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8-12-28李运广高冰凌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临床效果

李运广 高冰凌

【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和核磁共振诊断的优势。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140例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70)、研究组(n=70),研究组:核磁共振诊断,对照组: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出率、分期检出结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93.06%vs73.61%,=13.058,P=0.0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期检出Ⅰ期检出11.94%,Ⅱ期检出43.28%,Ⅲ期检出29.85%,Ⅳ期检出14.92%;对照组分期检出Ⅰ期检出9.43%,Ⅱ期检出33.96%,Ⅲ期检出37.73%,Ⅳ期检出18.87%。结论:在分析对比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和核磁共振诊断的优势中,核磁共振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提高临床上对其病理分期的诊断,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23-02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较常见,其属于一个病理演变过程,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其有较高的致残率。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股骨颈骨折复位愈合不良、骨组织自身病变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其会导致关节结构出现异常,增加功能性障碍的发生率,且随着病情的不断的发展,实施治疗后,治疗效果会不断降低,基于此,应及早的实施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其病情进行控制[1]。股骨头坏死临床主要表现多种多样,且并不属于股骨头坏死所特有,致使其在临床诊断中难以通过主观判断和相关检查做出诊断。本次随机选择1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其CT和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其诊断优势,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70例,对照组=70例)。研究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5±12.5岁,髋关节外伤患者20例,长期酗酒患者20例,血液疾病患者10例,长期使用激素患者20例;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5±14.5岁,髋关节外伤患者18例,长期酗酒患者22例,血液疾病患者9例,长期使用激素患者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 方法 研究组:核磁共振诊断,仪器:核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0.35T),层厚:5mm,层距:6mm,方法: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双侧股骨头进行扫描。

对照组:CT诊断,仪器:多排螺旋CT扫描仪(CT-Brilliance),扫描参数设定,额定电压:120KV;额定电流:220-300mAs;层厚:10mm;层间距:10mm,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仪器调整后,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准备完毕后对其进行断层扫描[2]。

1.3 观察指标 分析采用CT和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分期诊断的结果,分析两组检出率(阳性、阴性)、检出结果(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用t、(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对比 检出率对比显示差异显著,=13.058,P=0.000,详见表1。

2.2 检出结果对比 检出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Ⅰ期检出8例,Ⅱ期检出29例,Ⅲ期检出20例,Ⅳ期检出10例;对照组Ⅰ期检出5例,Ⅱ期检出18例,Ⅲ期检出20例,Ⅳ期检出10例;详见表2。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阻止坏死组织发生病变,提高其预后效果,基于此,临床医师应及早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治疗[3]。

本次研究中,表1研究组检出率为93.06%高于对照组73.61%,这与罗梦迪[4]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研究中研究组检出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4.50%,分析:CT扫描在观察坏死组织及其临近组织的病变上有极高的优势,其在扫描中主要是利用其高分辨率进行多层面的扫描,但其成像较单一,且辐射较大,基于此,其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核磁共振诊断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射频,对机體的造成的损伤较小,且其是利用断面成像,清晰度较高,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也不会因受到外界和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诊断准确性。结合上述研究和临床上相关资料,均显示核磁共振较CT在股骨头坏死中优势明显,分期检出结果较好,可有效的帮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从而针对性的实施治疗[5]。

综合上述,在分析对比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和核磁共振诊断的优势中,核磁共振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提高临床上对其病理分期的诊断,对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提高其后期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么刚.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63+165.

[2] 张宝涛.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2):126-127.

[3] 李成录.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07):183-184+187.

[4] 罗梦迪.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39-40.

[5] 田盛东,韩岳珊.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159-160.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临床效果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