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体位护理在全麻苏醒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2-27吴宁宁纪阴心
吴宁宁 纪阴心
随着舒适化医疗不断发展,患者对舒适化的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舒适化的护理,就是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麻醉复苏护理中,如何为患者提供舒适化的体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降低麻醉术后并发症。根据第五版的外科护理学教材中要求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一侧6~8 h[1]。目的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体位,在临床上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近年来医护人员[2]发现传统理念上去枕平卧其实对患者有一定的危害,表现在:呼吸功能下降、心脏负担增加、容易造成疼痛加剧、不利于手术康复等。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化医疗护理服务,医护人员对麻醉术后舒适化体位的探讨和研究越来越多[3]。舒适化体位的定义为患者在适应医疗和休息过程中所保持的一种躯体姿势,合理正确,有助于临床治疗护理疗效,缓解症状,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舒适化的体位护理就是在麻醉苏醒后,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采用低枕半卧,抬高床头30°,抬高床尾10°~15°的体位,这种体位不仅符合患者的生理习惯,而且提高复苏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更利于患者呼吸,减轻患者的疼痛等,有效预防麻醉术后[4]低氧血症、恶心呕吐、麻醉误吸等各种并发症发生。我科将我院全麻手术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身麻醉复苏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术前所有患者无呼吸道感染,肝肾功心功能正常,无麻醉手术禁忌症,无其它并发症,ASA在Ⅰ~Ⅱ级,均符合外科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男179例,女121例;年龄16~82岁,平均(48.5±.5)岁;无合并症。观察组患者男147例,女153例;年龄9~78岁,平均(47.5±0.5)岁;无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地全麻苏醒后去枕平卧的体位护理模式。
1.2.2 观察组 全麻苏醒后,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无恶心呕吐,宜早期采取各种舒适化体位:全麻行腹部手术后宜早期采取半卧位,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0~45°;全麻行头颈部手术,全麻苏醒后生命征平稳,即可循序渐进抬高床头至半卧位;全麻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平卧位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美国危重症护理学会推荐[5]: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半卧位,可以预防误吸,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据文献报道[6],食管癌术后患者在麻醉苏醒后生命征平稳的情况下2 h内抬高床头20~30°,2~6 h内抬高床头30~45°;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7],气管插管未拔出的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平稳,即可低坡卧位,即垫枕高10 cm,2小时后抬高20~30°,气管拔出后可将床头抬高至45°。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每15分钟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观察患者是否有误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1.3.2 观察标准 患者对体位舒适度的主观评价是体位是否合适最为直接的反映。垫枕的厚度是否合适,床背的高度是否适宜,主观感受比客观评价标准更有意义。在麻醉苏醒后,当给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后,评估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疼痛程度。焦虑症状的评定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焦虑症状越严重。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软件包进行实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HAMA的评分中有区别,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症状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低氧血症、误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的比较(n, x- ±s)
表2 两组患者PACU复苏期的并发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PACU复苏期的生命征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PACU复苏期的疼痛比较n(%)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的体位护理中,观察组的生命征对比对照组更加稳定,生命征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的体位护理中,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 全麻术后舒适体位护理对苏醒后焦虑的影响
麻醉手术后,患者经历了病痛的手术创伤,非常需要一个舒服的方式休息。而卧位是影响休息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理念全麻手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但根据研究发现许多患者感到非常不舒适[8]。带枕平卧或者斜坡卧位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
3.2 根据全麻手术后患者最舒适体位护理研究[9]
(1)发现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床头30°,床尾10°~15°)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能使膈肌下移,FRC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氧合得到改善。更助于保持气道通畅,使肺活量增加,肺底部能更好的扩张,增加有效换气量,提高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症状;(2)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对误吸的影响[10]: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平卧可以减少恶心呕吐,防止呕吐后误吸。但是近期研究表明半卧位患者,首先因为喉部位置比喷门位置高,胃内容物因重力的影响不易被动进入喉部,万一胃内容物到了喉部后,因为膈肌位置较低,通气量相对大,咳出胃内容物的力量更大,更不易误吸;(3)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与气道的关系:ASA指南建议麻醉苏醒期抬高头部,可以避免舌根后坠,反而平卧可能会导致舌根后坠,增加呼吸道产生梗阻的机会。ASA指南对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的麻醉管理中,建议麻醉苏醒期间抬高患者头部,就是为了防止平卧位容易导致气道阻塞的危害;(4)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1]:麻醉术后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恶心呕吐,研究对比发现术后去枕平卧与半卧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差别,但与低血压有关系,因此避免术后低血压能够有效防止恶心呕吐。在消化系统方面,平卧比半卧位更容易引起误吸,半卧位并发症减少;(5)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对头晕的影响:去枕平卧,最强硬的观点,莫过于可以减少头痛。这个观点,可以参见国内发表的研究。
3.3 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对生命征的影响[12]
半卧位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缺氧症状。
3.4 麻醉苏醒后早期半卧位对疼痛的影响
关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研究表明[13],平卧位增加腹壁张力,使疼痛加重。同时不利于引流,使腹胀腹痛明显,增加患者疼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