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8-12-27杨圣柱姜睿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写作大数据

杨圣柱 姜睿萍

摘要:近年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多,英语写作中大学生思辨能力该如何培养也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各种理论和测量工具层出不穷。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应该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通过问卷调查、知名写作网站提供的大数据资源以及对比已经出现的各种理论模型,一种新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型得以提出,借助网络平台和新的培养方式全方位地解决写作中大学生思辨能力欠缺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思辨能力;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0-0138-04

一、背景

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種体现,它深刻地反映了学生语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写作中对于主题的深入、细节的丰富、结构的组织和逻辑的准确把握都离不开思辨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对写作能力发展目标的要求表述为:“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就广泛的社会、文化主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不难看出,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教育改革和英语学科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方面。同时《纲要》还指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这一表述旨在鼓励教学模式要充分结合科技和信息发展的最前沿,探求新的高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综合等思辨能力。

大数据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依靠传统数据库软件难以进行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极大规模的数据集合,需要更新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发掘其在决策、流程优化等方面的优势。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及肯尼斯·库克耶(Kenneth Cukier)编写的《大数据时代》将其特点归纳为: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样式众多、价值密度低和具有一定真实性[1]。借助于云计算,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人们将获得具有极大价值的产品、服务和极具洞察力的新见解。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预测和评估教学行为,推进科学决策,完善丰富教学评估手段。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丰富的手段,结合适当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将会得以革新,为充分地实现各级培养目标奠定基础。同时,新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拓展,也能促进教师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和创新性运用,从而更好地挖掘大数据的潜力,服务于教学。

二、大数据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现状思辨能力兼具认知和情感两种因素,同时也接受元认知的监管,其核心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运用和评价。国内外对于思辨能力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德尔斐”项目组提出的二维模型(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两个维度),Paul & Elder的三元框架(包括思维要素、标准和智力特征),林崇德的三棱结构思维模型和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层级理论模型中,文秋芳将思辨能力分为两个层次,即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思辨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2]。与其他理论模型相比,该模型更深刻地揭示了元思辨能力对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的的监管,并且经过项目组的大量实证检验,使其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英语写作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互为补充,在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辞藻的丰富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对主题的批判性挖掘,对逻辑形式的准确把握和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结合思辨能力层级模型、调查问卷以及大数据的分析,笔者对目前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未体现出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文秋芳曾提到,“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对内容本身要求不高。”[3]学校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多数体现在完成相应的知识的传授,以及应试技巧的运用。能够在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的第一要务。因此,在教学上,提倡词句的识记,句型的灵活运用,框架模板的总结和套用,这就容易造成句型丰富,但言之无物,思想空洞,逻辑混乱。由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容易量化,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深受从教人员的偏爱。但是其弊端也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单纯地只看学生字词功夫而忽略内容和逻辑的教学方式将会被淘汰。

2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够理想

大学的公共英语课程多数分为精读课和听力课,这两门课程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非创造性的运用。学生也沿袭了中学时代学习和考试的模式,更乐于接受教师归纳好的、固定的、不需要思考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而当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句型充分运用起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看法时,学生往往表现出退缩或者手足无措。笔者通过对11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2.11%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变当前的单一路径的知识传授模式,应该多启发学生思辨,让语言知识服务于思想的表达。还有67.54%的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设单独的写作课程,71.05%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技能,需要将语言和批判性思考融合在一起。这些综合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技能提供支持。

3教师的教学手段欠缺,教学内容范围过窄

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资料、话题、手段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课堂的组织风格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模式很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将知识的全盘接受当作学习,将被动地解决各种刁钻的题目当作是第一要务。教师的授课内容过多地被各种习题占据,教材和习题相结合是多数课堂的主旋律。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考试的分数来转,最终限制了教师拓宽思路,丰富课堂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4测试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长久以来,一个极端是学生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与口语画上了等号,将写作看作是书面化的口语,随意性较大;另一个极端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套路过于僵化,固定的模式过于明显,严重缺乏多样性。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我们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僵化、单一和缺乏合理性。对于英语写作的考核标准更是过多地体现在词句的准确运用,经典句型的堆砌和特定模板框架的使用上,对于内容的要求过低,只要满足题目要求的要点即可。这些势必会造成学生被动的写作,认为写作就是词汇的堆积,而不是思想的流露。

三、大数据背景下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在英文写作中,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教学法的改进,有助于摒弃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开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体现写作的真正目的。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和“过程法”写作教学法,都突出强调了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提供了充分的空间[4]。

层级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中的元思辨能力突出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中的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同时还兼具影响思辨品质的情感因素。该模型中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接受第一层次的元思辨的监管,很好地突出了思辨者的主体作用。

“过程法”写作模式是由Wallace Dougla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重视写作过程和内容,认为写作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为启发者、引导者、协助者。在教师设置的场景中,由学生充当主角,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总结自己的写作过程,深入挖掘和分析主题,培养兴趣,开阔思维,并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依据,参考“过程法”写作教学模式,结合大数据的特点,本文尝试构建了大学英语写作课思辨能力培养模型——大数据支持的思辨能力立体培养模型(下页图)[5]。

在此模型中,大数据模块贯穿思辨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大数据负责为教学提供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资料,激发学生情感倾向中的好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思辨。根据文秋芳的层级理论模型,面对新事物,分析和推理是思辨认知技能的关键部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情感倾向中的开放和自信,这一积极的情感倾向又促进了其他步骤的有序进行。在此模型中,分组讨论和互评阶段主要体现认知标准中的灵活性,而接下来的学生反思和自评阶段,恰恰是层及模型中元思辨能力的体现,它负责对其他思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形成观点阶段则体现出认知标准中的逻辑性和深刻部分,表示通过一系列符合规定的思维流程后,学生会形成深刻的,极具逻辑的见解。写作与评价模块主要体现了过程法和过程性评价的特点。这一方法强调写作的内容和过程,突出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内外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写作的各个环节,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对学生作文的评判标准也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从单纯的關注语言是否流畅准确,转变为既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重内容的深度,既要考察最后的文章是否满足题目要求,又要兼顾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进步。

四、大数据助力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

1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针对学生的兴趣,搜集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写作话题

情感倾向对思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无法激发写作兴趣,没有自信,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坚毅的性格将任务完成,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势必造成英语写作教学很难顺利进行[6]。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文本、视频、音频等,题材也多种多样。批改网(www.pigai.org)在辅助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时,就提供了十多种不同的话题,从时下最流行的引起热议的话题,到一般性的对家乡习俗甚至是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的描述,这些话题都带有强烈的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大数据对自己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变化;90%以上的学生渴望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丰富资源,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

2充分利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综合,预测学习行为,改进教学方法

2017年批改网开展的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参与人数突破140万。其最终形成的数据报告,很好地揭示了学生写作时的诸多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如,报告在最后总结了学生写作中的跑题现象,将这些现象分成四大类,并指出其具体偏差的原因。在各类院校书写错误的统计中,“211”&“985”类大学在各层次教学单位中错误率最低,为50.83%,而已经学习英语时间较长的高中生,书写错误却最多,为64.79%,甚至超过了英语学习时间较短的初中生,其书写错误率为57.78%。关于词汇的丰富度和难度,“211”&“985”类大学也独占鳌头,其词汇丰富度和词汇难度分别为87.63%和80.18%。而初中生相比而言意料之中地在选词用词方面经验较少,词汇丰富度和词汇难度分别为65.96%和64.23%。这些数据的汇总,能够方便教师和决策制定者直观、透彻地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某类话题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时认清思辨的认知标准,写出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俱佳的文章[7]。

3依托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无论是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写作教学,还是学生想要自学都变得超乎想象的便利。以批改网为例,教师可以在海量题库中选取合适的话题,针对该话题,网站提供了诸多的优秀表达法和句型供学生借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引导和评价,辅助学生进行修改。针对每一次修改,网站都进行相应的备案,与之前的文章进行对比,从而加大学生进步提升的幅度。教师也能随时在后台关注到学生写作的进程,随时交流,解除学生的困惑。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受制于技术的落后,想要与教师积极沟通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调查中,86%以上的学生都对大数据和网络平台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持积极的态度。通过大数据和网络平台的支持,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的和不系统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分析问题,最终形成有逻辑、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4丰富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激励学生思辨的模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不利于学生写出有深刻见解的文章。近年来流行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具有创新的,帮助学生摆脱过多限制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写出不拘一格的文章来。同时,也提倡辩论式教学和项目研究式教学,这些方法符合写作课程的规律,能够启发学生,并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最终将学习写作看作是一件具有意义和充满魅力的事情,而不是被动消极地等待教师将观点塞给学生,以至于学生最终在写作课上学会的只有词句和表达法。在问卷调查中,92.11%的学生希望教师多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86.84%的学生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只在词汇句型层面发力的教学模式,应当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写出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5借助大数据,积极改革评测方式

大数据的优势体现在对事件更全面更充分和更深刻地把握上,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摆脱依靠经验主义建立起来的不够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借助于大数据的优势,专业的写作网站都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终结性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8]。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网站所提供的最终分数中包含有学生每次修改习作后的进步情况。如2017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数据报告显示平均每个学生进行了7.97次的修改,学生作文的分数在整体上由初版的74.59分上升到终版的79.07分,提升了4.48分。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词汇和句型上的进步,更能体现出对事物的领会和见解上的提升,这也能促进对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综合和评价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量。大数据的优势在形成性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也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结束语

大数据赋予了这个时代新的特色,也促使教学方法有了新的突破。思辨能力作为外语教学培养目标中的核心成分,也借助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条件形成了更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本文探讨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型既是基于先前学者们卓越的研究发现,也结合了新形势、新变化,以期丰富和充实在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孙有中,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603—608.

[4]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5]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59—66.

[6]张京鱼,吴玺.大数据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当代教师教育,2016(9):43—47.

[7]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5(4):98—104.

[8]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66—72.

Abstract:Currently,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Meanwhile, the approach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have appealed to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and a variety of measurement tools have been created. With big data era arriving, the modes of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need to be refresh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of the age. With the aid of questionnaires, big data resources provided by well-known websites and the comparison of diverse theory models, a new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model has been put forward,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cop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deficiency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English writ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network platforms and new cultivation methods.

Key words:big data;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English writing

(責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英语写作大数据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