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018-12-26周启华
周启华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需要,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体育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保障。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能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更好的坚持体育锻炼。
关键词:锻炼;培养;体育活动;能力;自我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体育教学的作用受到学校普遍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体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时代体质增强了,才能以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紧张工作、迎接未来的挑战,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独立的进行自我锻炼,体育教师必须给以良好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主要由兴趣、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等方面综合构成。
一、培养认识能力,增强自我认识
我认为培养认识能力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主要方法是导入法和鼓励法。导入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开始的导入,包括集中注意力练习,采用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队形练习和变化等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包括动作美的导入,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例如:在上技巧课的时候,先放好垫子,由我先做一遍完整的示范动作,动作优美舒展,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吸引学生。鼓励法是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场景和效果等,以便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加强自我锻炼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欲望,只要有了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去争取喜欢的事物,才会乐此不疲。从时空上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分为开始、发展、结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讓教学活动始终吸引孩子,这对老师的课堂艺术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新颖别致、形象生动的开始,会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凝聚起来,激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教师要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感染、诱导学生。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对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在教学结束阶段,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应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对学习结果给予分析评定,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完善技术动作,这对学生自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自制能力,加强纪律约束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课时数有限,加之体育课本的局限性,需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学生自锻能力的提高。首先,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多样、灵活。教师不仅要规定学生参加的项目,如课间操、班级组织的集体锻炼等;还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决定参加与否,如课余其他时间的活动。学生以班级、小组、个人进行的游戏、比赛等用于身心锻炼的体育手段都应鼓励;其次,培养骨干力量,在体育活动中带领和帮助其他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让他们了解任务、内容,并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友好、协作、互相帮助的氛围中普及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漫长而艰巨的体育教育和实践中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让学生爱锻炼、会锻炼、坚持锻炼,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朱丽萍.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11(9):46.
[2]鲍成龙.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职业,2010(12)123-124.