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8-12-27
2018年第2期
崔景华 李万甫 谢远涛基层财政支出配置模式有利于农户脱贫吗——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基层财政支出配置模式是影响低收入人群福利水平和贫困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构建财政支出结构效应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村财政各项支出项目对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效应。全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村财政人均教育投资对农户的扶贫效应最大,其次是农业水利生产投资,而村财政对村民的转移支付和行政费用支出的减贫效应较弱,其中直接拨付给村民的支出助长贫困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升。此外,村财政各项支出对农户贫困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年份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家庭中户主受教育年限、性别、年龄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异质性。有鉴于此,在制定扶贫支出政策过程中应注重各类家庭的个性特征,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同时,适度增加基层财政的教育支出、农业水利生产投资等生产性支出的比重及规模,杜绝简单粗放、大水漫灌似的单一直接补贴或非生产性支出模式,提高贫困农户的“造血”能力,切实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2018年第2期
王亚华 舒全峰
中国乡村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定量测度与影响因素
公共服务动机是解释公共部门雇员行为的理论基础,受到了政府部门与公共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以官僚组织中的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鲜有文献针对我国基层自治中乡村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进行讨论。乡村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对于提升乡村公共领导力、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绩效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基于James Perry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开发适用中国本土的问卷,选取东、中、西部各一个县,针对所有行政村村主任和村支书开展公共服务动机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定性访谈资料,定量测度其公共服务动机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乡村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在年龄、性别、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认知和工作满意度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和因果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认识,并且为转型期乡村治理中如何促进乡村干部公共服务动机、提升乡村公共领导力水平,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第2期
杨谱 刘军 常维
户籍制度扭曲及放松对经济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障碍。那么,当前我国的户籍扭曲程度几何?户籍制度放松对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政府评估户籍制度改革的空间和经济效益。文章在Hansen和Prescott(2002)的两部门劳动力流动模型基础上,将工人分为农业和非农户口,引入户籍扭曲因子,构建两部门两类工人的户籍扭曲模型;然后,使用1984-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度量户籍扭曲程度,并对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逐渐放松过程中经济变量的变化进行模拟;最后,文章建立了包含“农业与非农”和“本地与外地”户籍差异的省份异质性户籍扭曲模型。研究表明:(1)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导致了1984-2013年我国户籍扭曲程度呈现倒“U”形变化,且相较于韩国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以韩国为参照,若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完全放开,经济达到均衡时,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分别下降58.83%和上升26.92%,工资率将分别上升19.44%和下降6.77%,社会增加值将增长15.33%,这说明社会经济效率将得到提升,贫富差距将缩小。文章丰富和完善了户籍扭曲的理论模型,从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的视角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2018年第2期
马超 曲兆鹏 宋泽
城乡医保统筹背景下流动人口医疗保健的机会不平等——事前补偿原则与事后补偿原则的悖论
本文借鉴机会平等理论构建了一个可用于分析城乡医保统筹问题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阐述了事前补偿原则与事后补偿原则的联系和冲突,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和归纳;随后,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面临的机会不平等。结果显示:在事前补偿原则下,参加新农合的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面临显著的由户籍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而参加统筹医保的则不显著;在事后补偿原则下,无论参加新农合还是统筹医保,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面临的机会不平等均显著,且公正缺口数值很大。这体现了事前补偿原则与事后补偿原则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匹配双差分的方法进一步考察城乡医保统筹政策是否有效缓解了由户籍造成的机会不平等。结果显示:从事前角度看,医保统筹政策对缓解机会不平等有显著作用,而从事后角度则没有发现显著的效果。这从政策效果角度反映了事前事后原则的冲突。考虑到中国现行医保统筹政策导向更多是基于事前补偿思想,而事后补偿思想反映了更为本质的机会平等,因此,本研究对医保统筹的顶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