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双管齐下,打造新型核电企业
——专访福清核电徐利根

2018-12-28佳,王

中国核电 2018年4期
关键词:福清华龙核工业

徐利根男,浙江余姚人,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获复旦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参与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项目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主持多项重大运行维修技术改进和核电项目工程管理:秦山核电一厂115大修用时18.12天,创国内运行机组换料大修工程最短记录;福清核电站群堆管理实践;“中国制造2025”标志性工程——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等,具有丰富的核电站建设和管理经验。

不忘初心,牢记核电发展使命

《中国核电》:十九大以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成为社会热词。核电产业发展至今已经30余年,请您谈谈核电发展的初心。

徐利根:我国成立之初,国家内忧外患,各方形势都很复杂,无论科研还是工业基础都很薄弱。我国的核工业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发展核工业,是为了摆脱国际上的核威慑、核讹诈,维护国家与世界的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提出了基本核战略思想: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他国家开始发展核电。为了紧跟其他有核国家的步伐,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中国也要搞自己的核电产业。其实,除了和平利用核能以外,发展核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70年代初,我国核工业发展已经将近20年,原子弹、氢弹、核潜艇都有了的情况下,研制核武器时期组建起的核工业30万人的队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靠什么自给自足?靠什么再次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我认为,发展核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保住核工业人才队伍和科研力量。核能不仅限于军事用途,也可以造福人类,通过发展核电,能支撑我国整个核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提 “不忘初心”,因为核能的技术和人才都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基础,技术保住了,人才留住了,我们发展核事业的初心才能实现。 “师夷长技以自强”,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并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才能形成我们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品牌,才能掌握跟它相关联的其他产业技术,比如设备技术、制造技术、安装技术、工程技术等。“华龙一号”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出来的先进核电技术,它带动了国内许多的基础研究、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不光是核工业,连同国内很多制造业都带起来了,而制造业的背后就是科研力量。这样,发展核电不仅可以反哺其他与核电相关的产业,同时也保留了其他产业链中的人才和技术,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使我们的核工业更稳固、扎实。

开发一个新的核电项目周期很长,很复杂,更关键的是与之相配套的制造能力、设计能力、运行能力等方面的储备。不是说有就能马上有的,都要经历长期研制和积累的过程。包括人才也一样,从新人引进,到培养成才,需要长达5、6年的时间。目前,核电产业还未形成产业集群,需要靠发展核电来助推核工业整个产业链基业长青,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发展核电的初心显而易见,因为核工业链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

我国核电发展30余年,从秦山第一座核电站 “国之光荣”起步,到田湾,再到如今福清的 “华龙一号”崛地而起,基本上包括了重水堆、VVER、压水堆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的核电技术。以国家对核电、核安全的重视,我觉着接下来几十年,核电应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发展核电的意义,远不是发几度电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产业,要让整个核工业良性地发展,以此来保留和巩固我国的国防基础,核电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

激发斗志,筑牢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核电》:一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多年发展、孕育、沉淀的结果。福清核电站从2006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12年的历程。这12年来,福清核电的企业文化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的 “六个一”① “六个一”工作理念,即一个根本:机组安全可靠运行是立身之本;一个核心:“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是核心任务;一个关键:人才队伍培养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手段:管理改进与提升是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途径:电力营销是收入与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一个保证:从严治党依法治企是发展的根本保证。和 “六同”理念② “六同”理念:同一事业、同一项目、同一团队、同一目标、同一文化、同一行动。的?这样的企业文化是如何激励员工在岗位上为“华龙一号”事业努力拼搏的?

徐利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核电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前面也提到了核电发展的初心与使命,是让核工业良性发展,保留和巩固我国的国防基础。那么,优秀的核电企业文化,必定要凝聚起员工的力量,更好地为核电产业乃至整个核工业服务。自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以来,福清核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们的员工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 “华龙一号”的建设、安装及后面的调试运营中去,才能更好地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我们的使命。

我觉得,任何企业在谈文化之前,都要具备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因为文化不能脱离了物质和制度而空谈理想。只有包括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对于核电企业来说,物质层面包括核电厂的所有组成、员工以及薪酬待遇等。那么在物质层面应该如何分配?再上升到制度层面,如何通过制度来规范物质的分配?员工要得到相应的物质,又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把这些问题想通了,就把一个企业里关于制度、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联系起来了,但要真正关联起来,做到严丝合缝是非常难的。

对于福清核电的企业文化,我从宏观、微观层面举几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福清核电的企业文化包括 “六个一” “六同”和“三大高地”①“三大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管理高地。,从宏观层面来讲,企业文化就是要讲理想、讲信念、讲目标。所以 “六个一”中,专门提了 “华龙一号”,因为它的价值和意义非同一般。福清核电4台机组相继商业运行,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5号机组“华龙一号”的建设,为我国的核电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目前对于我们福清核电的员工来说,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就是建设好 “华龙一号”。

从微观层面来讲,企业文化更是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模式、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最终变成企业员工个人的自觉性行为。就好比一个人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说话要有说话的样子,这叫个人文化。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就是要把类似这种基层的规范统一成为每一位员工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企业文化。当然,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是制度层面提到的一系列口号,而是一定要结合员工的切身利益,能给他们自豪感和归属感。对于一名企业的员工,年轻的时候收获几句表扬就高兴了,他认为这是组织的认可;工作几年后,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情,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他认为这才是组织的认可;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认为有更大的空间发展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一种成就。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可以看出来,年轻人刚来核电站,第一看中的一定是待遇,是物质基础;其次是认同感,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认同,在亲朋好友里面社会地位的认同;再慢慢地转向如何得到组织的认可,这就是一名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过程。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应该是任何一家组织、企业的领导所追求的。这几年,福清核电一直在努力开辟更多的上升渠道,推动年轻人成长、发展,让他们能在组织中发挥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福清核电是幸运儿,因为 “华龙一号”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品牌,更重要的是,它肩负我国核电 “走出去”的战略使命。同时,在福清核电工作的员工也是幸运儿,因为 “华龙一号”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年轻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将这样的机会给了我们福清核电,我们要学会感恩。未来随着国内其他“华龙一号”工程的陆续建设,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现在就可以解释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是通过把物质、制度和一些综合的内容概括起来后,形成和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的,具有远瞻性的,能够让员工感受到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一种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一个能够被大家接受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方向。企业文化绝不是抛几个概念,写几句标语,在大会小会上让大家去背、去记的东西。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所有事情都会围绕着它去做,它是一种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就拿福清核电的企业文化 “六个一”举例,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在里面,比如人才高地、技术高地、管理高地;比如时代性,从严治党、依法治企和 “华龙一号”的特色。

无论是 “六个一”,还是 “三大高地”,还是 “六同”理念等等,对福清核电来讲,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有成就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样他们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样的企业也一定是向上走的。背着压力干活,只会越来越累;迎着希望而上,为幸福而奋斗,是越来越有干劲儿的,也终会成功的!

做好党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核电》:福清核电党建文化管理有良好的实践,也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刊发在第26期《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简报》和 《中央企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简报》上,党建文化活动相关内容分别在央视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频道进行播出。那么,福清核电的党建工作如何具体嵌入到实际工作生产中,如何推动福清核电稳步发展,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

徐利根:我所理解的党建,是自下而上,把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去实现共同目标。毛主席有一句话:什么叫政治?就是通过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来取得胜利,这就是政治。同一个道理,决策者统筹兼顾,谨慎决策,以发展的眼光谋篇布局,这叫指挥。端正思想,实事求是,把最基层的活力激发出来,然后去打胜仗,这就是党建。

党建和管理是不一样的。所谓管理,是自上而下,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努力,使各部门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党建则是自下而上,提高全体员工的执行力与凝聚力,保证队伍里的干部都是思想纯洁的,目标明确的,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引导职工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要选好用好管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从而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所以党建就是集结所有人,向一个目标、方向迈进,而这个方向就是党指明的方向。

党建和企业文化也有交融的地方。“华龙一号”是福清核电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在 “华龙一号”建设全过程中,党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思路是 “融入工程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程”来提升核电企业的管控能力、主导能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建设精品工程、廉洁工程。以 “六个一”“六同”理念为指导,把党建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也就是让党建工作与示范工程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我们开展了很多具体的活动,包括 “关键靠党员”主题活动、“党员大事记”活动,成立 “华龙一号”党团先锋队,成立一系列突击队等。总的来说,党建能凝聚人心,能使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效益最大化,党建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

我国核电的发展,从秦山 “国之光荣”的30万千瓦核电站起步,再到福清的100万千瓦的 “国之重器”,福清核电顺利接过我国核工业军民融合、核电自主创新发展的 “接力棒”,以 “六个一”和 “六同”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核电行业 “三大高地”的战略思路。今后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要聚焦工程安全质量、聚焦工程重大节点推进、聚焦项目团队建设、聚焦示范工程品牌建设、着力发挥党建平台作用,不断开创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按期全面建成投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福清华龙核工业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和谐校园春光满
——福建省福清老年大学校歌(混声合唱)
好好去爱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智慧漳核 华龙腾飞
“华龙一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关于Weitzenbock不等式的一条不等式链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