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马来西亚沙巴州卡达山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2018-12-28陈国符
陈国符
摘要:早期的沙巴卡达山人信仰万物有灵,为了能够获得这些灵魂的帮助,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仪式,伴随着仪式的则是各种歌舞音乐,这些音乐文化充分体现了卡达山人朴素的宇宙观。随着基督教进入沙巴卡达山人的生活,他们的信仰逐步转变,这种转变使得伴生于传统万物有灵信仰的传统音乐文化逐渐面临消亡的境地。
关键词:马来西亚 沙巴州卡达山 基督教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26-02
沙巴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州,这里分布有马来西亚所有的三十二个民族,其中以原住民卡达山人(Kadazan)为主(也有称卡达山-杜顺人Kadazan-dusan),约占沙巴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卡达山人的音乐文化与其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其信仰的转变,音乐文化的含义也发生了极大的变迁。
一、沙巴卡达山人早期信仰
早期的卡达山人都是万物有灵论者,他们相信,不同的空间按照不同的秩序生存着不同的灵魂,这些灵魂可以有许多存在形式,他们被赋予了超自然力量,可以帮助、治愈或伤害人。卡达山人相信人类和灵魂在这个星球上是紧密共生的,虽然看不见,但日常生活和活动中都会留下他们的痕迹。在卡达山人的思想中,人与灵魂之间必然有许多偶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类经常会触犯这些看不见的生物的禁忌,触怒这些灵魂,这将导致不满和冲突、敌对和灾难。为了能够获得这些灵魂的谅解,卡达山族人的祖先们为所有的活动举行各种不同的仪式,以波波嘿赞(bobohizan)①为中介和灵魂沟通,求得灵魂的指示。只有按照指示行事,才能不和灵魂发生冲突。同时,如果已经发生了和灵魂冲突的事情,在仪式的沟通中,也可以按照灵魂的指示,通过献祭取得灵魂的谅解,避免疾病和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
波波嘿赞是出生、死亡、婚姻、下葬、疾病和治疗等所有仪式的唯一人选,他是所有仪式和庆典以及所有主要活动的唯一主持人。波波嘿赞在仪式中会使用一种语言与神灵沟通,这种语言被称为瑞奈特(Rinait)②。所有仪式都使用瑞奈特,在仪式中,它是通过圣歌表达的咒语,用来召唤灵魂,不同的仪式或场合都有不同的瑞奈特。瑞奈特只有波波嘿赞才能理解并回应,对于仪式中的普通族人而言,瑞奈特是他们无法听懂的神灵的语言,这样,波波嘿赞就需要向族人解释瑞奈特的含义。因此,在仪式中,一般是波波嘿赞唱一句瑞奈特,再用卡达山语唱一句,使得神灵的指示能够被大众知晓。
通常波波嘿赞在各种不同的仪式中都会有吟唱瑞奈特和舞动身体的行为,同时会有学徒在一边协助,学徒被称为莫莫里安(Momolian),一般是女性,也是仪式的舞者,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吟唱灵的语言并舞动身体,敲击仪式使用的锣和铃也由莫莫里安完成。如卡达山族的一种净化环境、对抗邪恶力量的仪式“蒙贡”(Mongigol),有比较缓慢的舞蹈动作,在跳舞的过程中,波波嘿赞不断移动位置并洒下圣水,整个过程伴随着波波嘿赞和莫莫里安的吟唱以及锣和鼓的伴奏,当仪式结束时,演变成众人一起跳这种舞蹈。“蒙贡”以一种仪式的舞蹈开始,以整个群落集体参与成为类似节日的舞蹈而结束,这种舞蹈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为“苏马绍”,蒙贡仪式也因此被认为是“苏马绍之母”。在卡达山族群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仪式,大多数仪式都伴随有音乐舞蹈的行为。
二、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对卡达山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文献记载最早踏入沙巴土地的传教者是葡萄牙牧师安东尼奥·佩雷拉(Antonio Pereira)。1608年,安东尼奥·佩雷拉随葡萄牙商船队去往马尼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了船只,安东尼奥·佩雷拉和幸存下来的船员流落到哥打毛律(Kota Belud)的丹帕苏克(Tempasuk),被伊拉努人(Illanuns)俘虏并奴役。文莱苏丹③四个月后听说了事件并救了他们,并允许他们向文莱的国人宣传基督教。佩雷拉神父傳教时间很短,前后只有一年时间。④在接下来的二百多年里,传教努力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一时期的传教活动仅仅是探索性质的。
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沙巴开始了正规化,在整个沙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传教点也逐步遍及沙巴所有的定居点。在这些地方,传教士还建立了学校,由牧师负责教导工作。
在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的形成迫使教会寻求与国家分离的身份。到70年代早期,教会经历了巨大的考验。传教士被驱逐,天主教徒受到骚扰,教会失去了对教会学校的控制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加速了传教的本土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督教的各个协会开始蓬勃发展,在国家宗教政策保守的困境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沙巴以各种协会的形式继续开展。
因为传教士将教育带到乡村地区,并协助农民采用现代的耕种技术,他们也协助教育当地人,并为穷困学生开办寄宿学校,卡达山人的信仰由万物有灵逐步转变成信仰上帝。目前,其人口的95%是基督教徒。
因此,卡达山自身独特古老的习俗随着绝大多数人改信基督教,而面临失传。在很多乡村,已经多年没有波波嘿赞的仪式,我们所采访的卡达山女子,其祖母是波波嘿赞,但是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人请她做祭祀等活动,波波嘿赞自己似乎也不太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甚至许多波波嘿赞也改信基督教。
信仰的变化对卡达山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原来的传统音乐包括其形式很多来自于波波嘿赞的仪式,比如卡达山族一种重要的娱乐乐器——森波顿,就会模仿仪式中的锣的敲击的音乐和形式,因为有很多锣在日常是不被允许敲击的,森波顿演奏这些则没有禁忌。但是,现在的森波顿已经很少演奏卡达山传统的音乐,更多的会演奏改变或者创作的流行音乐。苏马绍舞也是在仪式中波波嘿赞和她的助手与神灵沟通而跳的一种舞蹈的演变,仪式后的族人会集体跳苏马绍,但是,随着传统意识的消亡,这些现在都已经变成纯粹的娱乐,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意义。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欧美文化对沙巴卡达山年轻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价值观的改变导致卡达山人对西方文化认同,虽然传统的锣合奏在许多部落仍然存在,但是已经不是作为生活中沟通神灵的必须,更多的似乎是一种娱乐和回忆。年轻的卡达山人越来越崇尚西方的音乐,从库林唐安的构成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变化。传统的库林唐安一般不超过九个平放的小锣,按照五声音阶排列,现在为了适应西方大小调音乐的演奏,锣的数量不断增多,最多可以达到30个左右,扩充成为可以任意演奏西方大小调音乐的十二平均律排列。
對西方现代化的崇拜也使得众多年轻人接受了西方音乐在内的多种音乐的影响,传统音乐更趋向娱乐和流行化。比如在沙巴丰收节庆典现场看到的库林当安乐队,其锣的数量已经达到二十四面之多,可以任意演奏西方十二平均律的半音关系,虽然演奏的仍然是锣的音色,但其节奏、风格已经西方化,带有摇滚的感觉。乐队成员在向我们介绍自己的乐队时,表示曾获得美国的大奖,从其话语和表情可以看出对得到西方音乐文化认同的自豪感。
因为宗教信仰的改变,传统习俗已经越来越少,传统音乐已经从沙巴卡达山族生活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和表演,进而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最能体现卡达山传统信仰风貌和音乐文化涵义的丰收节庆祝活动,在万物有灵信仰被取代后,现在似乎已经成为沙巴州越来越重要的旅游项目,每一届的丰收节会提出不同的主题,如促进族群和谐发展、加强族群团结等。丰收节也逐步走出沙巴,比如在西马的槟城和吉隆坡就已经举办卡达山族的丰收节,意在为远在西马生活的东马土著居民能够排解思乡之苦,同时也增加东马的凝聚力,从这个视角来看,丰收节在政治、经济上的意义似乎在逐渐超越原本的文化意义。
三、结语
基督教进入沙巴卡达山人的生活世界,改变了卡达山人的信仰,进而影响着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一系列生活方式。虽然成为基督徒并不一定意味着彻底打破传统的世界观和丰富的文化,但是传统信仰所包含的精神和仪式,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音乐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原本作为沟通神灵而普遍存在的锣合奏音乐已经转变为一种娱乐音乐,波波嘿赞所吟唱的沟通神灵的语言也因信仰的改变而渐趋失传,年轻人崇尚简单自由的生活,导致对复杂的传统仪式的嫌弃,也间接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衰亡,而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也不断改变着传统信仰伴生的音乐及其精神。
注释:
①波波嘿赞是卡达山族中“沟通神灵之人”,是神灵和人的中间人和调解者。在遇到困难或人与神灵关系恶化的时候,波波嘿赞是早期原住民唯一认可的沟通渠道。
②波波嘿赞在仪式、占卜中用于沟通的灵的语言。
③其时,沙巴、沙捞越都在文莱苏丹国的统辖下。
④http://kkdiocese.net/soccom2013/archdiocesan-history-timeline/early-missionary-attem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