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8-12-27宋海琼赵福栋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媒体马克思主义

宋海琼 赵福栋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许多影响,既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又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通过分析,整理出目前高校统战工作主要有三种挑战,分别是世界全球化大潮下西方文化渗透威胁、传统意识形态宣传载体面临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完善。通过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的深刻剖析,本文提出了三种策略,一是向新媒体方向转变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方式,二是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前进方向,三是净化新媒体平台,占领高校马克思主义高地。新媒体的发展促使我们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重新审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高校;意识形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必须将这一重任扛在肩上,守好这一阵地。古往今来,高校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科学技术研发场所,普遍接受程度较高,因此,一些新的科研成果总会现在高校展开,然后普及大众。新媒体应用由于其先进性以及便利性广泛的应用于高校的各个领域,前景乐观。

一、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意义与重要性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

一个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否始终影响着一个国家人民的凝聚力,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实际上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较量。

高校要做到引导学生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用科学的信念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科学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代青年要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要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弘扬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社会需要大学生群体来进行思想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来提供理论支持。

(二)为新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指引前进方向

高校是重视人才培养的地方,也是国家科研技术研发中心,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国民重视教育程度也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高校大学生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了约3700万人,高校入學率和高校大学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高等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1]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指导实践,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服务社会,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

(三)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这一国策的不断深入,为我们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内容也传入进来。其中不乏一些积极的文化,但一些消极的文化思潮也在不断涌入。青年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强,这也导致了青年学生很容易被西方的思潮所误导、所牵引。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给予重视,重视大学生三观的养成。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

大学阶段是一个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三观会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全球化大潮下西方文化渗透威胁

高校是社会科学与学术交流的中心地带,当社会出现一种思潮的时候,高校总会成为焦点。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自然而然的成为西方思想入侵中国的首要目标,“虽然40.89%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渗透的现象非常多,情况非常危险,但也有49.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必过多关注、美国不会这样”[2],实际上,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在青年群体中疯狂的宣传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价值,妄图将他们的价值观取代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其所用的手段就是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传播西方的影片书籍,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而宣传的主体对象当代青年群体,高校是青年的主要聚集地,因此成为了“重灾区”。高校大学生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后,由于对事物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容易被西方思想所迷惑。因此,必须要擦亮眼睛,主动出击,抵制这种歪曲言论。

(二)传统意识形态宣传载体面临新媒体的冲击

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会议传达等为代表的传统的统战宣传方式依然在高校内普遍流行,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无法且很难做到宣传者与被宣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这对于信息宣传的效率是一个挑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传播速度快以及双向交流模式等特点已经被更多人所接受,这也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率的传播方式,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高校统战宣传内容不被普遍接受。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发扬创新意识,不断使理论与时俱进,使其带着时代性特征,占领舆论高地。然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统战宣传工作面临着难题,首先,意识形态理论由于其内容“高大上”,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其内容的单一性也很难被普遍理解。其次,内容上不具吸引力。新媒体冲击下,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内容多样化,幽默化的话题内容,尽管一些新闻媒体采用“标题党”进行宣传,无奈其内容单一,形式乏味,仍然收效甚微。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完善

近些年,国家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得到了壮大,教师素养与专业层次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与现在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状相比较而言,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类别,属于非专业课,不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些情况,思政理论课教师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期末考核加分等办法,但是收效甚微,由于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是没有太多的创新的空间。

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应当将马克思主义为最高的信仰,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好像所有的一切都以效率为先,一切都以实用主义为先,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信仰,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一代很容易陷入迷途,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信仰,坚固自己的立场,为学生做表率,并引导学生队伍树立看齐意识。

三、新媒体时代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话语权的对策

(一)向新媒体方向转变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方式

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平已经成为现代新媒体线上线下双向交流的主要媒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可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建立公众账号,图文并茂的推发一些新闻,开放用户评论功能,可以与用户进行线上交流,及时了解人们的想法以及得到建议,刷微博已经是人们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其强大的自媒体功能而成为社会的舆论阵地,社会上一旦出现热门事件,微博上必然会进行大讨论,意识形态工作者利用微博来进行舆论引导,净化社会风气。在新媒体平台发展如此强大的今天,宣传工作者们需要做到的是,线上线下与宣传对象进行交流,同样也要把握好日常的具体工作。

(二)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建设前进方向

教师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也存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3],一味地“灌输”式教学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积极性。另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一些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提高课堂表现分在期末考核成绩中的比重,由以往“开卷”考试变为“闭卷”考试。高校还应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待遇,高校在校生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教师队伍的比例,所以需要提高待遇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

(三)净化新媒体平台,占领高校马克思主义高地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共享程度达到了空前的提高,这种现象为人类更快的接受信息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及大的挑战,例如对信息的采集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判断,对社会谣言的净化等等,必须要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新鲜、生动的信息吸引高校大学生,以一种“接地气”亲民的传播形式进行宣传,比如动画、短视频模式宣扬主旋律,打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品牌。

其次,净化网络上的不实信息,提高学生的鉴别谣言的能力,对于社会上一些诋毁、侮辱社会主义的语言与行为基于严厉的打击与制止。积极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上、心理上防范不良信息的侵入。

四、结论

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事务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全局性影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已经不同于以往,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需要党和国家从大局出发,协调各个方面,协助高校进行宣传工作。事物的运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工作中,取其优势,弃其缺陷,但无论是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开展,始终要秉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作为旗帜。在纷杂的全球环境下,如果我们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那么我们可能走向和目前处于战乱中的国家一样的命运,所以我们要牢牢树立自己的信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社会主义的继任者。

参考文献:

[1]宋慧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朱继东.努力抓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八个方面[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 (1):91.

[3]艾四林.以改革创新精神全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合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2):18.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新媒体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