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重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8-12-28董永良陈倩欣彭桂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肌松蛛网膜罗哌

董永良 陈倩欣 彭桂东

蛛网膜下腔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 使药效作用于脊神经根, 从而对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麻醉方式[1]。该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失败率低和效果确切等优势, 目前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2,3]。本研究比较不同浓度重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0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组、B组、C组, 各30例。所有产妇均无产科合并症、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1.2 方法 ①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 应给予吸氧3 L, 并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图的检测;②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上肢静脉通路, 以方便乳酸林格氏液的快速注入;③取左侧卧位, 选择产妇腰椎L3~4节进行穿刺, 当肉眼可见的脑脊液流出后, 自腰穿针均用脑脊液稀释至2 ml后进行重比重麻醉药的注入;腰麻药物配置:本实验均使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瑞典AstraZeneca AB, 注册证号H20140763)。A组即0.5%罗哌卡因组, 为1%罗哌卡因原液1 ml;B组即0.6%罗哌卡因组, 为1%罗哌卡因原液1.2 ml。C组即0.75%罗哌卡因组, 为1%罗哌卡因原液1.5 ml。三组均抽取10%葡糖糖溶液0.2 ml, 混合后的重比重液抽取脑脊液至2 ml, 注要速度为0.1 ml/s④当注射完成后, 患者取平卧位, 进行剖宫产术, 要注意的是, 当患者术中血压下降>30%或收缩压<90 mm Hg时, 要采取快速扩容措施, 并予以静脉注射10~15 mg的麻黄素, 以稳定患者的血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血压降幅水平、腹壁肌松程度情况、不良反应、升压药及强化药使用情况。①血压水平:麻醉前和麻醉后20 min内的血压降低幅度;②腹壁肌松程度情况[4]:腹部肌松满意度由主治医生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评定标准;③不良反应情况:术中心动过缓、宫缩乏力、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降幅水平比较 A组、B组、C组患者的血压降幅水平分别为(14.3±4.6)、(14.8±4.5)、(17.9±4.1)mm Hg。C组患者的血压降幅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的血压降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术中腹壁肌松程度比较 A组、B组、C组在术中腹壁肌松程度满意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升压药及强化药使用情况比较A组、B组、C组患者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宫缩乏力、升压药使用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强化药物使用率高于B组及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强化药物使用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术中腹壁肌松程度比较[n(%)]

表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强化药使用情况比较[n(%)]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药。其药理机制是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所产生的的可逆转性的阻滞, 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 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效果, 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 并伴有局限性的非进行性的运动神经阻滞。其化学名为(-)-(s)-N-(2, 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s)-N-(2, 6-二甲基苯基)-1-丙基-2-哌啶酰胺, 在临床上多用于外科手术区域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术后或分娩镇痛,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产科剖宫产麻醉[5-7]。

在本研究中, 选取重比重性蛛网膜下腔阻滞, 因罗哌卡因加入10%葡萄糖溶液后组织起效更快且通过调节体位平面向头端扩展及感觉运动恢复快。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C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降幅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心动过缓和麻黄素使用率高于A组、B组。其产生原因可能是因为药物阻滞了交感神经, 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从而减少了心输出量, 增加了黄麻素的使用率[8]。故此, 此剂量不适合用于我国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C组的血压降幅显著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产生原因在于麻醉药物对静脉的挤压作用有关, 因下肢肌肉松弛减少对静脉的挤压作用, 使回心血量降低, 从而引起血压的明显下降。B组的强化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产生原因在于B组的罗哌卡因剂量增加有关。通过研究可知, 增加罗哌卡因剂量或减少药液的扩散增加局部浓度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 采用0.6%重比重罗哌卡因2 ml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 具有对产妇呼吸循环影响轻、强化药使用率低和阻滞平面适当等优势, 是产妇剖宫产手术中较合适的麻醉剂量。

猜你喜欢

肌松蛛网膜罗哌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肌松药残余肌松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