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班级种植的幼儿微课程设计例谈

2018-12-27宋超英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蚕豆课例豆子

宋超英

[摘 要]以幼儿萌发种植蚕豆的愿望为契机,教师通过严谨的项目审议,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蚕豆种植中蕴含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并采用答疑、探索、践行的方式支持幼儿进行生成式微课程的建构与学习,最终形成贴近幼儿生活的、以蚕豆种植为例的微课程设计网络图。

[关键词]班级种植;微课程;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儿园班级的种植活动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发现、研究与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习得丰富的自然知识,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关于班级种植的项目审议

在阳春二三月,春意盎然,幼儿们纷纷表示要种点儿什么。一番争论后,幼儿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种植蚕豆。于是,教师们在幼儿园的南墙角申请了一块种植园地,并由此开展了关于蚕豆的项目审议。审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在蚕豆的班级种植过程中,蕴含着哪些学习与发展机会?利用蚕豆种植,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哪些活动?

在审议过程中,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用关键词呈现的方式罗列出了蚕豆种植中蕴含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调查、播种、测量、观察、记录、表达、计数、实验、排序、写生、合作、造型、交往、采摘、品尝、组合……将之进行整理后,发现这些关键词可分别指向幼儿发展的相关领域,并可延伸出一系列活动(见图1),形成有价值的微课程。

二、关于班级种植的微课程设计

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炉。小小的蚕豆,点燃了幼儿探索的火种,他们乐此不疲地发现着、思考着、学习着、实践着。教师也开始紧随幼儿的步伐,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与适当的指引。

1.答疑:跟随幼儿拔节的速度

要想使蚕豆种植成功,前期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幼儿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选出优良的种子?怎样的土壤适合种子生长?气温达到几度可以播种?种多深、隔多远?……陶行知先生在《問到底》中说:“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汇总幼儿们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蚕豆种植记录表,从播种季节、土质要求、选种要点、发芽温度、生长周期、养护事项等方面,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积累种植前经验。用答疑的方法跟随幼儿拔节的速度,形成了如下微课程:调查记录、天气播报、选种、松土、播种、设计名片。

【课例1】互助答疑。朵朵和明明请来了奶奶,和大家一起去种植园翻地。“呀!蚯蚓!”欢欢惊呼。奶奶忙说:“别怕,蚯蚓可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声音这么大,蚯蚓为什么不逃走呢?它们没有耳朵吗?”“蚯蚓为什么要生活在泥土里呢?这样好危险!”“蚯蚓断成两截还能救活吗?”幼儿们用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教师,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幼儿们既然有这么多的疑问,何不一起来动动脑筋,寻找想要的答案呢?于是,教师将幼儿们的问题罗列下来,发到班级的微信群,请家长给予支持。第二天,幼儿们根据查阅习得的知识召开了一次现场相互答疑会,前一天的问题纷纷迎刃而解,幼儿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而自豪的笑容。果果还带来了绘本《小蚯蚓的日记》,里面详细描述了更多关于小蚯蚓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应幼儿们的要求,教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部分的集体阅读,然后把书投放到班级阅读区,感兴趣的幼儿可以进行自主阅读。

【课例2】实验答疑。在进行平整松土后,教师买来了蚕豆种子,通过比个头、看光泽度、捏一捏紧致与否,选取了70粒饱满的种子,就等着气温适合进行播种。可可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室发现了一盒温度计,开心地说:“这下好了,我们把温度计放到种植园地,只要一到10度就可以种蚕豆啦!”“耶!”幼儿们欢呼雀跃。“怎么看温度呢?”“透明的长管子里的红色颜料水是什么呢?”“长黑线和短黑线有什么不一样?”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打来了一盆温水和一盆冷水,分到每一桌,与幼儿们开始探索实验。温度计插到冷水里,红色的线开始往上升,数一数,正好十格,对应数字10;往水里慢慢加入一量杯的热水,温度计上的红线往上升了2格;继续加入一量杯热水,红线升到了17格的位置……“我知道了,红色的线走到哪里,就说明是多少度!”“一小格就是一度!”学会了温度计的测量与记录后,幼儿们按照学号轮流观察和记录,终于在三月中旬种下了蚕豆种子。

2.探索:顺应幼儿成长的方向

自此以后,小小的蚕豆就牵动着幼儿们的心,他们开始认真践行:采用每天轮流值日的方式给蚕豆浇水,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记录和比较观察结果,测量豆苗的高度,数一数蚕豆发芽数和每一株的叶片数,讲述蚕豆的生长故事,为蚕豆花留下写生……当然,幼儿们也碰到了不少困难:有的蚕豆种子不发芽,有的植株生长缓慢,生虫,不开花,豆荚结的少等。但是大家毫不退缩,或通过重新种植,或通过施肥,或通过请大家支招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用探索的形式来顺应幼儿的成长,形成了如下微课程:浇水、测量、数数、自然笔记、绘本讲述、蚕豆写生、音乐欣赏、民间游戏。

【课例3】记录探索。怎样才能把蚕豆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呢?在三番五次讨论未果后,幼儿们将目光转向了阅读区里的《昆虫记》。《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描述昆虫的一些习性和特点,非常有趣,大家觉得也可以试一试。于是,教师向家长发起了倡议书,为幼儿们准备卷尺和短直尺用于测量,准备放大镜用于观察蚕豆的细微部分,准备有硬壳的本子、彩铅用于绘画和记录,还准备了相机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的生物。由于肩负着小主人的使命感,幼儿们对蚕豆充满了关切,一些小小的细微变化都能让他们欣喜万分。幼儿们用绘画的方式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每周带回家一次,让爸爸妈妈在图画旁配上文字,一本本质朴有趣的自然笔记就这样诞生了。

【课例4】艺术探索。天气渐渐变暖,蚕豆长势喜人,都快窜到幼儿一半高了。在周一的晨间活动时,可可激动地高声喊道:“大家快来,蚕豆开花啦!”“哪里?”“给我看看!”幼儿们蜂拥而至,只见紫色的蚕豆花两瓣并立,微微张开,像一只只蝴蝶驻足在碧青的豆杆上。多多作出陶醉状:“好开心,好想唱歌呀!”“我也想唱!”幼儿们压抑不住快乐的心情。“老师,你搜搜手机上有没有蚕豆花的音乐呀?”小雨瞄上了教师正在拍摄这一快乐瞬间的手机。“真是个好主意!”教师试着搜索起来,嗬,还真有!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动听的《蚕豆花》悠然响起,“蚕呀蚕豆花哟,一呀一排排……”幼儿们听得入迷,随着音乐小声地哼唱,有节奏地摇摆身体,一派其乐融融。

3.践行:释放幼儿创造的天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到了收获的季节,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进行了采摘活动。采摘是有讲究的,顺着植株往下捋才能摘得又快又好。幼儿们根据豆荚的大小猜测豆子数,进行小组剥豆子比赛,并统计自己采摘的豆荚数和剥出的豆子数。家长与孩子们齐上阵,筹办了一场盛大的豆子品尝会。大家还特意剩下一部分豆子没有采摘,等它们熟透后用来自制打击乐器和留种。用实践的方式释放幼儿创造的天性,形成了如下微课程:采摘、猜猜玩玩、剥豆子比赛、豆子制作秀、豆子品尝会、留种、自制打击乐器。

【课例5】造型践行。在幼儿们的精心照料下,蚕豆获得了大丰收。幼儿们非常开心。果果提议说:“我们能不能用一些豆子做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可以呀!”“我也想做呢!”达成共识的幼儿超过了一半。对此,教师微笑着提醒幼儿们:“你们可以相互商量,讨论一下哦!”

教师提供了牙签、双面胶、彩珠、针线、树叶、丝带、颜料、宣纸、墨汁、盒子等辅助材料,与幼儿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蚕豆制作秀中。幼儿们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用针线将蚕豆和彩珠穿成长长的门帘和别致的项链,有的利用牙签将蚕豆组合成亭子的造型,有的将蚕豆涂上颜料在宣纸上拓印、添画,有的在盒子上进行蚕豆粘贴……一个个奇思妙想,一幅幅独特的作品,将教室装扮得灵动而有趣。

至此,蚕豆的一轮种植结束了,项目审议组的成员们一起回顾、整理和总结,发现历时4个月的班级种植活动的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形成了图2所示的微课程网络图。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是啊,让幼儿直接接触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使他们快乐成长。生成式微课程不仅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而且体现了幼儿整合式学习。在开展蚕豆班级种植的过程中,幼儿们在动手中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积累,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生活即教育,种植即课程!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蚕豆课例豆子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蚕豆花
找蚕豆“耳朵”
课例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