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2018-12-28陈平发穆根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急腹症

陈平发 穆根华

【摘 要】目的:研究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组(80例)和非手术组(40例)。结果:对患者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组未发生患者死亡,非手术组死亡7例,均为多器官严重功能衰竭(MODS)导致,手术组治愈效果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需先接受抗休克治疗,稳定血流动力,结合控制感染和预防MODS,且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47-02

急腹症指腹腔、盆腔内和腹膜后组织及脏器发生急剧病理变化,产生以腹部为主的症状体征,同时还伴有全身反应。急性阑尾炎、胃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统结石、急性盆腔炎以及异位妊娠破裂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急腹症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腹部剧痛,最先发生于病变原发部位。感染性休克常见于革兰阴性菌感染,也叫脓毒性休克,微生物侵入血循环作用于机体器官和系统,极易导致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在腹部外科中较为常见,属于危重急症,死亡率高。本文中对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组(80例)和非手术组(40例)。手术组男54例、女26例,年龄30-86岁,平均(51.8±10.4)岁,其中急性梗阻性胆管炎34例,急性肠梗阻16例,急性阑尾炎穿孔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7例,胃癌穿孔和腹腔脓肿各3例;非手术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1-85岁,平均(52.2±10.5)岁,其中急性梗阻性胆管炎20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阑尾炎穿孔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参与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

1.2 研究方法 收集参与研究的1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组治疗前患者术前平均输液2800ml,快速输液2h内血压达12kPa以上者进行手术,血压回升不明显者先抗休克治疗再进行手术。

1.3 判定标准 以1978年天津全国急性“三衰”会议“冷休克”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①有明确感染灶;②全身表现为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③收缩压在12kPa以下;④组织灌注出现不良表现;⑤血培养发现可能有致病微生物。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研究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治疗有113例患者得到治愈,总治愈率为93.33%(113/120)。手术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非手术组死亡7例,死亡率达17.50%,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严重功能衰竭(MODS)。手术组80例患者中治愈77例,治愈率为96.25%(77/80),其中2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腹腔脏器严重粘连,终止手术并做腹腔引流。非手术组40例患者中治愈33例,治愈率为82.50%。分析数据x2=9.95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主要机制为在休克发生时组织灌容量不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起因通常是腹腔病变,尤其是感染性腹腔疾病患者更易发生[1]。急腹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诱发原因多与饮食相关;腹痛部位常出现在腹腔病变部位;腹痛性质多样如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等,可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腹痛发生通常由小部位到大范围,程度由轻到重;根据急腹症种类不同在检查中出现的特征也有所不同[2]。急腹症细菌感染尤其要引起重视,外来病菌的入侵感染机体,引发细胞免疫反应,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威胁生命。

早期的诊断和抢救措施是治疗急腹症的关键,研究表明目前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受感染性休克影响容易造成急腹症病情的评估误差或误诊,因此对于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首先要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进而根据体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感染性休克发生时患者血容量降低,可采取开放3-4条静脉通道监控血流动力学措施,快速补充患者血容量,输注生理盐水作为补充,积极抗休克治疗可防止容量负荷过重引发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水肿,避免发生低蛋白血症;②早期可及时给予患者头孢菌类高效抗生素药物治疗,控制病菌在机体内的繁殖,阻断病菌与毒素在血液循环中的释放,需注意的是要在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药物;③一旦确诊急腹症种类要及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并把握手术最佳时间,本研究中手术组出现患者腹腔脏器严重粘连,不得不终止手术用腹腔引流取代,说明手术时机对患者的治疗也很重要,对腹腔化脓严重患者要充分灌洗、适当引流处理[3];④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还需格外注意器官衰竭的预防,在抗感染抗休克治疗中尽量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维持功能状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并且对患者预后情况有所改善。

综上,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要从早期抗感染、抗休克入手,快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兼顧脏器功能保护进行手术治疗效果理想,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杨威. 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34):84-84.

[2] 任原光. 急腹症的急诊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8):118-119.

[3] 胡建华. 急诊外科对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和急诊处理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32):47-48.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急腹症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运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