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2018-12-27方志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2期
关键词:肌间布比臂丛

方志勇

(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120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法。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该麻醉的费用较低、术后其疼痛感较轻。有研究表明,联用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延长布比卡因对臂丛神经的麻醉效果[1]。临床实践证实,布比卡因的毒性较大,较易使患者发生肌肉颤动、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左旋布比卡因为布比卡因的单旋体,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文主要探讨用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接受上肢手术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N1组、N2组和N3组。在N1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龄为16~67岁,平均年龄为(48±13)岁;其中,ASA(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8例,为Ⅱ级的患者有12例。在N2组患者中,有男9例,女11例;其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46±10)岁;其中,ASA麻醉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10例,为Ⅱ级的患者有10例。在N3组患者中,有男10例,女10例;其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43±11)岁;其中,ASA麻醉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9例,为Ⅱ级的患者有11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有局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2)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3)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4)患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5)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进行上肢手术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由高资历的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操作。具体的操作方法是: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其BP(血压)、SPO2(血氧饱和度)、ECG(心电图)、HR(心率)等,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告知其将头部转向患肢的对侧。3)使用碘伏对患者穿刺处的皮肤进行消毒。4)在超声定位仪的高频线阵探头上涂抹无菌耦合剂,然后,将探头放置在患者锁骨上方约2 cm的颈总动脉处,将超声探头从颈总动脉处移动至其前斜角肌、中斜角肌的位置。5)当超声定位仪的显示器上显示患者的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出现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说明已经找到了其锁骨上的臂丛神经。6)使用神经刺激针在距离探头外侧约1 cm处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为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为N1组患者注射30 ml浓度为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与10 mg地塞米松的混合液,为B组患者注射30 ml浓度为0.375%的左旋布比卡因与10 mg地塞米松的混合液,为C组患者注射30 ml浓度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与10 mg地塞米松的混合液[2]。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注射麻醉药物后至痛觉消失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麻醉完成后至肩关节不能抬离床面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阻滞起效到患者恢复感觉的时间)、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阻滞起效至肩关节恢复运动能力的时间)。2)应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三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手术切口的疼痛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疼痛的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和感觉、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

用药后,与N1组患者相比,N2组患者和N3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均更短,其感觉、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均更长,P<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和感觉、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min,)

表2 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和感觉、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min,)

注:a与N1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N1 组 20 8.1±2.7 9.3±2.5 414.1±76.4 401.3±80.1 N2 组 20 5.3±2.7a 5.5±2.8a 637.1±83.3a 616.8±90.5a N3 组 20 5.1±2.6a 5.3±2.7a 650.2±91.1a 626.6±77.8a

2.2 三组患者术后4h、12h、24h其VAS的评分

三组患者术后4 h其VAS 的评分相比,P>0.05。与N1组患者相比,N2组患者和N3组患者术后12 h、24 h其VAS的评分均更低,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其VAS的评分(分,)

表3 三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其VAS的评分(分,)

注:a与N1组相比,P<0.05。b与N1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VAS的评分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N1 组 20 2.2±0.4 3.2±1.2 2.6±1.2 N2 组 20 2.1±0.5 2.0±0.7a 2.0±0.8a N3 组 20 2.0±0.5 1.9±0.6a 1.9±0.7a

3 讨论

解剖定位法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传统方法。该方法属于盲探式操作,易使患者发生神经阻滞不全的情况。近年来,超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中[3]。超声引导技术已成为临床麻醉工作中神经定位的“金标准”[4]。有研究表明,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单纯增加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并不会延长麻醉阻滞持续的时间,反而会增加其因摄入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的风险[5]。BIRADAR等[6]的研究表明,联用8 mg的地塞米松和30 ml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能够有效地缩短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7]。本次研究的结果证明,采用浓度为0.375%的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延长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肌间布比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鱼身体里的“小刺”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