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28魏凤鸣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年份影响力数量

魏凤鸣 陈 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22)

科学的迅速发展使科研合作不断加深, 跨国跨机构的大规模科研合作日益普遍。 科研论文是科研产出的成果之一, 通常以论文影响力衡量科研成果的大小。 论文影响力与科研合作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作者、 多机构或多国家参与的大规模合作论文,其影响力要高于无合作论文[1-2]。 研究科研合作现象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学术科研水平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高质量的合作论文,对扩大期刊影响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6 本心血管病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近5 年发表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探讨该学科领域内机构合作现状, 并以计量学方法分析科研机构合作的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6 本心血管领域中文核心期刊(2011 年)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 万方和维普为数据来源, 收集6 本期刊2010—2014 年刊发的原创性学术论文,排除译文、转载文、指南、插空、增刊等非正式学术论文,统计论文信息,包括期刊名称、年份、期数、作者数量、学科综合情况、论文属性、 基金项目级别以及机构合作情况。 最终共收录7616 条数据。

1.2 方法

运用SPSS19.0 软件,以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对多机构合作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发文属性变化趋势

表1 各刊年发文量变化趋势 单位:篇

各刊临床、基础及综述发文情况见表1。 各杂志临床类文章数量占绝对优势, 但随着年份的增长, 基础和综述类文章刊发比例有小幅增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领域内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吸引了大部分国内顶尖的专家述评稿件,故这两本期刊综述比例远高于临床和基础。

2.2 合作者数量变化趋势

各刊单篇论文合作者变化趋势见表2。 合作者数量以10 名内为主, 其中1~5 名比例高于6~10 名比例, 但随着年份的增长,6~10 名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大规模论文合作倾向愈发明显。

2.3 合作机构变化趋势

各刊单篇论文机构合作情况见表3。 各刊论文均以单机构合作为主,除《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多机构合作呈明显增长趋势外,其余5 本杂志均无显著变化。

2.4 学科合作情况

各刊单篇论文不同学科合作情况见表4。 各刊单学科论文占绝对优势, 且这种优势随着年份的增长愈发明显,这与医学学科细分的整体发展思路一致。

2.5 基金论文分布

表2 各刊单篇论文合作者数量变化趋势 篇(%)

表3 各刊单篇论文合作机构分布 篇(%)

表4 各刊单篇论文学科合作情况 篇(%)

各刊基金论文分布情况见表5。 各刊基金项目均以国家级和省部级为主, 市县级和其他基金类别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这与科研投入仍以政府为主导的现况相一致。

2.6 影响机构合作的多因素分析

以机构合作为因变量,期刊、期数、年份、论文属性、作者数量、学科和基金级别为自变量,同时对多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 进行Logistic 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经筛选,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期刊、年份、作者数量、学科、论文属性和基金级别(P 值均<0.05),表示以上因素均与机构合作有关。 见表6。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统计检验结果,除期数外,期刊、年份、论文属性、 作者数量、 学科和基金级别都与论文是否进行多机构合作具有关联性,根据Wald 值大小,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科、期刊、论文属性、作者数量、年份和基金级别。 其中,学科在所有因素中占据首

位,可以认为,学科是否综合对机构合作的影响最大。跨学科科研项目需要多体系的知识储备和实验平台,往往需要多个机构的协调配合, 这在既往研究中也得到证实[3]。 论文属性对机构合作的影响仅次于学科,其中基础和临床类论文机构合作程度更高。 在作者数量方面,6~15 名的论文多机构合作趋势更加明显,说明作者数量越多的论文, 多机构合作的可能性更高。基金级别对机构合作具有显著影响力, 但影响力有限, 仅有省部级项目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可能与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本身较少有关。

表5 各刊基金论文分布 篇(%)

表6 Logistic 回归模型自变量筛选结果

另外, 期刊种类和年份在检测结果中也具有显著性, 但这两个变量与是否进行机构合作并不具备因果关系, 而仅仅是反映了大环境下机构合作的发展趋势。 各期刊由于在办刊定位、理念和宗旨上具有差异,在选择论文时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如更偏好指导性理论文章, 则该刊论文表现出较低的机构合作度; 若更偏好基础类研究或大型病例分析, 则该刊论文表现出较高的机构合作度。

研究表明,科研合作尤其是大规模的科研合作,其产出论文的影响力显著高于一般论文的影响力[4]。 杜建等[5]对我国医学领域八个学科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发现, 参与合作的作者、 机构和国家数量的增多均会使论文影响力升高。刘小鹏等[6]亦证实,论文篇均北引频次与合作单位数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合作单位越多, 论文将来的影响力可能越大。 本研究心血管疾病领域6 本中文核心期刊多单位合作论文比例5 年均值最高为42.38%,最低仅为16.52%,合作水平普遍较低。 据此,期刊在甄选稿件时,可以优先择取跨学科综合、 基础研究、 大型临床研究及较高级别基金资助项目的科研论文, 一是论文学术质量得以保证,二是多机构合作使该论文的影响力得以最大化扩散,这对期刊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要指出的是, 本研究并没有将国际合作纳入考察范围,是因为有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机构参与的论文数量较小,并不具备统计和参考价值。 但实际上,我国985 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和合作率均持续增长,其国际合作指数甚至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且中国医学学科在SCI/SSCI 发表的论文合著率2010 年就达到了99%[5]。 如此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并没有体现在中文期刊科研论文中, 说明优秀稿件流失极为严重,这对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是极为负面的。

大量高质量学术论文外流, 归根结底是由于中文期刊影响力有限, 无法与国际权威期刊竞争稿源。 中文期刊除了大力吸引多机构合作的科研论文, 还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引进或组建国际编委,由其推荐优秀稿件, 或拟定国际热点问题, 甚至直接撰写论文;(2) 吸引优秀的国外留学或定居的专业人才投稿、荐稿, 组建海外作者队伍;(3) 与国际权威期刊进行合作,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4)积极申请被国际性的大型数据库收录;(5)创办英文期刊。 总之,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使中国期刊国际化, 借此吸引国际范围内的优质稿件, 进而对国内学术研究予以反哺,以此形成期刊界和学术界的良好互动循环。

猜你喜欢

年份影响力数量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