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风17级 风王“山竹”破极值

2018-12-27李亚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防汛防台强台风海温

李亚

9月15日18点,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最高级别预警——红色预警。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的中心15日17点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偏南方大约76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

9月16日17点,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省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可能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39个市县发布红色预警

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5日20点至9月16日20点,南海中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台湾岛及其沿海、琼州海峡、北部湾东部、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及广东中南部、珠江口、香港、澳门、海南岛东部和北部沿海有7级至10级大风,阵风11级至12级。在此期间,广东、香港、澳門、福建东南部、广西东部、海南岛大部、浙江东南部及台湾岛中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据统计,截至9月16日8点20分,广东省共有100多个市县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其中39个市县预警信号已升级为红色预警,23个为橙色,29个为黄色,18个为蓝色。截至9月17日12点,广东省13个市55个县(市、区)共350个乡镇受灾,开放庇护场所2万多个,累计转移人员311万余人,组织3.63万艘渔船,1.16万名渔排人员全部回港避风。

为应对此次台风,相关部门召开会商会研判灾害趋势。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赴广东、广西等省区协助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抗台风救援救灾准备工作;国家防总于9月14日18点启动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协助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

各地也积极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福建省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并组织海上人员撤离。海南省旅游部门要求关闭辖区内所有景区,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学校视情况随时停课。广西气象部门也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海事部门也加强了水上安全现场监管,开展水上安全现场监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阵风达17级,强降雨明显

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说:“‘山竹在台山的登陆强度达45米每秒,为1949年以来粤港澳地区登陆台风强度排名第八位。对珠三角来说,则仅次于‘天鸽,位列第二,是今年以来登陆广东省乃至我国最强的台风。”

受“山竹”影响,从广东东部到西部均出现了10级到12级的大风,阵风达15级到17级。“平均风力不算太强,但阵风非常大。”林良勋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香港大老山录得最大阵风71.1米每秒,超过1999年9月16日在香港登陆的台风“约克”所录得的极值62.6米每秒,刷新历史极值。第二,“山竹”所带来的海浪浪高达16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这是广东有观测记录以来录得的最大浪高。

广东省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山竹”影响,珠三角沿海城市8级大风持续48个小时,10级阵风超过40个小时,12级阵风超过25个小时。其中,深圳是这次台风中受风影响最大的城市,其8级阵风达37个小时,10级阵风达25个小时,12级阵风达13个小时。此外,登陆城市江门8级阵风达30个小时,10级阵风达20个小时,12级阵风达16个小时。

“山竹”此次带来的降水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强降水明显。阳江、江门、茂名、云浮、深圳、惠州、东莞、珠海、汕尾、佛山10个市有111个站点录得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1450个站点出现了100毫米到250毫米的大暴雨。

为何命名“山竹”不是“榴梿”?

以往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容易造成混乱。于是,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经社会所属的台风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台风命名办法,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大致5年轮回一次。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和地区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成当地语言。“山竹(Mangkhut)”这个名字是由泰国提供的。

台风大多用“温柔”的名字,这也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期盼,祈求台风带来的危害尽量小一些。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台风名中,“山竹”一类的花草果木最多,其次是飞禽走兽,此外,还有姓名、星座、神话人物、山川河流和天气现象。

台风委员会规定,当一个台风给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造成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地区)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撤换,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山竹”正是这样一个由泰国重新推荐的台风名字,它替代的是台风名字“榴梿”(2006年被除名)。

为何秋台风如此“猖狂”?

进入9月中旬,北方多地早晚气温仅有10摄氏度上下,秋台风的威力为何仍如此之大?

其实,9月依然是我国的台风季——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个台风,约有1.8个台风登陆我国,并且多登陆广东、福建、海南等地。虽然,与常年夏季8月平均生成近6个台风相比,秋台风数量较少,但专家表示,与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台风有3大特点:路径偏南、势力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钱奇峰表示,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暖。海温高意味着积攒了更多的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会更大。此外,秋季北方冷空气趋于活跃,一旦台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联手,两者一冷一暖,气压一高一低,导致受影响区域的风力强劲,可能激发出更强的降水。

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7年,秋台风共生成787个,其中超强台风有222个,占比28.2%;同期,夏季台风中超强台风的比例则为16.5%。可见,秋台风也是个“狠角色”,秋季更容易出现超强台风级别。

“秋季之所以容易出现超强台风或强台风,与海温偏暖有关。台风积蓄的能量更大,形成的威力自然不容小觑。”钱奇峰解释,譬如“山竹”之所以这么强,是因为它经过的海域海温基本在30摄氏度以上,高海温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能量。并且,台风是一个立体结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于“山竹”来讲,它的高层出流情况非常好,这也是它强度得以快速增强的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防汛防台强台风海温
沿海城市“防汛防台”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温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基于Argo、XBT数据的苏拉威西海温盐特征分析
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与中国西南地区初秋降水的关系
淮委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
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体系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研究
超强台风
强台风灾害链情景下多部门应急联动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
波浪输运通量剩余量对上层海温的影响分析
国家防总检查指导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