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什么”“怎么讲”“怎样实”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018-12-28胡汉昌
胡汉昌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讲好“三个故事”,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针,也是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途径。
按照湖北省委决策部署,《湖北日报》从2017年11月开始,推出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通过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论,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重要阵地,打造让主流声音更响亮的重要平台。讲什么?怎么讲?怎样讲实讲透?这是《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着力思考、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讲什么:用价值引领话语,让真理融入实践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故事带给人们形象、生动的记忆。但好故事不只是故事。“三个故事”中的每一个,背后都承载着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引人入“道”、启人悟“道”的过程。
《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在“讲什么”中始终注重逻辑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邏辑性就是,报道始终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历史逻辑、发展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系统性就是,报道始终实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不断推动“讲习”与时俱进。实践性就是,把湖北改革发展的实践、干部群众的奋斗和创造融入报道。
二、怎么讲: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过去,有一种说法,“党报党刊=政治理论说教=刻板、枯燥乏味=可读性差”。党报思想理论传播有时甚至被标签化:“作者自写自看、编辑不得不看、读者基本不看”。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日益重要的今天,需要建立新的等式:主流思想舆论=生动鲜活=可读性强、可听性强、可视性强;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日益紧迫的今天,需要用创新、创造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
《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坚持报上网上一起抓,报、端、网、微等平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声音传播矩阵。
三、怎样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贴近现实贴近人心
198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豆腐块”的文章《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不少农民把它剪下来贴在扁担上,作为“合法”凭证,挑着货物去赶集。这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党报在普通农民心里的分量。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媒体产品“保鲜”的时间在收缩,生命力受到更大挑战,主流思想舆论贴近现实、贴近人心,标准更高,要求更高。
在“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推进的过程中,曾有群众反映,有的高校教师到基层宣讲,听不懂群众提的问题,宣讲者又回答不上来。但是,基层宣讲者通过学习掌握了高校教师的宣讲内容,再结合实际对基层群众面对面讲,大家就能很快“确认眼神”,心领神会。“新时代湖北讲习所”要讲实讲透,下一步的着力点是,进一步健全基层讲习体系,实现基层讲习全覆盖,引导基层宣讲人当好“一根针”,打通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对《湖北日报》来说,积极对接全省“百校百县”讲习面对面工作,发挥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报道的辅导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基层宣讲添柴加火,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