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

2018-12-27厉文霞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意境

厉文霞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隋唐五代时期,逐渐独立,经过南北宋不同绘画风格的发展,到元代山水画达到顶峰时期,隐逸性占据主导地位,绘画风格趋于写意,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风气。清代的山水画在元代绘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讲究个性新颖独到,注重意境的表达。元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对元代画坛最具影响力的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本文主要分析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进一步了解其成就。

关键词:元四家 隐逸 意境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46-02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建立政权,实行了一些不同于汉人统治的措施,在政治上民族歧视,把国民分为四个四等,相对来说,汉人处于较低地位,这种政策也阻碍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一些有志之士没有认同感,政府也没有提供给他们入仕之道,迫于无奈无力反抗选择隐居山林,以出世之道处事。元代在经济上比较繁荣,元四家过着基本上衣食自足的生活,都致力于书画研究创作舒缓内心的不满、愤恨与苦闷。而元代统治者采取的相对比较宽容的文化政策和宗教政策,使文人们可以到文学、宗教、山水中去,让心灵相对自由而不至于精神窒息,元四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创造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倪攒和吴镇选择隐退做了真正的隐者,彻底地放弃了社会仕途,过着书画酬答、作画自娱自乐的世外桃源生活,而对世俗社会有所留恋期望仕途的黄公望和王蒙在认清世事之后也选择了和倪攒、吴镇隐退的生活。就这样,他们在作为一位“隐者”找到一个他们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既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山水画作品,对中国绘画史上做出贡献。元四家由追求世俗生活转向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更注重意境营造,在用笔上把诗、书、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吸收前人的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师法董源巨然,受李成范宽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较少,笔意尤为简远。”画幅形式上分为横向展开的手卷和立轴的形式。在构图上取法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构图多变,用笔技法娴熟、墨色淡雅,别具一格,最擅长用长披麻皴,设色浅绛,意境幽远。《富士山春图》是他的代表作品,这是他晚期的八十岁为好友无用禅师而作,这幅屬于横向展开的手卷,画面是描写初秋时期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面构成形式以平面横移的方式展现。近景松树苍劲,墨色较浓,与后面的山形成对比,在卷尾的山峰,用笔爽快,抒发出画家追求天真平淡超脱世俗的情愫。画中描绘的山峦、树木、亭子都富有生气,使得人与自然恰当的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画面处理上每一处都是画家精心安排巧妙构思,虚实相生,疏密结合,整幅画面和谐统一,这幅画作历经数年被数人模仿,仍被奉为传统经典之作,黄公望也被称为一代宗师。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一生选择隐居远离政治仕途,生活清贫,性格孤傲。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吴镇特别注重用墨,喜欢破墨湿墨并用,少用色,水墨画为主,每幅画都给人一种水墨淋漓的感觉,擅长用披麻皴画山石,浓墨点苔,描绘出一种淡泊寂静的环境。在山水画题材选择上与其他画家不同,吴镇喜爱“渔隐”题材,只有渔父形象才能表达他内心的情感。“渔父”形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象征对自由平淡生活的向往,隐逸超脱避世的处事方式,求得心灵的解脱。《渔父图》是吴镇的代表作品,描写江南一带的景色,采用阔远法构图,远景层层山峰峭拔而立,连绵起伏,中景岩石平缓,在树下有人居住的茅屋,还有小路,近景水域宽阔,草木横生,一渔父一扁舟徜徉于湖面上,头戴斗笠,一手持船桨,一手鱼竿端坐在小舟上,身后还有一壶酒,一位隐士形象呈现在观者面前。渔父作为点景人物出现在画面中起到点题的作用,没有对他进行细致的刻画,通过周围环境的描绘,表现其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隐逸情怀。

倪瓒(1306-1374),在元四家中,以“第一逸品”著称,山水画风格简略,在构图章法上,一河两岸阔远式也叫做三段式构图,如《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等。追求笔墨情趣,讲究意境表达,不再是对实景的描摹,而是追求空疏之寂静,讲究韵外之致。《容膝斋图》是倪瓒的山水画作品中的绝笔之作,这是他晚年的作品,画风趋于简逸,构图上疏密有序,采用平远法,远处的几棵树,树木是以纤细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数笔勾勒出荒寂的氛围,树旁边还有一座茅屋,倪瓒对绘画创作高度洁癖,除了早期临摹的作品外,是没有任务出现在画面中的,有茅屋喻示着有人出现的痕迹,中景有大量的空间留白,远处山峰较低,呈现出辽阔的视野。在这幅作品中多使用折带皴,中侧锋结合转折,笔法秀逸,笔墨淡雅,将自己超凡脱俗的意境及禅宗思想融入到绘画中,表达出自己的平淡天真孤寂冷漠。

王蒙(1308-1385),浙江吴兴人,字叔明,外祖父为书画家赵孟頫,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他影响比较大。王蒙的绘画画风苍茫,绘画的语言丰富,笔墨技法独特精湛,尤其在密体山水画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中国山水画法的传承和技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中国山水画变革的重要的人物。王蒙在山水画的构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繁密饱满,他的画面常常充满了崇山峻岭、千岩万壑、茂密的丛林,王蒙巧妙的利用溪水、山路等为繁密的画面勾勒出想象的空间,使画面繁密而充满了想象。笔墨语言上的繁皱密点,丰富多变,他能利用多样性的点线笔墨语言描绘出山水画的繁密。他开创了皱法,来表现各异的山石,并且在王蒙的画面中,总是多种笔法综合的运用王蒙在山水画的构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笔墨繁密构图饱满。他的画面常常充满了崇山峻岭、千岩万壑、茂密的丛林,王蒙巧妙的利用溪水、山路等为繁密的画面勾勒出想象的空间,使画面繁密而充满了想象。《葛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葛洪移居罗浮山修炼丹药的故事,画面全景式构图,和北宋突出主峰不同,强调很多山形成的整体气势,整幅画面重山叠嶂,这幅画的树叶双钩填色的方式,树木形态多变,画中的点景人物刻画简洁,造型头大身体小,古拙的智趣。山峦重重,树木茂密,曲折的山径,形成了一个远离世俗隐居的境地。

元四家师法古人但不是墨守成规,在前人的基础上师法自然又推陈出新,再创新格,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成感情寄托的栖息地,绘画作品不仅是主观情感的表达,也是人与自然、情与景的交融的艺术品,在风格上形成了黄公望的清逸、吴镇的古朴、倪瓒的疏远、王蒙的繁密。中国传统山水画讲究“静”的意境,主要是受道家与禅宗思想的影响,元四家深受其影响,继承北宋萧疏与寂静之境的画风,倪瓒最为典型。倪瓒《渔庄秋霁图》,意境深远,画面大部分是留白的,湖面宽阔浩渺,近景岸上有五棵枯弱瘦挺的杂树,岩石、杂树、江水的描绘营造出意境,这种与宋代表现云雾缭绕的意境不同,这更多的是萧疏平淡旷远之境,表达出画家晚年的凄苦荒凉的心情。元四家的美学思想不仅仅是通过画面构成表现出来,还有画面的题画诗、书法艺术及其印章题跋的有机组合。元四家山水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书入画,画印结合的特征明显。

元四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受其影响最深的为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与松江画派的代表董其昌。沈周不追求仕途,享受田园风光,由于父辈与元四家的王蒙是好友,受家庭影响熏陶并开始临摹其山水画作品,他师法元四家与董源巨然等人,“以学元四家为佳绝”。沈周的代表作品之一《庐山高》,为老师陈宽祝寿所作,高峰暗指老师品德之高,庐山的奇峰险峻的山势,繁密的丛林,整幅画呈现出苍郁雄伟,在作品中所用的笔法可以看出是学习王蒙的,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细沈”风格。在沈周后期的作品中画风由“细沈”转向“粗沈”,更多的是师法黄公望与吴镇。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推崇元四家,特别是倪瓒,绘画作品《千岩万壑图》与《仿倪瓒山水册》等进行临摹,在构图笔法笔墨与画面布置都继承了倪瓒的笔墨意趣。

元四家的绘画被后人仿效推崇,更多的是因为元四家山水画中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超凡脱俗的简逸之境的营造。元四家的精神与笔墨思想在当代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借鉴学习的,对于元四家的研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中国绘画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吸收其他优秀传统为我所用,才能创造出当代中既传统又随时代的优秀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潘運告.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周林生.宋元绘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马玉兰.元四家与山水画[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5]吕少卿.元四家绘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6]杨洲.元四家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文化价值[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意境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春色满园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