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佳:“请到云边镇逛一遭”
2018-12-27陆洋
陆洋
五年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创造了销量奇迹,2013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千万册,张嘉佳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在那之后,张嘉佳继续写作、做编剧、当导演,在流行文化中传递温情和善意。
10月22日下午,张嘉佳携新作《云边有个小卖部》出现在山东书城。小说讲述了小镇青年刘十三为了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到表面平静又暗潮涌动的小镇,上演了一连串的相遇离别。他将此作视为自己长篇文学创作的回归,同样也是自己“对抗中年危机”的方式。
建构“云边的故乡”
关于张嘉佳,知乎上流传着两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张嘉佳?张嘉佳为什么突然火起来了?里面有一个回答是:因为我们需要把心里矫情的话说出来。另一个回答是:因为他年轻,心态上的年轻。
10月22日下午,张嘉佳出现在山东书城的媒体见面会,他蓄长发,戴一顶毛线帽子,身着潮牌,态度随和,印证了“心态上的年轻”。
今年38岁的张嘉佳曾经过着浪子般的生活,他纵酒,呼朋引伴,通宵达旦,决不瞻前顾后,人生只贵适意而已。这在他的书中也可体现,文字单句成段,快捷推进,以最迅速的方式烘染气氛。有人觉得很酸,很矫情,但也有人能被他的“金句”打中内心某处软肋。
相较五年前大火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的新作《云边有个小卖部》被读者评价“既接地气,又充满诗意,还很可爱”。张嘉佳将此作视为自己长篇文学创作的回归,同样也是自己“对抗中年危机”的方式。虽然以短篇小说被人们熟知,但张嘉佳更享受长篇的写作乐趣。“关于故乡和远方,梦想和亲情,一直是文学领域的创作主题”,尤其是当“身处他乡,抬头望见云,会觉得故乡在云边”。
《云边》中主人公刘十三与外婆之间的亲情,就是张嘉佳自己的经历。作家苏童评价,“嘉佳用极具时代感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书写了一个充满江南味道的成长故事。……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的真诚与坦率,我也相信虚构背后的真实,温柔与善良的底色。……在一个轻描淡写的时代里,嘉佳的轻,状如云图,嘉佳的淡,有阳光的色泽与气味。”
作家张大春认为“通俗的感情难写,再卖力写都有人说你俗。张嘉佳最有意思的是他的脱俗是往俗情里去体会,再透过别有新意的文字,表达出不俗的结果。”
《云边》完成后,张嘉佳决定“上路”签售,去全国各地与自己的读者见面。在他的微博中,他承认自己“活的很敷衍”,但却“想和那些共同走过一场夜路的人,都能见一面”。七年前,他写:就这样走进浪费时间的年代,秋天一到,候鸟南飞,一旦动身,从此都是客途,只有落叶能接到你的影子。四年前,他写:别害怕孤单,我将学会,对热爱的东西不遗余力。
构建“云边的故乡”,成为了张嘉佳与自己相处、与读者相处的一个媒介。“因为互相热爱,所以跋山涉水。”
这是一部“睡前读物”
“书店上架一本新书,尽管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偶尔也有人拿起,读到山里有个小镇,叫做云边镇。扉页写着: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这是《云边》中的一段话,也是张嘉佳对这部作品的期待。
张嘉佳是经历过巨大流量的人。2013年,他把他的生活情节写成一系列“睡前故事”发到微博上,累计被转发200多万次,阅读量超过4亿。他挑了其中33个故事出版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陈国富、王家卫等电影导演掘宝一样买走了10个“睡前故事”的影视版权。这之后,张嘉佳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影视。2016年,他自编自导了电影《摆渡人》、编剧及监制了张一白导演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两部作品相隔五年,张嘉佳说:“相隔五年是因为好玩的东西太多了,玩着玩着一回头,发现怎么就五年过去了。写自己想写的,这点从来没有变过。写东西本身很快,但我不是个有许多话要说的人,所以觉得自己不得不写、必须写、不写会死的时候,会等很长一段时间。”
有媒体曾经评论,“张嘉佳的故事,给人一种笑中带泪的感觉。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里都是调侃,笑过之后,却让人心痛到无法入睡”。《云边》依然延续了这种以戏谑写真心的风格,张嘉佳的一个朋友随手把书放在家中,他的爱人翻了几页看了起来,过了很长时间,朋友看到爱人脸上满是泪痕。也许《云边》不会像《全世界》那样取得巨大的关注,但它是温情的,可以流进人的心里。
“当《全世界》卖到一千万册时,我意識到这本书属于这个时代。这也意味着它将被下个时代完全淘汰。而《云边》,卖到200万册我就满足了。”在读者习惯碎片化阅读的今天,重拾长篇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现在的张嘉佳对于销量和口碑,似乎已经看淡了。“如果想要追求流量, 那我大可出一部《全世界2》”,张嘉佳说。
“云边有个小卖部”,听起来就不像是一部畅销书的名字。张嘉佳甚至把这部书定义成“睡前读物”。“我就是希望有人能在睡前打开这本书,到‘我的小镇逛一遭,看看那里有没有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和真挚情感。”
“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
《云边》上市后,冲上了包括当当在内的各大网站的新书排行榜第一名。张嘉佳的粉丝们在等待新书的五年中成长了,但却保持了对张嘉佳故事的喜爱。
新书中,爱情元素并非主打,而是“以主人公的成长为主线,拉开一幅长卷,十几个人的人生核心事件交错,涉及的元素比较复杂”。时间对张嘉佳和他的读者都带来了改变,五年前的签售会上的小女孩们变成了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张嘉佳的书陪伴她们成长,“从书中能让年轻人珍惜所拥有的东西,相信很多人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有时间多陪陪家人。爱情是阶段性的东西,只有亲情和故乡是唯一的,任何时候不会抛弃你。”
张嘉佳本人有一种“随和又懈怠”的矛盾气质,其他网络作家,不管现在多出名,总觉得他们站在圈子外,只能通过作品和明星在微博上应和唱酬。而张嘉佳好像一直就在这圈子里,写网络小说,出畅销书,做编剧、导演,一气呵成。
也许是因为他过去是电视编导和电影编剧的缘故,他见人毫不拘束,话稠且调笑适度。许多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真诚又极具感染力。对于碎片化阅读,张嘉佳认为在纸质阅读越来越不受重视的当下,写作者更应该拿出作品去市场上打一打。 “商业化是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写作者应该拿出畅销文学来,去市场上打一场硬仗。” 当代人热衷的阅读方式不适合深度书籍阅读,这导致创作者只能为大众提供“流质食物”。“自媒体提供的内容像植物人吃的不需要咀嚼的食物,没有味道,没有韧劲,这可能会摧毁写作的文学性。我只希望我的书,能够抢夺一点读者的手机时光。”
坚持在全国巡回签售,是一件 “赔钱的事情”。张嘉佳自曝自己没房子也没多少存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版税确实很高,但我买股票、开店各种亏,真没剩多少了。我离世俗的成功真的很远。”曾经“对钱没什么概念”的张嘉佳,如今“巡演路上住桔子水晶,就很开心了”。
这是时间带给张嘉佳的“妥协”,也是时间给张嘉佳的馈赠。如果说五年前的《全世界》是一只擦去读者眼泪的手掌,《云边》就是生活趋于平淡后的那一缕光。“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