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属七和弦的应用技巧

2018-12-28丁国爱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丁国爱

摘要:在大小调体系的和声基本语汇中,属七和弦的运用其实要比属三和弦更为普遍,在作品中的运用價值和意义更大。本文将针对为旋律配和声时属七和弦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属七和弦 完满终止 公式套用法 特殊进行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84-02

《基础和声学》这门课主要讲授传统时期的和声写作技巧,其教学过程往往可以分五个阶段:一是正三和弦,二是属七和弦,三是副三与副七和弦,四是副属与离调进行,五是近关系转调,其中最难掌握的是第四个阶段。而第二阶段的属七和弦是关键,它不仅是第四阶段的基础,更是所有知识点的核心。本文将针对为旋律配和声时属七和弦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描述。

属七和弦(Dominant seventh chord)是调式属音上建立的七和弦,在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中,其结构都是大小七和弦,标记为D7。原位属七和弦与转位属七和弦应用位置不同,使用要领各有特点,下面分别了解。

一、原位属七和弦

属七和弦的结构中包含了三音与七音的减五度,以及根音与七音的小七度,加剧了它自身的不稳定性和衔接到主和弦的向心力与紧迫感,从而使得属七和弦(D7)接主和弦(T)的进行构成了确立调性、建立结束终止的最典型的和声语汇模式。其中原位的D7-T的进行,由于低声部中的属音对主音强有力的支持,使主和弦的出现更具有稳定性,更能体现结束终止对主和弦的倾向,因而更多用于结束终止中,借以造成较完满的结束感。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结束终止是用原位属三和弦接主和弦(D-T)的进行,此后的练习中,将用原位属七和弦代替属三和弦,而把原位属三和弦作为标志性的停顿和弦用于半终止。但有时,如果D停顿之后过渡到D7,用D7作为下一乐句的连接并体现出明显的解决关系,也是常用的手段。不过,这里的D7,往往在使用方法上会体现不完满性,仅仅为了两句衔接更紧密,而非结束终止。

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终止的完满性与不完满性,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上面的说法。完满终止是指原位D-T的进行、主和弦使用根音旋律位置、主和弦在强位,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将构成不完满终止。完满终止的收束感更强烈,稳定性无疑也十分明显,而不完满终止的稳定性相对要弱,常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那么,在半终止原位D之后插入一个转位的属七和弦,或者使用三音或五音旋律位置的原位属七和弦,形成的是不完满终止,进而音乐可以继续前行,且前后两句可以更好地衔接。

原位D7-T解决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见谱例1:

谱例1中,(1)完全的属七和弦进行到不完全的主和弦,按照“根跳、三上、五七下”的口诀进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具体做法是:“根跳”是指D7的根音上行纯四度或下行纯五度跳进进行到T的根音,原位D7-T这是必然;“三上”是指D7的三音上行小二度进行到T的根音,导音作为不稳定音级,以小二度最近的方式进行到稳定音级,属于自然现象;“五七下”是指D7的五音下行二度进行到T的根音,七音下行二度进行到T的三音。D7的五音是上主音,从音程距离来讲,进行到T的根音和三音都是大二度,似乎都是可以的,但由于T要求重复根音,所以选择下行二度。D7的七音与三音之间的减五度音程,使得它们的解决要以向内缩的方式进行,故而七音要下行二度。由此看到,一个完全的属七和弦进行到了三个根音、一个三音、没有五音的不完全的主和弦。

(2)不完全的属七和弦进行到完全的主和弦,属七和弦采用省略五音而重复根音的形式,一个根音跳进,另一个根音保持。这样可以保证主和弦是完全的。

(3)完全的属七和弦进行到完全的主和弦,属七和弦的导音在内声部出现时,听觉上的清晰度变弱了,故而可以有特殊处理,让它下行三度进行到T的五音,从而使T采用了完全的形式。

二、转位属七和弦

转位的属七和弦,三音、五音、七音分别都可能出现于低声部,按照“三上、五七下”的解决规则,就会有三种进行方式,即:D56-T、D34-T、D2-T6。由于这几个低声部旋律都是二度,可以保证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提供了良好的声部进行,故而一般在乐段、乐句的结构内部使用。

与原位属七和弦相比,除了使用位置不同,转位属七和弦还有几个自己的特点,如:

(一)转位属七和弦几乎只用完全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省略和弦音。

(二)转位D7-T解决时,根音一般保持不动,但也可上行纯四度或下行纯五度跳进进行;五音一般下行二度进行,但也可上行纯四度或下行纯五度跳进;有时还可以采用根音跳进在上、五音跳进在下的双跳进。

(三)第二转位属三四和弦可以作为经过性的和弦用于T与T6之间,此时七音会上行二度进行,这样的方式作为特殊进行,可视为“七音的不正规解决”,多用于贝多芬的作品中。

那么,在结构中应该如何运用转位的属七和弦呢?下面就用一个C大调八小节的高音题为例,将写作技巧详细说明。

谱例2中已完成了第一步,标出了半终止与全终止,也就完成了原位属三与属七和弦的应用。那么第二步就要开始研究在结构中转位属七和弦用在哪些地方。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公式套用法”,具体来说就是把转位D7-T的解决规则背下来,作为公式在旋律中寻找,然后观察前后的和弦,只要不违背正常的功能序进关系,就可以直接套用。

下图所示即为借用简谱来呈示的公式,其中除了“4-5”是特殊进行,剩下的六种旋律公式都是可以运用的,即5-5、7-1、2-1、4-3、5-1、2-5。具体来说就是在旋律中寻找这六种旋律进行,只要有就标出来,然后在“7-1”(D56-T)、“2-1”(D34-T)、“4-3”( D2-T6)中选择合适的一个使用。比如旋律是“5-5”,就可以选“7-1”“2-1”或“4-3”,那么就会有多种可能性,至于用哪个最好,一要看低声部的旋律线,二要看内声部的平稳性,三要看外声部的音效是否合适。

谱例3中,三个圈起来的旋律都是公式中有的,其中①处是七音不正规解决的特殊进行,当调式的Ⅲ-Ⅳ-Ⅴ级音连续上行的旋律出现时,即暗示我们选配经过的属三四和弦,这样的进行外声部是平行三度进行,较平稳,多用于乐曲开头。②处是上行纯四度跳进的旋律,此处有选配属六和弦转换的可能,但它后面是下属和弦,如果按照属六和弦来做,必然会出现功能倒置问题,所以,此处适合用公式,按照五音跳进来认识,选择D2-T6(旋律是5-1或2-5时,用D34-T和D56-T有可能造成隐伏五、八度,所以直接选择D2-T6较好)。③处旋律是“4-3”,D34-T和D56-T都是可以使用的,但后者更能体现外声部减五度到三度的紧张到松弛的解决效果,并且低音位置更好些,所以选择D56-T。

谱例4中①处旋律是“2-3”,不属于公式中的,故而不能用属七和弦,而是选择属三和弦的转位形式;②处是两句相接处,插入一个D2,使得两句衔接更紧密。每当第二句从T6开始且半终止的D之后有节奏空隙的时候,都可以采用这种做法。

三、结语

无论是原位属七还是转位属七,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注意七音的合理处理问题,也就是说,七音要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要么下行二度,要么保持,因此,属七和弦在转换时七音不能参加换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属七和弦的使用从位置方面来讲,原位形式主要用于乐段终止处,转位形式主要用于乐段、乐句的结构内部;从应用方法来讲,原位形式较单一,转位形式较灵活,但只要掌握它的解决规则,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运用了。

参考文献:

[1]王瑞年.基础和声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王进等.和声公共课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