.2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4285.5亿美元,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从1990年的110.9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55.74亿美元,2008年达到19460.3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其后一直保持了领先地位。相应的,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上升,这说明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贸易依存度高和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增长,在2006年达到了峰值——65%和36%。虽然在此之后该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二者仍然分别维持在50%和25%的高依存度。

另一方面,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資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批准了第一批外资企业。其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表现为从起步阶段到持续发展阶段、再到高速发展阶段的经历过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最为重要和明显的特征。1979—198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为1392个,实际投资额为18亿美元,到1991年外商投资额为43.66亿美元,这一期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较为缓慢,处于起步阶段。从1992年开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速快速上升,1997 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 452.57亿美元,比 10 年前翻了近 20 倍。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从最开始的工业制造业逐步向金融、保险、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的领域扩展,并且还涉及一些基础设施、能源类的项目。从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上看,地理位置上显示从沿海、沿边城市向内陆城市扩散发展的趋势。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我国贸易自由化步伐逐步加快,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战略也不断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实行进口替代向 “温和”进口替代战略转变;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基本实施的是极端出口促进战略;加入WTO到现在,实行极端出口促进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

建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国内政治、国际环境等因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资本品。1978年开始,中央在外贸领域开始逐渐放权,主要下放了外贸经营权和审批权,放宽外汇管制等。因此,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的贸易战略即为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其表现为更多地保护国内市场。为了解决缺少外汇和资本的问题,我国开始鼓励进口,但进口的产品仅限于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中间投入品等。因此笔者将其归纳为“温和”进口替代战略。

紧接着,20世纪90年代开始,“亚洲四小龙”和欧美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工序向我国转移,看到“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借鉴其成功经验,我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外资。而且,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存有的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创造外汇。因此,这一阶段,我国通过税收和利率优惠等相关措施,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企业;同时实行外汇留成制度以及限制外资企业产品的内销等措施。另外,我国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内容涵盖了关税、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等。通过加工贸易和外资的结合,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可谓是极端出口促进战略。在这一阶段,我国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而且也摆脱了外汇和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束缚。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也受到了挑战,人民币低估、贸易摩擦等问题逐渐突显。2001 年12 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新环境,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做出重大调整。2001 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表现为出口导向型。在这一时期,加入 WTO后的待遇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其结果表现为出口呈现超高速增长这一态势;为了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的进口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在削减,这使得我国进口规模也得以扩大,且出口规模远超进口规模,但是笔者仍然称之为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是因为这种偏于“中性”的贸易战略表现为政府的干预在减少。这主要体现在出口退税的调整,我国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以及取消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开放了更多的行业,例如服务业。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在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贸易。

事实上,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和调整都是顺应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外贸战略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出口贸易方面,相应的,我国也通过促进出口实现了充足外汇、资本积累等过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劳动力比较优势上的粗放型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难以为继。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都是有阶段性的,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现有的战略使其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困境和束缚。

三、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转型的方向判断

(一)出口导向战略向平衡战略的转变

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非常显著,而其中加工贸易引致的贸易顺差是我国出口导向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外资企业又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说,我国的加工贸易是外资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的重点在于对加工贸易的调整。

事实上,这更偏向于一种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具体地说,应该是加工贸易的战略性政策。即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保护幼稚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我国产品技术含量和增加附加值的目的。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向附加值增值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基本维持在40%—45%的水平上;而资本密集和技术复杂行业的出口产品的生产比国内的其他行业使用了更多的进口中间产品,因此国内的附加值率相对较低。尽管我国的技术复杂产品的出口快于技术简单的产品出口,但这些技术复杂的出口品中所包含的国外成分却远远高于后者。这意味着,中国出口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还只是中国参与越来越专业的垂直分工的结果。这些经济现实意味着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亟待调整和改善,未来其重点就在于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更准确地说就是附加值增值型产品的出口。

(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战略向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转变

我国外资投资结构亟待优化,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管理领域等转移,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在这方面,我国政府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向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转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引进、学习先进技术,培养企业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转移剩余产出,规避贸易壁垒等的重要途径。

四、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向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对外贸易战略均和当时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国内要素短缺密切相关。经济贸易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贸易战略的方向应该是平衡战略。它主要包括贸易和内需的平衡,出口和进口的平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平衡等。

首先,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或者转变就是为了避免我国比较优势的减弱,因此,应该积极开展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而目前最为重要的即为技术创新,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等。

其次,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应调整进口产品的商品结构,增加进口。从产品种类上,尤其需要稀缺资源、先进技术的进口以及消费品的进口;从贸易种类上,可以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积累资金。

另外,平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也是我国贸易战略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否认,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因此,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服务业发展落后这一问题,大力发展和促进服务贸易是未来贸易战略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唐东波.中国的贸易开放、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Bhagwati, Jagdish N.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ort Substitution versus Export Promotion[A]. in Gene Grossman(ed.): Essays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M]. Vol.2, MIT Press,1985.

[3]Jones, Ronald W. Stability condition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61(2):199-209.

[4]Krueger, Anne O. Trade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in Ronald Jones and Peter Ken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Vol.1, Amsterdam: North Holland,1984.

[5]Krugman, Paul R.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959-974.

[6]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7.

[7]尹翔硕等.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

[8]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財政经济出版社,1987:80.

[9]World Bank. China, Foreign Trade Reform: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1990s, World Bank Document, Report No.11568-CHA,1993b.

作者简介:

张慧,女,辽宁人,上海海关学院,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海关估价、国际直接投资。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