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数学魅力课堂的有效途径
2018-12-27田淑文
田淑文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应想方设法为数学课堂增添魅力,这样才能逐渐地改变学生对以往数学课堂乏味、枯燥的不良印象,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想学数学、爱上数学。
【关键词】中职 数学教学 魅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25-02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进步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化发展。构建中职数学魅力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构建中职魅力课堂呢?本文将从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引入信息手段这三方面来做详细的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他们普遍会认为数学内容枯燥又困难,因此对数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然而,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不但可以形象清晰地将数学问题呈现给学生,还可以为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增强课堂魅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的概念》这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猫抓老鼠”的情境。即:老鼠以6米每秒的速度向东北方向逃跑,猫以8米每秒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追,请问猫什么时候能追上老鼠呢?看到问题后,聪明的学生立刻提出了质疑:“猫和老鼠跑的方向都不一样,怎么能追上。”师:对,方向不同当然追不上了,那这道题和我们要学的向量有什么关系呢?方向属于向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向量的概念吧。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然而,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众多的优势,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按照学习层次分组,保证小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2.要合理把控课堂讨论时间,控制好课堂的整体进度。3.要保证小组内的学生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避免出现混水摸鱼的情况。4.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要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这样做,才更有利于增添数学课堂的魅力,有利于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我先按照优、良、中、差的学习层次将学生分为了多个四人小组。其次,为了考查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掌握及公式的运用,我提出了一个典型的例题供学生小组讨论,即:小红、小红妈妈和小红的外婆年龄成等差数列,已知他们三人的年龄之和为120,外婆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4倍还多5岁,求她们三人的年龄各是几岁。然后,在学生相互讨论十分钟之后,全班开始一起交流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先选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在他们讲解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对其产生质疑,并讲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正确答案。最后,我会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做,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是魅力课堂呈现的典型形式。
三、引入信息手段,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信息化手段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引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促进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可以直观、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将相对困难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精彩、富有趣味的图片、模型和视频等,不但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对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的魅力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数》中y=sin x图像表达时,由于函数图像太过抽象,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不仅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无聊的情绪。但如果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从轨迹的角度做函数图像,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还会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函数图像,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数学是一门必修课,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应把构建数学魅力课堂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华.打造数学魅力课堂,提高中职教学有效性——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职业,2015
[2]李德玉.让中职数学课堂充满魅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