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
2018-12-28蔡忠臣
摘要: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为适应当时教育改造和民族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形成一股职业教育的思潮,黄炎培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理念,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当今校企合作融合下的职业教育也有着现实性的影响。经过对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解读之后,希望借鉴前人的思想精华来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为当今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份足以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校企合作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曾提出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并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形成了“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概括为:“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因此他决定采取实用主义观念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以解决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的需要,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即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时他提出“大职业教育”,即单纯的从职业学校、教育界、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都是不能振兴职业教育的。黄炎培把“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同时也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1]。以上是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大致内容。
在当下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下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继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根据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需要,融合企业现状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宏观上结合我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纲要,与时俱进地提高职业人才素质,从而不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就业导向与专业设置并举
由于现在的市场变化周期短,而专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我们需要具有专业设置的超前意识和时代把握的超前意识,同时高职院校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结合经济发展特点,立足专业在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开设专业,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二、坚持特色办学、开创品牌专业、倡导一贯制办学
坚持特色办学与品牌专业。高职人才要想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必须走一条“特色”办学的道路,所谓特色办学包括:一是职业特色,学生具有的提升职业能力的素质,符合当前主流需求,尤其是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核心相吻合。二是行业特色,保持行业服务的优势,使行业的相关专业办成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最终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的中占据有利位置。三是专业特色,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应符合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开具能够服务地方的专业。
倡导专科一贯制办学体制。大力发展“单独招生、对口升学、五年一贯制”等录取方法,从相关的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有一定专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中择优录取,经过二至三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能达到较高水平。专科一贯制办体制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技能,这是培养中初级专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举措[3]。
三、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校企合作
改进人才培养的方案,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结合,开创“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有机循环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淘汰陈旧、脱离实际生产高位需求的课程内容。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各种综合能力而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培养路径上坚持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并行,黄炎培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在当下正是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委培定向、订单的专业人才。
从学校的培养考虑,多多争取与企事业单位、工厂、技能企业、其他社会力量合作,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基地。从企业方面可以利用这一“订单”方式培养人才,择优录取,也解决了企业与人才无法匹配的矛盾,同时企业通过参与专业设置、课程的设置、学生的修业年限等等,为企业招录最合适的专业人才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四、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树立社会主义职业理想
黄炎培先生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指职业道德教育,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十分重视的内容。
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敬业乐群”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揣摩的,我们应根据这一基本规范,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心、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严格的职业纪律。在日常的办学中学校应把“敬业乐群”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出发点,从日常生活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学生,使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做到工作认真负责。
五、教师选聘中倡导“双師制”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既然对学生的培养应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因此,教师也应该具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4],而不在是单纯懂理论的书本先生。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时对教师的选聘中强调“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结合当今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开创“双导师制”“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双元教学”[5]即学生在学校内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在实践基地有师傅,或是采取工厂技术专家进入学校,传授学生自身的技能知识,高职院校的老师进入工厂等实践基地教授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而言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既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也有益于职工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老师也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很好的互补,是一举三得的举措。
综述
在当今职业技能人才紧缺的环境下,我们应在进一步学习、领会黄炎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探讨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繁荣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国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迪[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36,37.
[3]董操,宋尚桂,成坪.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十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1995(04):1-4.
[4]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07(324):45,49.
作者简介:蔡忠臣(1989-2),吉林省松原市,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探索吉林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课题批准号为:ZD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