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叙事学视域下的网络民粹主义

2018-12-28李紫薇

新闻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叙事学新闻

【内容提要】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本就有所抬头的民粹主义在互联网空间找到了新的栖居之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目前,网络民粹主义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反应迅速的话语体系,对社会热点事件作出民粹化解构。本文从新闻叙事学的视域下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网络民粹主义叙事的内在规律和技法,在此基础上找到识别和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话语之道。

【关键词】新闻 叙事学 网络民粹主义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普通民众对社会利益和社会权力平均分配的需求,与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社会利益的分化趋势和社会分层结构日渐固化之间存在矛盾,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民粹主义找到了新的栖居之地,在网络空间中主动寻求话语赋权,是网络舆论场甚至整个中国舆论场的强势影响力量。目前,网络民粹主义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反应迅速的话语体系,对社会热点事件作出民粹化解构。蔡之国认为,“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点,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叙事的话语、故事、叙述等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的学问。”①本文运用叙事理论对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网络民粹主义叙事的内在规律和技法,在此基础上找到识别和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话语之道。

一、文献综述

(一)新闻叙事学

叙事学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西方的文学批评领域,是在结构主义学说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新闻叙事是运用叙事学方法,研究新闻信息如何流动,以及由这一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信息如何流动。但是,在文学领域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的叙事学,并未在新闻传播领域掀起大的波澜。直到进入新世纪以后,新闻叙事研究才初见起色。2003年,两本国外的新闻话语著作《作为话语的新闻》和《话语与社会变迁》被引入中国之后,新闻叙事学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方向。

目前,国内关于新闻叙事学的专著仍然较少,曾庆香出版国内首部以学科为名的专著《新闻叙事学》,从微观的事实建构角度、中观的新闻神话建构角度和宏观的意识形态建构角度揭露了新闻话语意义的生成,论述了新闻话语的原型沉淀,架构起新闻叙事学的基本框架②。何纯在专著《新闻叙事学》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开展新闻叙述研究的历程,进一步延伸了新闻叙事的层次,将新闻学、叙事学和文艺学等多种学科糅合到一起,扩大了新闻叙事学的研究范围③。王辰瑶在《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一书中,通过对建国以来60年中的经典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发现中国新闻在叙述选择、叙述主题、叙述逻辑、叙述方式和叙述风格方面的结构性变化,并分析了背后的社会动因④。在CNKI中对新闻叙事学进行指数分析可得,自2005年起,关于新闻叙事学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仅2012年一年的发文量达24篇,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在参阅近年发表的近百篇论文之后,笔者发现,关于新闻叙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构新闻叙事学研究框架,运用叙事学理论探索具体新闻报道的规律、技法以及对新闻叙事学某一具体问题如叙事视角和聚焦、叙事时间的研究。其中,第二类研究所占篇幅最大。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很早就有学者将叙事理论运用于电视节目结构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发现,电视节目的结构搭建与叙事学的结构相似度很高。另一批学者对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研究发现各类新闻报道都有一套叙事母题,每天不过是在不断地重复一样的故事,是将不同的内容放入早已成熟的框架内从而建构起不同的新闻。随着叙事学后经典方向的发展,国外学者更加关注的是新闻叙事如何与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等相联系。

(二)网络民粹主义

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脱胎于传统的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具有主体非核心性、表达的非理性化以及快闪式传播方式的新特点。自2009年起,关于网络民粹主义的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闻与传播领域占其中的33.6%。阅读新闻与传播领域中关于网络民粹主义的近50篇论文之后发现,目前,学者对网络民粹主义有以下解读。

1.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及特点

在研究网络民粹主义的论文中,对其概念的学理界定不多。就其特点而言,网络民粹主义仍然是民粹主义,二元对立是其核心逻辑,以“人民”和道德为最高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反智倾向”、追求结果的平等、具有对现实不满的批判性和抗争性。

谢精忠通过对近10年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研究的梳理发现,“国内并没有形成对网络民粹主义的一致性定义,但对其内涵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参与和动员的工具、现实民粹主义思潮的延伸和极端民族主义三个本质取向。”⑤曹建萍认为网络民粹主义具有价值诉求的话语强占语言形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⑥。陈龙和谢静都认为网络民粹主义实际上是中国新闻场域的一种话语垄断策略⑦。何志武和宋炫霖进一步阐述:“网络民粹主义是社会底层借助媒介技术赋权,运用话语生产策略参与公共政策博弈的资本——社会舆论、社会运动等,聚合影响行政决策的权力。”⑧在分析民粹主义话语本质的基础上,有学者详细分析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微观话语,研究发现,在影响社会舆论的过程中,网络民粹主义已经建构了相对成熟的话语强占策略,“扣帽子”“谎言”“谩骂”“渲染”“限制不同声音”是其常用方式⑨;郭小安、雷闪闪则总结出网络民粹主义的三种叙事方式:底层、哄客和对抗⑩。上述研究给本文以极大启发,但也存在脱离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对具体事件网络话语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等问题。

2.网络民粹主义的形成机制及影响

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内矛盾交织是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现实动因,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以及地域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的增大等造成的社会压力使网民需要表达和释放情緒的渠道,因此,很多网络公共事件就出现了民粹主义倾向。而网民心理机制、互联网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民粹主义现象的形成,具体表现为网民的话语霸权。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强弱势力量发生反转,现实社会中的强势群体——精英和权威在网络中却成为了弱者,而基数庞大的“草根”网民利用舆论具有了“弱者的武器”——话语的霸权。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发,对社会环境、网络舆论场和政府治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姜华认为,网络民粹主义为弱势群体和平民提供了更自由的话语空间,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但它所包含的大量非理性因素也对社会舆论产生巨大冲击11。

3.网络民粹主义的规避与治理

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研究的文章大都归于对这一思潮的规避和治理之道。学者普遍认为,规避网络民粹主义的根本之道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在此基础上应构建网民情绪纾解渠道和理性社会参与渠道。此外,应坚持仔细甄别的思路,对网络民粹主义动员的性质和类型加以区分,并采取有区别度、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12。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叙事学分析

通过对多个网络民粹主义现象发酵过程的考察,笔者发现,网络民粹主义在当今网络空间中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话语策略:首先主动设置议程,用民粹主义思维框架选择社会热点事件点燃舆论。然后对热点事件进行民粹化解构,通过对事件信息的选择性突出和弱化,构建单向舆论场引导舆论走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民粹主义思维框架,加深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动员,呼吁更多公民参与其中,将舆论推进到行为舆论表达阶段,增加舆论强度。本文重点研究探索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如何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民粹化解读。其中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主战场,因此,对自媒体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的叙事学分析将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对象。

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虽无明确定论,但在叙事学的基础上,新闻叙事学有了诸多研究新闻叙事的标准,经过对文献进行学习,笔者发现,叙事选择反映的是叙述生产者“想说什么”,是之后一系列叙述行为的基础;叙事声音反映的是叙述者“站在谁的立场上说”,研究的是叙述者表达意识形态的出发点;而叙述方式研究的是叙述者“怎么说”,是研究媒介意义建构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选取以上三个方面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新闻文本和自媒体“新闻产品”进行叙事学角度的分析。

(一)叙事选择——社会力量强弱对比

新闻选择(News Selection)是新闻叙述过程的第一个重要机制,它决定新闻报道在“说什么”。“新闻架构分析(News Framing Analysis)正是一种试图分析新闻容纳了哪些信息(排除了哪些信息)、怎样把这些信息建构为一种特定的框架(frame)以及这种特定的框架与社会意义的关联等问题的中观理论。”13它首先研究的是新闻“选择”了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凸显”研究对象以及如何影响社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方向一直在新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其论文数量也增长很快。新闻选择是有条件有标准的选择,而且选择标准是具体的、历史和发展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标准。

作为一种“与精英主义话语博弈中生成的抗争性话语”,网络民粹主义在叙事选择阶段就发挥主动性,运用二元对立、“人民至上”的原型叙事框架框选社会热点事件。不同于欧美国家持续的、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中国的民粹主义表现为一次次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纵观近年来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事件,大多包含明显的社会力量强弱对比,包括官与民、“富人”与“贫民”、警察与百姓、“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等。

(二)叙事声音——为底层代言、非冷静的叙事人

叙事人是叙事文本的讲述者,也就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声音”,或者说叙事声音是叙事人在文本中的存在方式。叙事人看待新闻事件的方式直接关乎新闻的准确、客观和公正,所以新闻叙事学在研究叙事人的时候,本着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关注叙事人的真实身份。在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叙事声音是为底层代言的非冷静的叙事人。与普通新闻事件中追求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同,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叙述主体受到“人民至上”和“道德至上”民粹主义思维的影响,并不刻意掩饰其为底层民众代言的立场和道德卫道士的身份,甚至以此为荣。在杨改兰自杀事件后盛传的自媒体文章《盛世中的蝼蚁》一文中,受众感受到的是叙事主体对杨改兰一家的同理心,将叙事主体放置于与弱势群体杨改兰们同等的位置,“‘精英占有和集中了社会所有的资源,留给杨改兰们的,只剩下贫瘠和这辈子也可能爬不出的穷困泥沼。”

叙事视角是叙事声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经常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角度的叙述者无固定视角,不受视域限制,如同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上帝一样。”14网络民粹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是一套逻辑体系和意识形态,持有民粹主义思维方式的叙事主体自认为带有“惩恶扬善”“为民请命”的使命感,经常采用上帝视角对社会制度和所谓“既得利益者”进行上帝视角的审视。例如,《新京报》对魏则西事件的报道《青年魏则西之死》就采用了这种叙事视角。“不过,这是百度医学信息竞价排名,这个号称‘斯坦福先进技术的生物疗法也不像百度搜索中说的那样好,甚至是被国外临床淘汰的技术。他的病情扩散很快。魏则西的死,捅破了百度医疗竞价排名、莆田系承包科室现象、医疗监管漏洞等诸多医疗乱象的窗户纸。而魏则西背后,是众多百度医疗竞价排名的受害者。”这段报道中,新闻记者站在全知高地,打乱客观事实的时空顺序,在叙述“斯坦福”现今技术的生物疗法之后紧接着叙述魏则西的病情扩散很快,根据叙事主体的意图对新闻事实重新排列组合,以更有效地传递隐藏在新闻背后的记者对这一事件的判断和观点。

(三)叙述方式——扭曲叙述

“扭曲叙述”的理论根据是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铁钦纳的时间理论。铁钦纳把时间分为“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他认为物理时间是恒定的,其恒定单位是秒,不依賴于经验者的经验;而心理时间则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在新闻学中,新闻事实的“物理时间”与新闻文本的“再现时间”是不同的,新闻文本的“再现时间”能否被受众接受,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以及新闻文本的制作能否缩短受众阅读的“心理时间”。在网络民粹主义叙事中,叙事人往往用两种扭曲时间的方法达到传递观点的目的。

一是拉长时间,放慢节奏叙事,选择性突出细节。事件意义的大小往往不在于事件发生时间的长短,质变的一个瞬间细节可能包含了量变的全过程。因此,有些瞬间细节值得将其行动放慢,将其细节放大,以取得如电影慢镜头一般的表现效果。网络民粹主义在以社会事件为载体进行扩散的过程中运用情感动员策略,通过详述强者欺压弱势群体,强调身份悬殊、散布弱者被欺压的血腥图片等方式突出精英群体的强势地位和底层民众的弱势地位,营造出“仗势欺人”和“无辜被欺”的鲜明对比,唤起公众的朴素正义。如对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打人事件的报道中,打人者的教授身份和被打者的环卫工人身份被不断强调,打人者打人时的“飞扬跋扈”被重点渲染,而且多家媒体采用了未经处理的女环卫工口吐鲜血的照片、现场的血迹照片以及女环卫工躺在病床上的照片。

二是缩短时间,加快节奏叙事。叙事人把不同时间段的事件压缩到一个很短的叙事段落中。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叙事主体常常在一个事件中回顾底层民众被欺压的其他事件,这种情绪化的回溯往往时间跨度较长,以证明“精英阶层”严重挤占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这种叙事策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事例证明叙述者的观点,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叙事方式。

注释:

①蔡之国.新闻叙事学研究框架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②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③何纯.新闻叙事学[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6.

④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⑤谢精忠.网络民粹主义近10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J].今传媒,2016(12).

⑥曹建萍.网络民粹主义本质特征及其价值诉求的消解[J].历史与文化,2014(12).

⑦谢静.民粹主义:中国新闻场域的一种话语策略[J].国际新闻界,2008(3).

⑧何志武、宋炫霖.话语赋权与资本博弈:公共政策场域的网络民粹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3).

⑨陈龙.话语强占: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1(10).

⑩郭小安、雷闪闪.网络民粹主义的三种叙事方式及其反思[J].政治学研究,2015(5).

11姜華.全球新闻民粹主义:起源及社会影响[J].新闻记者,2015(11).

12刘小龙.论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及其治理[J].社会主义研究,2017(4).

13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蔡之国.新闻叙事学研究框架的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作者简介:李紫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 实习生:孟 宇

猜你喜欢

叙事学新闻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