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27王磊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體就业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形势 就业创业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促进措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rs-2018-108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63-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以河北省为例,201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36.8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1.37万人,同比增长3.9%,处于历史高位。但在就业市场上,却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市场需求存明显落差等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于是,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解决结构性就业冲突,鼓励创业,推动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面临的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需求发生变化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一方面,用人单位从成本角度考虑,大大缩减了招聘名额。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展,用人单位更加倾向招聘技术性人才,甚至只招聘“985”工程和“211”等名牌大学高校毕业生,这给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带来更大压力。
(二)就业者就业心理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角度来说,基于发展条件和劳动报酬等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愿意选择城镇,而不是选择乡镇基层,这使得城镇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而乡镇基层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近年来,河北省工资及各方面待遇与我国发达沿海地区差距逐渐缩小,因此选择在省内城镇发展,就业区域趋于缩小,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
(三)高校培养人才模式上存在问题
一是学校倡导继承教育,主要目的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二是学生深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高校的专业就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脱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应符合社会现实。借鉴国外发达的教学管理,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注射为特征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转变为基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现代高等教学模式。
(二)以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科学视野,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构建更加先进的信息就业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就业信息,使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团体能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新举措
为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能力建设,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大众创新和创业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必须自信、自主、自力。自信既是成功的基础,也是企业家的先决条件之一。自主就是在大背景下,能够突破传统世俗,敢为人先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力更生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自己的世界,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技能进行斗争。自我完善要求大学毕业生通过创业实践,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同时不贪图眼前利益,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就业和创业军队中的强者。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增强人际交流、沟通协调能力,最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高校加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高校可以开展就业创业方面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创业大赛、企业项目招标、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讲座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使大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创业能力,到实践中去体验,提高自身素质,为成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高校服务中心要为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了解社会,做好应对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抗压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创业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是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首先,学校可以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毕业生,知名专家和人力资源经理来组建创业团队。提供多种综合的企业家指导服务。其次,重点选拔科技含量高、与专业学科结合紧密、市场前景好的创业团队推荐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最后,通过校友资源,科研合作等渠道,争取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四是培养和树立典型的学生创业模式。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创业就业平台作用
促进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更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因此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作为:
一是政府要刺激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根本途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高校应加强产学研融合,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各类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第三产业在就业方面的突出作用。
二是加大国家公共财政投入。政府应当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更多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在资金方面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就业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政府应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就业创业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三是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应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年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忧虑。国家应改革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支持能力,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要抓好社会保险关系的延续,促进大学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加大对大规模失业的预防和调控作用。
(四)坚持部门联动,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人社部门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大学生实训见习基地”服务实力,制定一批创业服务措施,促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实体大厅服务网络服务,使用移动APP平台多渠道,点对点发布和推送就业信息,准确推动人员和岗位的匹配,创建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7〕28号,中国政府网,2017-04-19.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人社部函〔2017〕20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2017-02.
作者简介:
王磊(1972.4-),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