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义县文英乡婚礼仪式音乐形态探析

2018-12-28杜华龙严盟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杜华龙 严盟

摘要:赣南客家婚礼仪式音乐文化与中原汉族儒家“礼乐”文化一脉相承,通过对崇义县文英乡婚礼仪式的实地考察,笔者从本体的视角,对其婚礼仪式音乐的乐队编制、器乐特点、学艺方式分别阐释,阐明了当地传统婚礼仪式音乐的现存情况以及形态特征。

关键词:文英乡 仪式音乐 音乐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31-02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章江源头,历史上隶属“南安府”,现隶属赣州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丘陵地区,处于粤赣二省交界处。本次笔者选取古选村张金平、陈金的婚礼个案考察为文英乡婚仪音乐代表,考察以实录拍摄、艺人采访为主。跟踪拍摄了古选村张金平、陈金的婚礼仪式实录,主要采访了艺人黄小平、黄光禄、张朔信等“局内人”,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从艺经验,帮助笔者了解当地人文地理、婚礼习俗、婚仪音乐,加深笔者对崇义婚礼仪程、婚礼音乐风格的全面认识。

2016年01月09日上午7:00时,开始对崇义县古选村婚礼仪式实录跟踪拍摄,仪式时间为一天。第一天(1月8日)下午男方派代表至湖南,接新娘至湖南热水镇宾馆住下,等待男方第二日来迎亲,新郎及家属第二日(1月9日)早上从古选村出發至热水镇迎娶新娘,迎娶后返回古选村男方家完成婚礼仪式。全部仪程为:迎亲、路吹、拜堂、撒帐、迎客、开席、散席、谢东。在实地考察中,笔者收集了《拜香台》《鹅毛雪》《滴滴翠》《小桃红》《千里》(又名《有缘》)《留心羊》《画眉序》《一江风》《浪淘沙》《十别》等曲牌,这些曲牌主要用于婚礼仪式,各个曲牌根据乐手师傅的水平,可以进行七调循环,即“上、尺、工、凡、六、五、乙”循环使用。如在婚礼迎客时吹的《拜香台》,同一曲牌可吹七曲,各曲调高不同;不同曲牌在不同场合可以联缀使用,如迎亲路吹时将《湖北调》《千里》连起来反复吹奏,安席时将《三五七》《三下板》《三阴三阳》接在一块,俗称“打样枱”。以下将从音乐本体的视角,对文英乡婚礼仪式音乐的乐队编制、器乐特点、学艺方式分类阐述。

一、乐队编制

乐队编制分“两人编”“四人编”“六人编”“十二人编”种,不同编制演奏的曲牌各异,乐器组合形式也不同。

“两人编”为两支唢呐,吹奏相同或相距一个八度的音调,俗称“小奏乐”,主要用于拜堂、安席、散席仪式中,如《寄生草》等。“四人编”“六人编”除了两支唢呐乐外,还加入了打击乐,小堂鼓、大镲、小镲、大锣、小锣相互协调配合,唢呐跟随打击乐的鼓点吹奏,分别称为“小开堂”“半开堂”,主要用于迎亲、迎客、席间乐等仪式,如《千里》《湖北调》《拜香台》《滴滴翠》等。“十二人编”在“六人编”的基础上加入了二胡、高胡、笛子、洞箫等乐器,演奏形式婉转多变,婚礼气氛更加浓烈,当地称之为“大开堂”,是音乐形态最为丰富的器乐合奏形式,一般只有名门望族举行婚礼仪式才请的起“大开堂”。

此外,还有“二人编”“四人编”的打击乐独奏,以锣鼓为主,辅以镲、响板等打击乐器,俗称“打样枱”,主要用于婚宴席间,崇义“样枱”以《三五七》《三下板》《三阴三阳》等最为典型。现在大多年轻人结婚大多请“两人编”“四人编”,只有比较讲究的家庭才请“六人编”,“十二人编”比较少见。

二、器乐特点

崇义婚仪器乐主要是指在婚礼仪式进行中使用的吹打乐,吹打乐可分为吹乐、打乐、吹打三类,吹乐由两支唢呐吹奏,俗称“吹喇叭”,旋律性较强;打乐由锣、鼓、镲、响板配合演奏,节奏鲜明,俗称“打样枱”;吹打乐就是将吹乐和打乐结合起来,声音丰富,形式多样。

(一)吹乐

崇义吹乐主要以唢呐吹奏为主,吹乐是当地婚丧嫁娶中常见的演奏形式,唢呐乐又可分独奏和重奏形式,唢呐独奏常见于演奏高难度的曲子,要求唢呐师傅具有较高演奏水准,一般在婚礼席间吹奏,表演性较强,代表性曲牌有《千里》。唢呐重奏即为两只唢呐配合吹奏,一般两只唢呐吹奏曲调相同,偶尔会出现“你高我低”“你长我短”等加花吹奏,这需要两只唢呐具备较高默契度。普遍出现在各项婚礼仪式中,具有较强仪式性,常用曲牌有《拜香台》《小桃红》《滴滴翠》等。

根据传统礼仪,乐手师傅在不同场合吹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吹奏方式可分为“长吹”“短吹”两种。同一曲牌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吹法,迎亲路吹时《千里》要用“短句”吹奏,即乐句之间稍作停顿,气息急促,音乐具有语义性。到女方家进门时《千里》要用“长句”,即乐句之间连贯,气息绵长,音乐具体抒情性。两种不同的吹奏法,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传统婚礼中“礼”的一部分。

(二)打乐

崇义最具代表性的打乐是由锣、鼓、镲、响板等打击乐构成,其中锣鼓在其中占主要地位,当地俗称打“样枱”。“样枱”运用于音乐开始前和,音乐过门,也有单独使用的情况。在婚礼仪式中,早上乐手会在男方家奏乐,奏乐前会打一段“样枱”作为开场,同时也是告知东家,今天的婚礼仪式正式开始了,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另外,在曲牌与曲牌衔接时也会使用“样枱”,给听众带入不一样的听觉体验,并暗示即将进入另一曲牌,表演性较大。在婚宴席间,“样枱”会单独出现,各种打击乐器会以“纷繁跌错”的方式出现,为的是渲染欢快、热烈的喜庆气氛,仪式感较强。

“样枱”其实就是各类打击乐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而产生的音乐,其结合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同进同出”“先进后出”“交错进出”几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一样的听觉感受,艺人们会根据不同情况给它们命名,如《三五七》《三下板》《三阴三阳》等。

(三)吹打乐

吹打乐是婚礼仪式中最常见的音乐形式,它将吹打乐器融合在一起,营造出更加隆烈的婚礼气氛。吹打乐与吹乐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打击乐,使旋律音乐更富有节奏感,突出音乐的震撼力,如《拜香台》《湖北调》等曲牌用吹打乐演奏,符合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具感染力。此外,吹打乐也可根据吹乐的节奏点加入旋律。吹打乐与打乐的区别在于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律动性较强。凡是能用打乐演奏的曲牌,吹打乐都能用,取打乐之长,补吹越之短,取吹越之长,补打乐之短,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形式。

三、学艺方式

崇义婚仪乐手大多将婚仪音乐演奏作为副业,只是在业余时间赚取“外快”,有的仅以此作为爱好。据笔者了解,乐手学习音乐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跟随长辈学习,另一种是拜师学艺,还有一种为“自学”。

据崇义唢呐师傅黄光禄介绍,传统的学艺方式主要是“家传”,即跟随家里的长辈学习,如黄师傅传艺给儿子,儿子继承父亲的手艺,从事婚仪音乐演奏。

拜师学艺是最常见的学艺方式,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师傅会根据徒弟的情况传授技艺,一般学习五年左右可以出师。有的徒弟可能会跟随几个师傅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演奏特点,还有的徒弟跟随“外面”的师傅学习,无意中加强了地域之间的技艺交流。

自学主要是指技艺较差的跟随技艺较好的人从事婚仪音乐表演,在实践中慢慢积累,通过这样的方式长时间学习,最后也可以掌握一些曲牌,这类乐手的独奏能力较差,往往需要与人“合作”演奏。

通过对以上三类学艺方式的对比、总结,第一类方式具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能按部就班的学习,往往学艺最精,最为全面;第二类方式学艺会受到各种限制,学到的技艺较杂,基本功不够牢靠,但是较容易形成个人演奏特色;第三类方式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往往是一些为了经济利益而从事该行的人会选择这一类学习方式。

四、结语

音乐作为仪式的一部分,音乐行为是仪式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没有单独存在的音乐,每个音乐行为背后都是仪式思想的外展。本文通过崇义文英乡婚礼仪式的个案考察研究,从音乐本体视角多方面阐述其音乐行为,证实了仪式音乐是当地客家人文化积淀的表征,音乐只是婚礼仪式中作为一种为仪式观念服务的符号显现。只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关照音乐,才能理解客家人的“礼乐”观念,只有从仪式音乐本体出发,才能抓住客家传统“礼乐”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