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谣言来了别上当

2018-12-28陈杰

百家讲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西王母后宫大水

陈杰

大水要漫城府

公元前30年七月,西汉国都长安一片混乱,传言洪水要来了。渭河边上九岁的小女孩陈持弓听说洪水将至,就跑进横城门,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进入未央宫前面的掖门。未央宫在西汉是皇权的象征,皇帝的日常起居均在这里,而皇宫守卫竟然对此没有觉察。

到了九月,汉成帝下诏:“各地发生水灾,人民死伤数千,京城无故谣传大水将至,官民恐惧,都向高处拥挤,这都是因为苛政暴吏造成的,派遣谏议大夫巡视天下。”

《王商传》中也有关于大水谣言的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前54年)秋,京城百姓都说洪水要来了,奔走呼告,导致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到前殿视察,召集大臣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帝及后宫嫔妃可以乘船,让百姓进入长安城的高地来避灾。大臣们都认同王凤的看法。

左将军王商说:“从古到今,就算是无道的国家,大水都不能淹没城墙,何况现在政治清平,怎么会有大水患?这肯定是谣传,不应该让百姓进入宫城,这样只能让他们更恐慌。”

王商对大水谣言所做的判断,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所建议的应对措施也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所谓的“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就是粉饰太平了。

汉成帝宠爱许皇后,后宫其他嫔妃很少得到觐见。当时皇太后家族执掌朝政,对此颇有不滿。刘向等人就上疏,认为大水谣言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后宫及外戚专权。汉成帝接受意见,下诏减少后宫用度。许后不服,上疏自辩。汉成帝就对许后解释,大水谣言是上天对后宫发出的警告。

而事情的真相是,由于当时水旱灾害不断,朝廷又没有很好的救灾举措,造成了百姓的恐慌情绪。

西王母要降临

据《天文志》记载,公元前6年,空中出现了一条白气,有一匹布那么宽,长十余丈,向西南方向飞去,声音如同响雷,走了一刻就停下了。民间都称这条白气为“天狗”,传言不听从于它的就要遭受灾祸。这种传言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年正月,百姓奔走呼告说西王母就要降临,并将经过这里,手持草秆儿或木棍儿作为行西王母筹的标志,遇到人就发一根,并称之为行诏筹。

这些人多的时候可达数千,或披头散发,或夜里绕过关口,或翻墙而入,或乘车骑马奔走,并为西王母设置驿馆,因为据传她要经过26个郡国到达京师。到了夏天,京城百姓置办祭祀用品,并在西王母祠堂歌舞。后来,又有传书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老百姓在恐惧中不断散播这样的谣言,并加入这场活动,最终产生了社会性的大动乱,一直到秋天才停止。

从这次事件的规模、参与者的狂热程度以及涉及的区域广度来看,在行筹事件前后,民间对西王母的信仰已相当普遍。后来王莽以新代汉,改封汉元帝的皇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即利用了此次谣传,称之为新室祥瑞。从历史发展来看,行西王母筹事件只是当时西王母信仰的一个体现,后来佛教传人中国并逐渐兴盛,西王母神话的影响渐渐削弱了。

编辑/子玉

猜你喜欢

西王母后宫大水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那一年大水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看 秋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奇怪森林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